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商人社区归属感作用因素的调查略论[阿拉伯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阿拉伯语论文 责任编辑:艾米尔更新时间:2017-06-1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以浙江义乌城市的“联合国社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居住在城市社区里的阿拉伯商人社区归属感作用因素进行略论探讨,从而进一步探视国际化和谐社区、和谐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社区;社区归属感作用因素;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7)26-0195-03
  
  随着当前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吸引着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度、文化背景的外籍人士来中国投资经商、工程建设、技术服务以及文化交流等,中国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已经突出表现在日益发展的社区国际化,外籍人员融入城市社区已经成为现代社区和社会和谐建设的一个新命题。要做好外籍人员融入社区的基础性工作,创新传统管理模式,把社区国际化建设这篇文章做深做透做出特色,就有必要对作用外籍文化人员社区归属感的因素加以实证探讨与探究。
  社区归属感的探讨出现于1887年滕尼斯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一书。早期对于社区归属感的探讨多与社区心理探讨融为一体,并逐步发展到以社会结构为单位的探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个人为单位”测量社区感的措施开辟了探讨社区感的新领域和新视角。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区归属感的探讨触及到了社区情感领域。作用居民社区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据卡萨达(Kasarda)、贾诺威茨(Janowitz)、格尔森(Gerson)、斯廷纳(Stinner)、卢恩(Loon)和高迪(Goudy)等人的探讨理论,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在社区内的居住时间、在社区内的社会关系、社区的参与程度、社区生活的满意度等与居民的社区感之间都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国内学者丘海雄(1989)、林瑞钦、刘邦富等(2000)、单菁菁(2017)、武雪婷、陈传锋等(2017)等都对社区归属感及其作用因素进行了专门探讨,归纳起来认为作用居民社区归属感的主要原因有居民对社区生活条件的满意程度、社区的认同程度、在社区内的社会关系、在社区内的居住年限以及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度等。
  上述探讨都是以国内居民为对象构建起来的,这些探讨理论是否也适用于境外人员?作为驻义乌阿拉伯商人的社区归属感是否有其自身的特点?作用他们的社区归属感又有哪些因素?笔者综合各位学者的探讨,大胆假设当前国际化社区存在社区归属感问题,假定驻义乌阿拉伯商人社区归属感的作用因素为社会经济地位、在社区的居住年限、在社区的社会关系、对社区的信任依恋感、在社区的活动参与程度以及对社区的生活满意度,并拟以义乌市江东街道的“联合国社区”阿拉伯居民为被试人员,探究阿拉伯商人社区归属感的结构并探讨其社区归属感的作用因素,一是可以为社区国际化建设中多元文化意识的内在要求索寻新的思路,二是可以从政府构建和谐社区的角度研讨新的执政理念。
  1 探讨措施
  1.1 被试
  采用随机抽样法,笔者在义乌江东街道的几个社区――五爱小区、鸡鸣山社区等地对驻义乌的阿拉伯商人进行了实地的社区归属感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为71.4%。
  1.2 探讨工具
  探讨使用自编“社区归属感问卷调查”,共53个问题。问卷第一部分是个人情况的调查,包括一些基本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及与社区归属感有关的作用因素。问卷第二部分是社区归属感量表,量表项目来源于林瑞钦、刘邦富等(1993)编制的社区意识量表,删除语义理解可能有困难的项目并适当增加一些条目,最终确定33个描述项目。问卷第三部分是社区生活满意情况调查,采用Diener等1985年编订的生活满意度量表测量,量表包括14个项目,从环境、卫生、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等方面进行调查。
  1.3 资料收集
  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措施进行问卷调查,采取当场讲解、填答,当场回收的方式收集资料,调查中应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措施,使用语言为英语。
  从被访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以及月收入等各项指标调查结果来看基本符合本次调查所需数据,这次调查的样本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代表性。
  2 结果与略论
  2.1 社会经济地位对社区归属感作用甚小
  社会经济地位包括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情况。有探讨指出,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给居民提供了不同的社会机会和社会关系,而社会机会和社会关系的不同将作用到人们的社区归属感。根据表1可知:78%调查对象的职业为符合调研目的的驻义乌阿拉伯商人,他们的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20%,中学(中专)占38%,大学(大专)占42%,及以上无;工资水平低于1000美元的有14%,1001~1500美元的有22%,1501~2000美元的有36%,2001~2500美元的有12%,2501~3000美元的有10%,3000美元以上的有6%,比例分布较为均匀。从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与其社区归属感的相关性探讨显示,不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的社区归属感就弱或者强,收入水平高的社区归属感就强或者弱的现象,社会经济地位与社区归属感相关程度低。
  2.2 在社区的居住年限与社区归属感成正相关
  调查显示,被试者中有20%是刚搬来的,58%是居住了1~3年的,12%是居住了3~5年的,只有5%是居住了6年及以上的。表面看来也并不符合居住年限与社区归属感呈正相关的关系,但在问及对居住在社区的感受及“如果不得已要搬离这个社区,你是否会感觉遗憾”时,38%的居民选择会相当遗憾,而其中居住年限6年及以上的居民占此数据的90%以上。因此也可以推断居住时间越长,归属感越强,因而说在社区的居住年限与社区归属感成正相关。
  2.3 在社区的社会关系不作用社区归属感
  在社区社会关系的调查中,18%的调查对象与家人居住在一起,有1~2个家人的占83.3%,3~4个家人的占11.1%,5~6个家人的占5.6%,77.8%的人与家人每天都有交往,22.2%的人一周交往几次;62%的阿拉伯商人与朋友住在同一个社区,社区内有1~2个好友的占64.5%,3~4个的占22.6%,5~6个的占6.4%,6个及以上的占6.5%,61.3%的人与朋友每天都有交往,32.2%的人一周交往几次,6.5%的人一个月交往几次;72%的居民有同事在自己社区,社区里有1~2个同事的占36.1%,3~4个的占33.3%,5~6个的占25%,6个及以上的占5.6%,38.9%的人与同事每天都有交往,58.3%的人一周交往一次,2.8%的人一个月交往一次;36%的人与邻居有交往,64%的没有,交往频率一天几次的占11.1%,一周几次的占11.1%,一个月几次的占72.2%,一年几次的占5.6%;44%的人与社区组织有交往,56%则没有,交往频率一天几次的占9.1%,一个月几次的占50%,一年几次的占40.9%。他们的社会关系、社会人脉鱼龙混杂,根据对他们的访谈,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他们是有选择性的,商务往来得比较多,在社区内的社会人脉对他们作用不大。
  2.4 对当地社区政府的信任及依赖度普遍较低
  为检测阿拉伯居民对居住社区的信任与依赖度,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①当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你首先想到找谁帮忙:
  1.朋友 2.家人 3.同事 4.邻居 5.亲戚6.同学 7.老乡 8.政府和居委会 9.行业协会、社团和其他中介组织 10.其他
  ②生活中你主要从以下哪些人中获得鼓励、支持和帮助(可多选):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