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越两国的关系正常化并不断好转,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交往上的日益频繁,中越边民相互通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中越跨国婚姻子女的身份认同问题受到学者们的不断关注。本探讨根据亨廷顿的身份分类措施,相应地把中越跨国婚姻子女的身份认同分为国家身份认同、政治身份认同、文化身份认同、职业身份认同和社会经济地位身份认同五种类型,从认知、情感、评价和行为四个纬度去略论他们各类身份认同的近况及其困境,并利用社会排斥、文化资本等相关理论对他们身份认同存在的困境进行原因略论。
本探讨发现中越跨国婚姻子女的身份认同存在以下四个困境:在认知层面,认同氛围淡薄;在情感层面,认同情感缺失;在评价层面,评价缺乏理性;在行为层面,行为认同弱化。这些困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社会排斥是直接原因,包括制度排斥、政治排斥、经济排斥、文化排斥和社会关系排斥;而中越跨国婚姻子女自身的文化资本不足是重要原因,包括具体化文化资本的不足、客观化文化资本的匮乏和体制化文化资本的欠缺。本探讨认为探究解决中越跨国婚姻子女身份认同困境的策略,必须从国家层面、制度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等多重角度去思考,例如通过加强中越两国沟通、制定人道主义政策、营造宽松社会环境和提高中越跨国婚姻子女自身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越跨国婚姻子女 身份认同 困境
摘要4-6 ABSTRACT6-10 第一章 绪论10-23 1.1 问题的提出10-12 1.1.1 探讨背景10-11 1.1.2 探讨意义11-12 1.2 文献综述12-16 1.2.1 对于身份认同的实证探讨12 1.2.2 对于中越跨国婚姻的探讨12-15 1.2.3 对于中越跨国婚姻子女的探讨15-16 1.2.4 评述16 1.3 探讨设计16-23 1.3.1 概念界定16-18 1.3.2 探讨对象18-21 1.3.3 探讨思路21 1.3.4 探讨内容21-22 1.3.5 探讨措施22-23 第二章 垌中村中越跨国婚姻的概况23-32 2.1 垌中村概况23-24 2.1.1 自然地理与交通状况23 2.1.2 行政划分与族群构成23-24 2.1.3 经济与教育状况24 2.2 垌中村中越跨国婚姻基本情况24-30 2.2.1 规模结构24-27 2.2.2 婚配动机27-28 2.2.3 缔结方式28-30 2.3 垌中村中越跨国婚姻的特点30-32 2.3.1 非法性30 2.3.2 隐蔽性30-31 2.3.3 复杂性31-32 第三章 中越跨国婚姻子女身份认同的近况及其困境32-46 3.1 中越跨国婚姻子女身份认同的近况32-40 3.1.1 国家身份认同32-34 3.1.2 政治身份认同34-36 3.1.3 文化身份认同36-37 3.1.4 职业身份认同37-39 3.1.5 地位身份认同39-40 3.2 中越跨国婚姻子女身份认同的困境40-46 3.2.1 认知层面:认同氛围淡薄41-42 3.2.2 情感层面:认同情感缺失42-43 3.2.3 评价层面:评价缺乏理性43-44 3.2.4 行为层面:行为认同弱化44-46 第四章 中越跨国婚姻子女身份认同困境的原因46-60 4.1 社会排斥是导致中越跨国婚姻子女身份认同困境的直接原因46-54 4.1.1 制度排斥:“我的户口是花钱买来的”46-48 4.1.2 政治排斥:“别人选举就没你的份”48-49 4.1.3 经济排斥:“做农民难,打工也难”49-51 4.1.4 文化排斥:“你是越南妹,不能参加‘吃社”51-52 4.1.5 社会关系排斥:“喜欢和我玩耍的人很少,愿意帮我忙的人也不多”52-54 4.2 文化资本不足是导致中越跨国婚姻子女身份认同困境的重要原因54-60 4.2.1 具体化文化资本的不足55-56 4.2.2 客观化文化资本的匮乏56-57 4.2.3 体制化文化资本的欠缺57-60 第五章 解决中越跨国婚姻子女身份认同困境的策略60-66 5.1 加强中越两国沟通60-61 5.2 制定人道主义政策61-62 5.3 营造宽松社会环境62-63 5.4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63-66 第六章 总结66-69 6.1 结论66-68 6.2 不足68-69 参考文献69-72 附录172-76 附录276-77 致谢77-78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情况78 ,越语专业论文,越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