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 ,社会各界都在谈论大学英语的改革问题 ,包括中央领导和普通英语教师都加入到这次讨论里。谈论的焦点集中在 “英语教学费时低效 ,高分低能 ,聋哑英语” 等方面。这一话题的出现并不令人奇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提高了 ,尤其是对外语运用能力的要求更具体化了 ,这些新的要求都迫使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任何问题都有其发生的原因 ,只有查清原因 ,才能确立方向 ,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本人认为作用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
当前大学毕业生身上反映出的问题表面上看是大学的教育问题 ,但是大学英语教师觉得委屈。他们认为从高中接收到的学生基础太差 ,加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高中的应试教育十分严重 ,过去高中几乎不在听、 说上下功夫。这样的 “原材料” 在大学短短的 200 多个学时内如何将其打造成听、 说、 读、 写均强的精品 ?那么问题在中、 小学教师身上吗 ? 也不是。中、 小学教师辛苦地按照教学大纲在教学 ,而且他们的 “中考” 和 “高考” 压力更大。大、 中、 小学互不搭界 ,重复教学 ,费时低效 ,病根在于教育管理体制。由于中、 小学和大学隶属于不同的教育主管部门 ,因此 ,在制定各层次的教学大纲时没有考虑到其他层次 ,出现问题也不能及时、 有效地解决 ,因此问题年复一年地被提及又放下 ,始终得不到解决。
二、 评价、 考试体系不够科学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 ,人口众多 ,为了便于管理 ,各地实行地方统一的 “中考”,全国则有统一的 “高考” 。这样大规模的考试当然无法进行“口试”,给大学的外语教学埋下了隐患。在中/小学的外语教学中为了对付 “中考” 和 “高考”,应试教育十分严重。语法知识的学习 ,孤立的单词记忆 ,四选一的阅读题就成了学生脑子里的外语学习 “内容和目标” 。他们认为有了词汇和语法 ,外语就过关了。这种错误观念导致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一听老师提到语法 ,讲解单词的合成与派生等 ,就认为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无异 ,继而产生一种厌学情绪。这些学生只希望老师辅导四级考试 ,一入学就想考四级。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考过四级就是外语过关了。他们忽视了外语课不是理论知识课 ,而是实践技能课这一重要的、 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是这些学生有错吗 ? 不是。因为大多数学校规定学生只有拿到四级证书才能毕业 ,而且通过四级后可以免修英语或可以选修无硬性要求的选修课。此外 ,毕业时求职须揣有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 ,否则难找到工作(例如北京市有明确规定:进京的毕业生要有四级证书) 。在学校和社会的压力下 ,学生们能不拼命过四级吗 ?那么四级考试的影响又如何呢 ? 在过去十五年的前一半时间里 ,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为中国的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影响 ,它使教育主管部门、 大学的领导以及社会各界都对外语 ,特别是大学英语重视起来了 ,大学英语的地位在大学里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 ,教师的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可以说 “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 功不可没。但任何事物的影响都有其历史阶段性和局限性 ,某一阶段可以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可能在以后的某个阶段成为历史前进的阻力。如要想使其永远是前进的推动力量 ,就要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在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刚开始实行的1987年 ,中国的改革开放还在起步阶段。社会需求是一般能看懂外语即可 ,很少有要求外语听、 说能力的单位。在那个大环境下 ,当时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和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侧重阅读无可厚非 ,在当时有听力考试已经是比较先进的了。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社会需求发生了变化 ,口语表达能力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这就要求考试应随之改进。过去的考试忠实地反映了教学大纲的目标。但现在看来 , “大纲” 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了。因此 ,对大纲和考试应进行同步改革。
三、 教学目标的定位与错位
在许多大学里 ,领导的观念是 “只要四级成绩上去就说明英语教学成绩显著 ,是成功的”,教师会因此获奖(部队院校还可以记功) 。这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为 “应试教育” 推波助澜的影响。有的学校在新生入学时集中培训 ,辅导四级(停下其他课程) 。有的在一年级开始就让学生报考四级;若通不过 ,下学期继续 ,到第四学期则中止正常教学搞模拟考试。这样一来 ,大学英语的核心似乎就是 “四级考试”,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一中心开展。如果教师不去辅导四级 ,就会被学生评为不受喜欢的老师;学生评教时 ,老师就会得低分 ,从而作用到评职称、 评先进等。 英语口语本身就是以常用词和常用句型为主体 ,当老师让学生练习时 ,有些学生会觉得太简单 ,学不到新词、 新句型、 新的语法点 ,因此不积极参与。再加上口试不是四级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认为口语和四级证书无关 ,不值得课上、 课下费时去练。
四、 大系统观念不到位
一谈到学生的外语水平低 ,人们往往不加思索地认为是外语老师教得不好。其实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试想 ,在短短的 200 多个学时里 ,只靠外语教师的努力怎么可能将学生教成四会人才呢 ? 有人会问 ,解放前的教会学校学生外语怎么会那么好呢 ? 只要我们看一下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就不难发现 ,这些国家的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比较强(但他们的托福成绩不如中国学生) 。其原因就是 ,在教会学校或上述国家的大学非英语系 ,教师可以用英文授课而且这些课都是必修课 ,要通过考试;学生在课堂上听英语 ,课下读英语教材 ,用英语做作业我认为这是真正的任务型教学。学生们使用英语来解决真正的问题 ,这样的学习是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的 ,他们的英文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可是当前在中国的大学里 ,非英语系的教师能用英语教学的比例有多大呢 ? 我认为只有其它部分专业课也用英文授课 ,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才会大幅度提高。这种外语和专业的结合是一个需学校各系之间协调配合 ,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综合调配的系统工程。此外 ,各系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以及学生本人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想就此谈谈解决办法。 1. 当前小学、 中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已制定出来了 ,大学英语应当在高中阶段的标准之上制定 ,废止当前的大纲 ,让各校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大纲。 2. 使 “四、 六级考试” 社会化 ,学校不再组织学生参加这一考试。 3. 改革评价考试体系 ,各校的考试应本着如何提高各自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出发点 ,加强听、 说考试 ,听、 说、 读、 写并重 ,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 认真练、 课后也愿花时间练口语和听力。 4.积极推动各专业的双语教学 ,各校的外语系可以在专业教师的英语培训上贡献一份力量。 5. 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保证正常教学秩序 ,取消课堂模拟考试和各种应试教学 ,学生可以课后自己做一些习题、 试题。在高中阶段标准的基础上 ,明确大学阶段的教学任务 ,给听、 说、 读、 写以应有的重视。 6. 加强师资培训 ,以科研带动教学 ,积极研讨新形式下大班上课的新模式。 7. 各校要积极创造条件 ,营造讲英语的氛围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影响 ,调动学生学英语、 讲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8. 对学生要正确引导 ,使他们明白英语学习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9. 改革教育管理体制 ,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10. 英语系和大学英语的全体教师共同努力 ,积极探究,英语论文,英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