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理论在日本文学教育中的体现(3)[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席勒曾这样略论: “心灵的感受性,就程度而论,与想象的活泼性相关,就范围而论,与想象的丰富性相关。略论能力占主导地位必定剥夺了想象的激发和威力,对想象领域的进一步限制必定减少了他们的丰富性。”[6]因此,在日本文学教育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经验”,对文本进行多元化的解读。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山の寺 岩にしみいる 蝉の声”中体味到松尾芭蕉“しみいる”用语之妙、芥川龙之介《やぶの中》结构之奇、国木田独步《武藏野》景色之美。川端康成著作群中渗透的色彩感与古典美、大江健三郎小说集中折射的真性情与社会性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接受。不仅如此,日本文学中自然主义的“真”、人道主义的“善”以及唯美主义的“美”才能为学生带来愉悦,并在此基础上达到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审美目标。

  4 结语
  
  日本文学课程作为日语系高年级学生的素养课,其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教育目标应是学生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层次上文学素质的提升。其教育材料的选用应当兼顾到体裁的多样性、题材的现实性与内容的经典性,同时选取的基准不应拘囿于教材本身,还应该充分考虑到教材中文本的客观先在性与教育对象学生认知视野的历史先在性。其教育过程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审美经验”的潜在性充分诱发起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将接受美学理论中文本的“召唤结构”与学生的“期待视界”“审美经验”等关键要素融入教育实践,将文本的先在性与学生的潜在性结合起来,日本文学教育课程中这样的教育行为对日语系学生人文素质与探讨能力的提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斯,霍拉勃。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 周宁,金元甫,译。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伊瑟尔。 阅读活动: 审美反应理论[M]. 金元甫,周宁,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3]教学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日语组。 高等院校日语系高年级阶段教育大纲[M]. 大连: 大连理工学院出版社,2017.
  [4]朱立元。 接受美学[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5]西川直子。 克里斯托娃: 多元逻辑[M]. 王青,陈虎,译。 石家庄: 河北教学出版社,2017.
  [6]席勒。 审美教学书简[M]. 张玉能,译。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