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了”的中介语调查与略论[越南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越南语论文 责任编辑:Nguyễn Thị
更新时间:2017-06-1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了”是现代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虚词,使用频率极高,然而“了”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语法现象,一直以来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本文调查了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了”的情况,并对其中介语特点进行了客观的描写,以期对指导教学有所帮助。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了” 中介语 习得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7)08(b)-0079-02 1 引言 “了”是现代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虚词,使用频率极高,然而“了”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语法现象,关于它的分类及语法意义等问题,目前语法律界尚无统一的意见。因此,“了”本身的复杂性使它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问题。本文调查了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了”的情况,并力图对其中介语特点进行客观的描写。此外,本文主要考察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了”的书面语情况,口语情况仅作为参考。 1.1 汉语“了”的分类及语法意义 关于“了”的分类问题,语法律界争议颇多。吕叔湘(1980)根据“了”在句中的位置把它分为两个:一个用在动词后面,称为“动态助词”,即“了1”;另一个用于句末,称为“语气助词”,即“了2”。以后的大部分学者也都采纳这种分法。而对于“了”的语法意义问题,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了”的语法意义主要有两个,一为表示变化或新情况的出现,二为肯定语气。本文参照各家说法,越语论文范文,在略论、讨论“了”的中介语时将以上述观点为基础来进行。 1.2 对于中介语 “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塞林格(L.Selinker)于1969年提出来的。它是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产生的,界于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独立的语言系统。随着学习者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不断提高,其中介语体系会日趋丰富完善,并逐渐向目的语靠拢。西方学者一般把中介语看成是由错误组成的语言系统,盛炎《语言教学原理》提出中介语既有错误的成分,也有正确的成分,因此,在描述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中介语时,仅仅注重其错误略论部分是不全面的。本文正是以这些中介语理论为基础,力图对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了”的中介语情况作较为客观、全面的略论。 2 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了”的中介语情况 2.1 调查措施及调查对象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措施,即分别选择初级、中级和高级各阶段的越南留学生完成“了”的测试卷。调查时当场测试,当场收回,受试学生均为云南师范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的留学生。试卷主要采用语境测试法考察留学生对“了”的掌握情况。试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为判断题,即判断在一定语境中使用或不使用“了”是否正确;第二部分为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在语段中须要使用“了”的空格上填上“了”。我们的主要探讨对象是高级阶段的留学生,但为了较为全面地反映受试者习得“了”的中介语的动态特点,我们对初级和中级阶段的越南留学生也作了抽样调查。 2.2 调查结果与略论 2.2.1 越南留学生对“了”的正确使用情况 为了比较留学生对“了1”和“了2”的正确使用情况,我们对留学生正确使用两项“了”的平均分和百分比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显示,初级阶段了1的正确使用百分比为82.4%,了2为71.42%,了1的正确使用好于了2;中级阶段了1的正确使用百分比为81.25%,了2为63.93%,了1的正确使用远远好于了2;高级阶段了1的正确使用百分比为82%,也好于了2的74.4%,但由百分比可看出了2的正确使用情况得到了提高,正确使用百分比高于初级和中级阶段。总的看来,越南留学生习得动态助词的情况好于语气助词,随着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提高,了2的正确使用情况也在逐渐得到改善。 2.2.2 错误略论 (1)各阶段留学生使用“了”的偏误类别及其所占比重。 科德(1967)把错误分为失误(mistake)和偏误(error)两种。我们这里的错误略论主要是针对偏误来说的。盛炎《语言教学原理》一书把偏误的类型归纳为四种:添加(addition),遗漏(omission),替代(substitution)和词序。我们在统计和探讨问卷调查时发现,越南留学生习得“了”的偏误主要集中在前两种类型,通俗地讲,就是不该使用“了”而使用了,该用“了”而未用两种情况。越南留学生在习得了1和了2时都存在这两个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偏误类型在了1和了2中所占比重不同,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动态助词“了”的添加次数均高于其遗漏次数,可推断越南留学生了1的语误倾向可能是不该用而用(添加);语气助词“了”的遗漏次数则高于添加次数,由此可推断了2的语误倾向可能是该用而未用(遗漏)。此外,从前文对“了”的正确使用情况的略论来看,既然了1的正确使用百分比高于了2,那么,“了”中介语的语误总倾向是语气助词“了”的问题大于动态助词“了”的问题,它比动态助词“了”的语误可能性高得多。 (2)越南留学生习得“了”的主要偏误内容。 初级阶段的主要偏误有以下几种: ①“没”与“了”共现的问题。如:我没锁门了吗? ②在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持续状态的句子中使用“了”。如:小狗急着往外跑了。 ③将“了”与表示动作经常性、惯常性的副词或时间词同时使用。如:我爸爸常常跟我们开了玩笑。 ④表示感叹语气或强调说话人的感觉的语气助词“了”的缺失。如:这里的东西太便宜。 ⑤肯定某件事或某种情况已经发生的“了”的缺失。如:你去哪儿了?我去商店。 ⑥在“该/VP/了”句式中该用“了”而未用。如:下个星期我们又该加班。 ⑦表示事情或情况到说话时的持续状态的“了2”的用法不明确。如:我在云南师范大学学了两年汉语。(还要再学两年才毕业) 到了中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偏误①、④、⑤、⑥、⑦仍存在,②、③消失。但新增了一些偏误: ⑧“再也不/VP/了”句式的错误使用。如:我再也不喝酒。 ⑨“别/VP/了”句式的错误使用。如:快做作业吧,别看电视。 ⑩“能(会)/VP/了”句式的错误使用。如:小双在医院了躺了整整一个月,今天终于能站起来。 到了高级阶段,初级和中级阶段的偏误①、④、⑦、⑩仍存在,其他情况消失或得到较好克服。 由上述略论得知,初级阶段存在的一些偏误到了中、高级阶段得到克服并消失,中级阶段存在的一些偏误到高级阶段也得到较好克服或消失,表明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了”的中介语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且逐渐向目的语靠拢。然而有些偏误如“没”与“了”共现的问题,表示事情或情况到说话时的持续状态的“了2”的用法等却顽固地保留下来,没有得到克服。特别是“没”与“了”共现的问题,到高级阶段仍有很高的出错率。另外,中级阶段虽然克服了初级阶段的一些偏误,却也新增了一些偏误,我们认为其原因可能是中级阶段较初级阶段所学内容复杂得多,又出现一些新的偏误也是在所难免的。不过,其中的一些偏误到高级阶段仍能得到较好的克服,这充分说明越南留学生在习得汉语“了”的过程中,其中介语体系日趋丰富完善,并逐渐向目的语靠拢。 3 结语 本文对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了”的中介语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进行了客观的描写。调查结果表明,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了”的中介语特点是:留学生习得动态助词了1的情况明显好于语气助词了2;了1的语误总倾向是“添加”(不该用而用),而了2的语误总倾向是遗漏(该用而未用)。越南留学生习得“了”的中介语表现出动态的特点,并逐渐向目的语靠拢;在各具体偏误内容中,“没”与“了”共现的问题最为严重,也最普遍,最突出。 参考文献 [1] 盛炎.语言教学原理(内部资料)[Z]. [2]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 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 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与词尾“了”的联系[J].世界汉语教学,1990(2). [5]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1986. [6] 彭小川,周芍.也谈“了2”的语法意义[J].学术交流,2017(1):136-141. [7] 毛艳阳.中介语探讨综述[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越语论文范文,1998(1). [8] 耿晓华,汤磊.中介语理论浅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11-113. [9] 陈小红.“了1、了2”语法意义辨疑[J].语言教学与探讨,2017(5):54-60. [10] 金立鑫.“没”和“了”共现的句法条件[J].汉语学习,2017(1):25-27.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