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两国的贸易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1978年3月,两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1985年,两国政府签订对于成立中泰经济联合委员会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进入21世纪以来,中泰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双边贸易额逐年上升,2017年达到218.1亿美元。两国政府计划到2017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00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将达到65亿美元。经营环境的改善,中泰经贸合作蓬勃发展态势等诸多有利因素,为中国公司到泰国投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三、存在的问题 (一)双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中泰贸易在过去的20年里,确实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同时也应看到双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泰币贬值等原因。中国从泰国进口增长迅猛,而对泰出口缓慢,从而造成中国对泰贸易逆差较大。中国公司在泰开展承包工程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受泰总体经济形势的作用,在承包工程领域,由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滞后负面效应尚在延续。承包工程市场项目竞争空前激烈,“黑箱”操作盛行,围标现象屡禁不止。由于缺乏资金,带资承包成为承包工程市场的主流。传统经营的承包方式也受到挑战,出口信贷条件越来越成为公司夺标的前提条件。中国公司对外经营环境渐趋严峻。2、中国对泰输出劳务规模受限。泰国是世界劳务输出大国,对外来劳务控制严格。政府不给外来普通劳务发放工作准证。中国对泰输出劳务每年在2000人次徘徊,其中有近一半系通过承包工程输出.其余为当地稀缺工种,如纺织、电子、冶炼、港口运行工程师、管理人员及珠宝加工、中文导购等。 (二)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泰两国社会制度的不同和生活方式的异同,两国公司在相互投资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一些共性的问题主要有:投资者对对方的国情不了解,投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投资者对当地的法学、法规及相关的政策规定了解不透,遇到纠纷难以解决。中泰两国由于社会制度不同,人们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异同。中国的私企与泰国的私企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运作机制等方面也存在异同。对合作对方缺乏了解,上当受骗时有发生。对合作伙伴过于信任,所有的事都全权委托对方办理。合作双方一旦发生纠纷就难以解决,少者2-3年,多者7-8年都解决不了。有的泰方投资者反映,中方投资环境还不理想,如政策多变,领导人换了(地方),所有承诺也不算数了。另外,还要求外方承担一些与投资业务无关的事宜,如负责居民搬迁,在公司内建学校、医院等。 四、中泰经贸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过去的双边经贸合作中,两国政府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陆续达成了一系列的经贸协定,如贸易协定、科技合作协定、海运协定、经济合作联合委员会协定、对于促进和保护投资的协定、对于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等,这些协定为促进双边经贸关系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现阶段,就中国方面而言,应进一步加强与泰方一道落实已经签订的各项协议,协调经贸政策,扩大对泰的出口规模和投资规模,泰语论文网站,推动泰中贸易合作稳步、持续向前发展。 (一)加强与泰国经贸政策协调 中泰两国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各自的对外经贸政策都要符合世贸组织的各项协定,包括政府制定的关税、配额、补贴或国营公司贸易政策等,都要遵守世贸组织有关非歧视、平等、互惠等规则。因此,进一步拓展两国经贸合作可以从政策协调方面开始,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方面: 1、加强两国间部长级会谈和政府官员的互访,建立定期的经贸合作谈判制度,在WTO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框架下,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与合作中,加强和完善双边贸易的便利化和自由化方法。 2、在货物的进出口政策的协调上,双方遵循WTO规范的贸易制度和政策要求,全面履行WTO成员义务,泰语论文,相互扩大贸易开放度,贯彻贸易自由化准则,继续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调整贸易制度,逐步开放市场,并按《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规定的时间表,逐步将大多数相互进口商品的关税降至零。对部分商品也可避免布点调整带来的混乱。在服务贸易方面,双方应相互给予完全的国民待遇,继续加强工程承包等领域的合作。 3、两国政府应积极支持商会和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互访和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双边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两国政府应鼓励组织合作举办各类商品交易会、招商会和其他各种商务促进活动。当出现争端时,应尽量通过相互协商解决,可通过《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规定的方式协调解决。 (二)扩大出口适销对路的产品 尽管这几年中泰两围在双边贸易方面发展顺利,规模不断扩大,但在货物贸易方面中国一直处于逆差状态。究其原因,除前面提到的与近年来中国扩大从泰国进口农产品有关外,在出口方面,中国商品进入泰国市场仍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中国公司一般较重视对欧美、日本和韩国市场的开拓,而对泰国因其人口较少、市场规模较小、人均收入不高而缺乏开拓力度。一些公司对泰国市场缺乏了解,没有把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引进泰国市场,也没有相对长的市场开拓计划。而欧美和日韩公司一般在泰国均已有长时间的发展,如三星、日立、LG、伊莱克斯、东芝均在泰国设有合资厂家,从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均已形成规模和较完善的体系,建立了固定的产销市场。而中国一些产品虽然价格低廉,但质量并不稳定,没有完善销售体系,同时又不能提供有效的售后服务,泰国客户对中国产品缺乏足够的信心,中国公司在与西方产品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应寻找适销对路的产品,避免与欧美、日韩公司在泰国市场正面竞争。 泰国目前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承包市场仍然十分活跃,对工程机械、水力发电设备的需求量较大。中国出口泰国的工程机械产品,包括推土机、压路机、液压机、筑路机、粉碎机等都深受欢迎。因此,中国在泰国投资建立工程机械厂,既可带动零部件和技术的出口,又可降低关税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此外,近年来泰国对钢铁及其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而中国市场上这类产品的竞争已十分激烈,公司可考虑向泰国转移生产,利用两国便利的交通运输,加强钢铁生产领域的合作,带动相关产品出口。 (三)鼓励中国公司扩大对泰国投资 中泰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导致中国公司在对泰国投资方而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对当地的法学、法规及相关政策还不够充分了解,遇到纠纷难以解决。中国对一些国有公司与泰国的私营公司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运作机制等方面存在异同,由于对合作方缺乏了解,过于信任,上当受骗时有发生,但这不应成为作用中国公司扩大对泰国投资的因素。由于泰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尤势,是中国公司“走出去”的重点国家之一。中国政府应继续鼓励中国公司扩大对泰国投资,引导公司投资“有利可图”的领域。泰国的一些自然资源,如钾盐、橡胶等比较丰富,是中国公司可以投资的重要领域。泰北的钾盐矿储量丰富,中国明达化工厂等企业已在泰国注册成立企业,将进行钾盐资源的勘探、开采、加工、销售等业务。泰国是世界第一大橡胶生产和出口国,橡胶作为一重要的战略资源.今年的价格不断上涨。中泰合作进行橡胶的种植和开发,也是不错的投资项目。在进入泰国市场的方式上。应充分发挥中国产业优势,把在国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推向泰国等东南亚市场。国内初具投资实力和有海外投资意向的公司,可以通过中间商出口一直接出口一设立海外销售部,以海外投资生产的逐步国际化过程,向国际市场扩展。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责任编辑:祖大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