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理论在日本文学教育中的体现(2)[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3. 2 “召唤结构”介入丰富文本开放性
  
  接受美学理论中的“召唤结构”是指文本中出现的“空白”与“不确定性”,这种“空白”与“不确定”是文本的文化性所在,同时也是连接作者创作意图与读者接受意图的纽带。文本的类型不同,其“空白”度也不同,如诗歌语言的凝练与修辞的使用使得其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更为广阔,而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更是在“散”中留出了“空白”,需要读者去思考与整理,即使是小说作者也不会用直白的语言赤裸裸地叙述故事的每个细节,因为那样既让人感到冗长与啰嗦,更使得因“空白”带来的文化性消失殆尽。

  此外,克里斯托娃的互文性理论指出: 任何文本都不可能脱离其它文本而存在。它或是在已有文本的基础上产生,或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一方面,每个时代的作家无论是在价值观念、题材主题、创作倾向上,还是在文化手法、文体风格、表现技巧上,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先前作家的作用,而其文本中表现出的“空白”也或多或少地被保留了下来。另一方面,同时代的作家之间也会互相作用,使得文本之间因“空白”而有所关系或得以区别[5].日语的“暧昧性”( 含蓄性) 特征,使得日本文学中的“不确定”成为一种必然。而这种“暧昧性”与“不确定”吸引着读者去探索作者的意图,日语论文,挖掘著作的内涵,召唤着读者一步步靠近它、深入它、欣赏它。将文本的这种“召唤”引入日本文学教育,就不应将教育材料局限在课本内、将阅读材料束缚于课堂内,而应该开放地接纳各种文体的文本,让学生领略不同风格的“空白”带来的美感。

  3. 3 “审美经验”介入感悟审美多维性
  
  根据接受美学理论,读者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出发,以审美的视角赏析文本,进而揭示作者的意图、体验文本的意蕴。接受美学的过程就是审美经验积累的过程。将这一过程应用于日本文学教育,则应呈现出“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经由文本体验进而得到新生的审美经验”的趋势。

  审美经验具有多维性特征,在文本阅读中可以体现为文本所具有的语言美、结构美、意象美、意境美与创作美等多方面; 同时还体现为给读者带来的表层次的愉悦与深层次的净化方面。在日本文学教育中,教师如果“孤舟蓑笠翁”,则只能“独钓寒江雪”,不但忽视了学生对文本审美的潜在性,还降低了学生对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将“审美经验”理论应用于日本文学教育,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怀着“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审美态度来发现文本中蕴藏着的“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美。让学生在生本对话中领略“文学是语言的文化”,感悟日本文学中体现出的异国艺术,发现文本所含有的“真善美”.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