博通古今和融汇中西[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新时期以来,中国新诗探讨经过上代洪子诚、孙玉石、陆耀东、蓝棣之等学者筚路蓝缕的努 力以及其他中青年学者的开拓,已经取得了不少的佳绩。现代主义诗学作为与现实主义诗学 、浪漫主义诗学并列的中国现代诗学组成部分,其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但现代主义诗 学探讨一直是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诗学探讨的重要而难度颇大的课题。关于现代 主义诗学在中国的命运与价值,在90年代有论者断言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没有生存的土壤, 也不会有很长的生命力。诚然现代主义诗歌由于自身的缺陷以及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未能提 供给它足够的生存空间,在大陆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处于衰落境地,50到70年代被一度中断 ,但是现代主义诗歌以及诗学依然在艰难困境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具有极高的历史与美学 价值。新世纪以来,对于20世纪中国新诗中现代主义探讨的专著较多,但对20世纪中国现代 主义诗学进行系统化、整体化探讨的论著却非常缺乏。就此而论,由赵小琪主编的《20世纪 中国现代主义诗学》是中国现当代诗学探讨园地又一本有突破进展的新著,赵著在时间上打 破现当代界限,在地域上沟通大陆台湾诗坛,汇通中西诗学资源,史论结合,第一次在纯粹 诗学意义上对中国近百年来现代主义诗歌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整体性的探讨与整合。新著具 有以下特点: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一、 汇通中西资源
  “诗学”一词最早可以溯源到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它讨论了“对于诗的艺术本身,它的 种类,各种种类的特殊功能,各种类有多少成分,这些成分是什么性质,诗要写得好,情节 如何安排,以及这个探讨所有的其他问题”等[1]。在亚里斯多德那里,诗学指涉 诗与技艺两 方面,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诗学概念发生了纷繁的改变,由于国内学者对“诗学”概念认 识与界定的不明,造成了中国现代主义诗学探讨的盲点与缺失,因此,作者首先对现代主义 诗学概念进行了辨析与厘清,即“中国现代主义诗学指涉的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理论”。在 此基础上作者指出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传统资源包括中国古典诗学、西方现代主义诗学、20 世纪现代主义诗学的经验,赵著将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置于中西诗学作用的双向坐标中,在历 史合力影响下研讨现代主义诗学的形成发展。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产生作用的历 史语境中,作者不是作静止、封闭的结构性辨析,而是用动态的历史发展观阐释了中国现代 主义诗学对西方现代主义诗学吸纳的漫长演变过程即五次接受高潮:第一次高潮是以李金发 、穆木天、王独清等为代表的初期象征派诗学,第二次高潮是30年代以戴望舒、卞之琳、金 克木 为代表的现代诗学诗派,第三次高潮是40年代以袁可嘉、唐�、穆旦为代表 的九叶诗派诗学 ,第四次是以纪弦、余光中、洛夫为代表的台湾现代诗社、蓝星诗社、创世纪诗社诗学,第 五次是新时期大陆的朦胧诗派派与新生代诗学[2]。这五次高潮中既有历史性连结 也有共时性建构,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由传统、古典走向多元与开放。
  就中国古典诗学而言,历代诗歌理论家对各个时期不同流派、风格的诗歌有较明确的认识, 但对古典诗学体系作系统总结的鲜见。有论者指出,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体系的美学结构是“ 发端于‘志’,演进于‘情’与‘形’,完成于‘境’,提高于‘神’”[3]。中 国诗学要实 现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变,就必须建构一个现代性的开放的诗学体系,赵著颇有见地地指出: “百余年来中国现代主义诗学在追求现代性的历程中,西方现代诗学与中国古典诗学的每一 步双向互动都为中国现代主义诗学带来了新的范畴、新的时空关系、新的言说方式。”�� [4]中 国传统诗学的哲学基础主要是儒家的仁道精神以及道家的宇宙意识,由个人而社会的“仁道 ”精神也决定了中国传统诗学批评的功利主义性质,以心物二元论为哲学基础的西方现代主 义文学的传入点燃了中国现代诗人渴求诗学变革的火花,将中国古典诗学引入了由传统向现 代转型的平台,作者相当理性而准确地指出了处于支流地位的“异乡人”的现代主义诗学 与本土中国古典诗学相互适应并有效契合的过程。这一“契合”既包括对西方现代哲学与诗 学范畴的引用,也包括对中国古典诗学范畴的改造,这是中国现代诗学体系形成的多元合力 因素。对现代主义诗学生成的复杂因素的研讨使这一探讨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与高度。
  二、 史实理论相融
  在理论预设与视角选择上,赵著不是详尽阐述现代主义诗学思潮流变发展史,也不是现代主 义诗人创作论,而是先通过简明扼要的史实勾勒,论述了初期象征派、现代派、九叶诗派、 现代诗社、蓝星诗社等各诗派的产生、构成、发展,尔后再研讨各诗派的诗学思想。新著在 梳理现代主义诗学的生成点上去研讨诗人以及文本,再从诗歌本体、形式技巧、审美准则等 诸多方面归纳各流派的诗学思想。以第三章现代诗派诗学为例,作者首先论述了该派的发起 缘起、现代诗派在创作实践以及诗学思想方面的共同倾向、现代诗派诗学在中国诗学现代化 进程中的重要意义,然后将其作为一个整体从诗歌本体论、认识论角度努力还原、整合、建 构现代诗派诗学体系,并研讨诗学体系建构所采取的措施与途径,认为现代诗派诗学建构有 三大策略:对传统诗学目的的颠覆、译介西方现代主义诗学论著、积极参与 诗学论证。在论述中,诗学史的梳理与勾勒既能使我们体会到现代诗派诗学生成、发展及流 变规律,又能感受到一种超越历史的情感判断,论述中体现了作者很好的诗歌审美感受力与 诗史把握能力。
  在现代文学探讨当中,往往不少论者常以牺牲一定的历史真实与丰富的现象为代价以获取需 要的历史真实,因此在史料应用中往往断章取义截取所需,而舍去了于己相悖的史料。赵著 在叙述中对理论预设与探讨对象始终有清醒的认识,因此在叙述中能够真实客观公允地评述 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发生以及各诗学流派,如在论述现代主义诗学在中国本土经受的过滤机 制的规范时,从传统、时代、个体三方面构成的纵横坐标中进行阐释。在传统文化审美心理 层面,作者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现代主义诗人对传统的态度,一方面他们赞成反传统, 另一方面其反对的限度只在制度、习俗、道德等社会政治方面,他们难以完全脱离传统文化 对他们的潜在制约。在时代文化审美要求方面,作者也将现代主义诗学置于国家民族生死存 亡的社会危机背景中,论述了中国现代主义诗人不仅强调诗歌的纯粹性,同时注重诗歌的社 会性以及现实性。在接受者的个体文化心理结构方面,包括接受者的个体审美趣味、个人经 历和文化观念,作者论述了不同审美趣味、知识素养、个人气质的诗人对西方现代主义诗学 的不同态度,认为中国现代主义诗人对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理解阐释总涉及一种文化与诗学 的互动活动,同时作者也指出李金发、纪弦等人从西方中心主义权利话语立场出发,一度对 中国传统诗学进行完全彻底的否定,将中西诗学看成完全不相容的两端。作者在研讨这种历 史合力影响下中国诗学生成的过滤机制,能够还原历史的真实,为自己的诗学探讨获 得客观真实的合符历史实际的学术品格。
  三、整体宏观的视角
  在一个世纪的进程中,中国现代主义诗学发展绵延起伏,由20年代现代主义诗学的初步尝试 ,到30、40年代的多元发展,现代主义诗学的品质更为醇厚。由于40年代延安文学到50年 代以后的文学遵循的是30年代左翼文学传统,“革命现实主义”与“两结合”的艺术准则钳 制了现代主义诗学在大陆的发展。与之相反,在20世纪50、60年代,与大陆完全隔绝的台湾 诗学由于极端政治化文艺思潮的刺激,则以向西方世界全面开放为背景,现代主义诗学得到 长足发展,代表性诗社有现代诗社、蓝星诗社、创世纪诗社,此阶段台湾的现代诗学实际上 显示了中国新文学传统中现代主义一脉在中国特殊年代与空间的延续。70年代以后,由于民 族意识的觉醒、政治条件的变化以及现代主义文学自身的缺陷,现代诗学走向衰落,大陆的 新时期文学则以较强的速率接续了现代主义诗学传统,这便是朦胧诗潮的复兴,朦胧诗潮承 先启后接续了中国现代诗学一脉相承的现代化进程,尔后以激烈反叛姿态出现的“新生代” 诗人则是对朦胧诗的反动。赵著中作者选取象征派诗学、现代派诗学、九叶派诗学、现代诗 社、蓝星诗社、创世纪诗社、朦胧诗派、新生代作为代表性的点,体现了现代主义诗学的历 史性联结,揭示了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历史进程以及逻辑演化规律。全书结构基本可以概括 为三个层面:源流论,研讨中国文化转型与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发生;流派论,研讨各诗学 流派的诗学思想;价值论,研讨中国现代主义诗学在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地位以及艺术成就 。作者通过流派的点的联结考察这种历史合力影响下现代主义诗学的发展历程,完整而全面 地勾画了现代主义诗学发展流变以及诗学思想大厦,在探究过程中作者以对历史的整体宏观 的把握与诗学范畴的微观透视相结合,这样既避免了历史现象丰富性的丧失,同时也摆脱了 单一思潮探究带来的论述的封闭性。
  作为文学批评和写作中的“逆流”和“异物”的现代主义诗学,经过50、60年代的贬抑拒斥 、70、80年代的辨析与正名、90年代的研究深化,已成为中国文学探讨中不可 忽视的存在。一种体现着异质文化特征的外来文学因素,能在文化传统如此深厚的中国文坛 形成一脉传统,这事实本身即表明了现代主义诗学的历史地位与探讨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这片沃土上会结出更厚实的果实。
  
  注释:
  [1]亚里士多德:《诗学•诗艺》,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页。
  [2]赵小琪:《20世纪现代主义诗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第4页。
  [3]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6页。
  [4]赵小琪:《20世纪现代主义诗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第313页。
  
  作者杨经建,男,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志凌, 男,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文法系教师�

西语论文西语专业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