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信徒的朝圣[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为了表达对所信仰宗教的虔诚,中西方的宗教信仰者们自古以来都有朝圣的习俗。这种现象惟妙惟肖的体现在文学著作中,英国作家班扬的《天路历程》和中国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中有关信徒朝圣的部分颇有几分相似。首先,两部著作都是通过描写朝圣过程反映现实社会;其次,两部著作都是描绘信徒历尽艰辛信念坚定;最后,两部著作的结局都是圆满完成了朝圣的伟业。由此可见,中西方信徒在朝见圣主虔诚修身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天路历程》,《西游记》,朝圣
  宗教信仰是信徒们的精神寄托。中西方的信徒们, 不论信仰哪种宗教,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但无一不是持有一颗虔诚的心。基督教信徒每个星期要到就近的教堂礼拜, 一生的婚丧嫁娶都在基督教堂里举行仪式。基督教的上帝至高无上。天主教的信徒进食就寝之前都要祷告上帝保佑. 伊斯兰教信徒有斋月的习俗, 禁欲以修身养性. 佛教更是用积德行善, 念经打钟,习武强身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佛祖的敬畏. 在这多样的形式中,朝圣是其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宗教礼仪.
  在西方文化中, 基督教的朝圣由来已久.早在中世纪时, 英国的伟大作家就著有有关朝圣的史诗《坎特伯雷故事集》。该著作以风趣幽默和构思巧妙的写作风格对朝圣者的生活百态和丰富内心表现的淋漓尽致. 到十七世纪, 英国基督教发展到繁盛时期,文学著作中频频出现以为题材的内容.比如弥尔顿的《失乐园》和《复乐园》. 约翰・班扬的著作《天路历程》也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它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寓言故事,在西方国家中通常被看作是仅次于圣经的基督教重要经典。17世纪是一个动荡的年代,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会在文学著作中有相应的体现.
  众所周知,《西游记>》是中国近代四大小说之一,是鬼神小说的代表作。初读《西游记》,感觉像是一部描写孙悟空这个被神化的英雄形象降妖除魔的著作。仔细研读,这部著作却有其深刻的宗教内涵意义的.来自东土大唐的唐僧受皇帝之托,带领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这个过程跟西方的朝圣是同样的性质的.
  经过仔细的研读和比较,发现《天路历程》和《西游记》这两部著作从朝圣的角度看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
  一,西语论文题目, 朝圣过程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
  《天路历程》的作者班扬, 生活在十七世纪水深火热的英国,西语论文范文, 作为贫苦人民大众的代表, 真实的表达了人民内心的渴望。面对混乱的局面, 人民苦不堪言, 但又无力改变近况,只能寄希望于宗教。坚定的认为, 只要内心虔诚, 踏实劳作, 经过千辛万苦, 最终一定会成为上帝的选民, 死后能到达天堂.书中的主人公“基督徒”在路上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都是班扬所处的时代英国任何一个集市、或任何一条道路上所能碰到的人。班扬准确地抓住了当时普通人的语言,精确地描绘了他们的行为和面貌,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他们内在的情感和精神生活。小说中描述的场景也都是现实的真实写照。书中描写的乡村、田野同复辟时代的英国并无二致,再现了当时英国乡村的景象。班扬不需要从他生活经历以外的地方去寻找绝望潭,富丽宫,或浮华集市,它们就在作者生活的家乡。
  著作《西游记》中有一些孙悟空降妖除魔的情节相信中国的读者都耳熟能详.表面看来, 那些被征服的都是面目狰狞, 心狠手辣的妖怪. 而事实上,这些妖怪正是那些割据一方,为所欲为的贪官恶霸的化身. 人民群众饱受这些倚仗权势,为非作歹的恶人之苦,但是这些人一手遮天,人民无处伸冤. 当读到《西游记》中孙悟空痛打妖怪时, 读者会有一种惩奸除恶的快感. 但是每一节的结尾都会出现一个救世主一样的角色来收服妖怪. 这是对现实生活中官官相护的一种体现. 正是因为身后有更大的官员为其撑腰,这些地方官员才会倚仗权势为非作歹.《西游记》的天界、地界、冥界、水界大概分别代指朝廷,地方,地下世界,商帮。孙悟空在地界上遇到铲除不了的妖魔就会去求助天界的各路神仙。这正如人们在地方上遇到的困难要向朝廷伸冤一样。
  二,朝圣者历尽千辛万苦,但信念坚定
  《天路历程》里的主人公“基督徒”为了拯救这个世界,带着整个世界赋予他的责任,从此踏上了漫漫征途。中间遇到过“怀疑”,“灰心”,“盼望”和仁爱等。但都克服困难,抵制诱惑,最终到达了“愉悦山”。
  《西游记》中的主人公孙悟空在去往西天取经的路上也经历了被人误解,身陷绝境,无计可施的局面,甚至一度孙悟空伤心欲绝回到花果山想要放弃。但最后还是回到正轨,直至完成取经大业。
  除了孙悟空和“基督徒”,这两部著作中出现的其他次要人物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天路历程》中有一个人物叫“柔顺”,他很想跟随基督徒去天国,可一旦碰到困难就动摇了,转头回去。这个人物与《西游记》中的猪八戒颇有几分相似。每次遇到困难都想回高老庄,还劝说孙悟空也回花果山,放弃取经大业。《天》中的“顽固”不管说什么都那么肯定,一定要别人接受他的观点,自认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也不需要任何指导。这个人物跟《西》中的唐僧固执己见,较真顽固很相像。他总是坚持己见,不肯听孙悟空的劝说,只看到表面,不相信善良的外表下可能是凶狠的妖怪。而“基督徒”简练直率的语言表明他是一个有决心的、百折不挠的人。这跟孙悟空的慧眼识珠,处事果断,持之以恒有相像之处。
  三,最终都达到朝圣的伟业
  尽管孙悟空和“基督徒”在朝圣的道路上都遇到千辛万苦,但是两者意志坚定,最后都完成朝圣的伟业。孙悟空一行人,历尽久久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成功取到真经。“基督徒”艰难度过“绝望潭”,成功抵住“名利场”的诱惑,最终到达“愉悦山”,实现了一个“基督徒”的朝圣过程。
  参考文献
  [1]张锦池撰. 漫说西游[M].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2] 刘荫柏撰. 说西游 [M]. 北京:中华书局,2017
  [3] 乐黛云. 比较文学原理[M]. 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9
  [4] 李维�. 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比较探讨[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