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交往心理距离是族际关系变迁的结果,表现为族际交往中族群意识的变化过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旦产生了自身归属于某个族群的意识之后,或者一个族群萌生并出现了独立的族群意识之后,在其一生或一个历史时期内,他(们)的这种意识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1]。在现代民族国家语境下,跨界族群的这种变化因政治疆界的强化不但会发生,而且变化的程度更大,变化的内涵更趋于复杂。族群交往心理距离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与诸如意识形态的转变、政治体制和行政体系的转变、经济结构以及文化生活结构与内容的转变等因素密切相关。在这些因素中,作为民族文化重要内容的语言与民族交往心理变迁的关系尤需引起关注。本文正是借助民族心理学理论提出“族群跨界交往心理距离”的概念,以中越边境跨界壮岱族群为主要对象,从语言变异对边境跨界族群交往心理变迁的作用的视角进行人类学考察。所谓“心理距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态度亲疏、吸引力大小、交往意愿的强烈程度[2]。这种心理距离也可反映在边境族群的跨界交往过程。而“族群跨界交往心理距离”这一概念指的是边境跨界族群因在各国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不同,长期接受......(论文页数是:5页) [继续阅读本文] ,越南语论文,越语专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