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语教育中引入日本艺术[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在日语教育过程中,教师普遍重视日语语言的语法、词汇、阅读技巧的讲解,而对艺术涉及的较少,虽开有专门的日语艺术课,但多是讲解日本的高级艺术与深层艺术,即日本的文学、文化、宗教、美术以及日本的价值观取向等,而大众艺术,即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衣食住行等很少。因此,最主要有效的办法是在日语教育中导入艺术。
  一、语言学习与艺术
  艺术不是遗传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是指人类在其自身发展中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成果以及社会行为的原则等。语言与艺术不可分割,语言不仅记录、传承和推动着艺术的形成和变异,也是民族艺术的积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生存空间,包括社会演变,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经济生活以及思维方式,心理机制无不打上鲜明的民族烙印.这种烙印深刻在语言系统上,成为民族语言的典型特征。如汉语中的“皮影”、“ 糖人”、“ 四合院”,日语中的“桜”、“ 浴衣”、“畳”,都可以反映一个各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等。所以在日语语言教育中适度地引入日本艺术是很有必要,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灵活地掌握了语言知识。正如王守义在“语言、文学与艺术”一文中所说:“当语言学习进入高层次时,即表现为文学和语言理论,因为不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内在系统就无法弄清语言的内在规则,不从文学中探讨语言,语言的外在规律就无从展示。”
  二、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教育过程中,日语论文,学生常常会问及这些问题,例如:为什么日本人看起来很热情,但确不愿谈及自己的家事;为什么日本人爱送一些小礼物;为什么日本人很少直接说“はい”( 答应了)和“いいえ”(拒绝)等等。这反映出了论文联盟日语教育和艺术教育的脱节。每个民族在形成过程中,聚集了本民族自己独特的艺术,艺术通过语言、表情、肢体行为等表现出来。在这里重点说下日本人固有的艺术”间” 和“和” 的思想 。日本艺术的特征之一是讲究“间”和”和”,二者又是相互存在的。“间”即指日本人在实际生活中强调人际交往的一种适当的“距离”,社会秩序的有序性、社会各集团、阶层间的应有的联系等等。“和”即指在“间”的基础上达到一切事物内和谐、统一。这点从日本民族自称“大和”就可以看出来。
  语言体现着艺术,日语扮演着体现日本艺术特征的角色。日语中的助词、表达方式委婉、态度暧昧、运用大量的繁琐的尊他自谦用语,这些正是“间”、“和”在日本语言中体现的日本艺术。如果我们不正视日语的艺术特色,便无法理解日语的内涵。例如日本人的人际联系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所谓的“上下”联系,这点我们从日语中那些繁杂的敬语表达方式中可以看出来了,日语论文题目,例如“でございます”、“ 帰りになりますか”、 “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等等。前辈与后辈,上级与下级之间几乎是一种不可逾越的上下联系,在日本社会中这样的“上下”联系,维持着社会联系的秩序,所以这种“上下联系”也就成为一种圣神的存在。但日本人是一个非常讲究团队合作,集团心理很强的民族。日本人从小就教学孩了要抱团,要有集体意识,从小学开始就有统一的制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低年级要服从高年级,而到了社会上更要严格遵守规则,即便自己不愿意,也要按上级的指示做,上下级之间使用严格的敬语。团体精神体现在上级对下级的绝对权威,以及下级对上级绝对地服从,即使失去个人利益也要保护集体利益,这就是所谓的“间”中有“和”,“和”中有“间”。
  日本人的心理其实很害怕受伤,在人际联系中总给人一种是讨好人取悦人的“和谐”感觉,可以用“さっし”“观察”、“甘え「あまえ」”“撒娇”两个词语来表现他们的这个特征。“さっし”“观察”一词有很多含义,是日本人际联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都希望有个人能够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即使是在自己什么都没说的情况下,就是所谓的“知己”。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知己”,但是这并非易事。而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即使做不到跟每个人都成为“知己”,也会尽量“体察”对方的感受和思维,在拒绝对方时不直接用“いいえ”(拒绝)而是用委婉语、暧昧语等间接地来表达, 这样既充分说明了自己的理由,又不伤害对方的感情,更有利于以后可以和对方更好的相处。例如それで言いですね…ずっと一緒に行きたいが……はほんとに行きたいですが….ので、残念ですね、てないか、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であろう、でしょう、のようだ等等。中国人如不了解日本艺术,对以上暧昧的拒绝是不明白的,但日本人自己知道对方要表达的真正意义。“甘え「あまえ」”它表现出的是一种期待,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行为能有忍耐和宽容。“撒娇,扮可爱,卖萌……”这些无非都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照顾、体谅。而在日本,这种“撒娇”也表现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种联系中,父母与子女,教授与学生,甚至上下级之间都会希望通过“甘え「あまえ」”来让对方体谅或者帮助自己。日本人的“集团心理”,导致了他们对内外联系的严格区分,对集团内的人“甘え「あまえ」”,对集团外的人有点“厳しい「きびしい」,这样的联系演化到日本社会中的各个领域。日本人的这种”间” 和“和” 的思想,不了解的很难接受。
  三、教育目的
  外语教育目的来说不仅仅是单纯的通过学习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语言知识, 达到教育大纲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交流, “一个只有语言能力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个艺术怪物,因为他只知道语言的语法规则,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也不知道在此情境中该使用哪些社会语言学的手段。”
  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二是使用规则,即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一句完全合乎语法规则的话,用于不恰当的场合、对象等就达不到交流的目的。语言使用规则实际上就是这种语言所属艺术的各种因素,所以,艺术导入十分重要。一般认为,在不同艺术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比较能容忍语音错误和语法错误,如果违反语言的使用规则,就可能引起不良后果,甚至导致联系破裂。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的使用规则比结构规则更重要。美国社会语言学人类学派代表海姆斯(D, Hymes)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说:“语言的使用规则对整个语言形式来说是一个起到控制影响的因素。”在教育中专门开设日本艺术课固然重要,但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教育中导入艺术,不仅要注意语言结构规则的正确与否,而且还要注意学生语言使用规则应用得是否得当,有无“艺术错误”。
  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是语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把艺术知识的传授贯穿于语言的学习中。教师既要教规范的语言,又要教语言的使用规则,在日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句法乃至文篇中直接渗透日本艺术,让学生了解日本艺术,了解日本人的国民性,从而轻易、准确、迅速地理解和掌握地道的日本语,以便和日本人进行交流合作。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