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授受表达在敬意表达中的地位[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本文从语言艺术与日语授受表达汉日对比二个方面考察日语授受表达存在的意义及其在敬意表达中的地位
  【关键词】语言艺术;授受表达;敬意表达;日语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艺术现象,反映民族特性、反映语言使用者的生活状态与意识形态,体现着人们对某物、某行为的主观评价和价值取向,是 人们内心意识世界的反映。宫地裕(1975)曾指出:纵观日语敬语史,由古至今日语敬语简单明了化的同时,日语授受表达发展趋势有悖于日语敬语发展趋势, 逐步复杂化、完善化。
  1.语言艺术与授受表达
  语言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不同的艺术会形成不同的语言形态。语言作为艺术的载体,语言交际中存在一定的艺术准则,不同的语言体现不同的民 族艺术特点,不同的艺术靠不同的语言体现。语言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反应语言使用者的生活状态与意识形态,体现着人们对某 物、某行为的主观评价和价值取向,是人们内心意识世界的反映。
  日本人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心理恩惠授受”价值观念深植于日本社会及其传统艺术中。在恩惠联系的表达和反应上有自己的艺术背景和独特的思维方 式、心理状态。在日本,人与人交往时很注重礼貌,习惯于将自己放在受恩或者感恩的位置上,授受动词作为主要的表达形式被用来表达其受恩之情。日本人的心理 恩惠意识与授受动词的使用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和一致性。日本人的心理恩惠意识决定着授受动词的使用,授受动词的使用又体现了其心理恩惠的价值观。一般被认 为是“积极的”、“肯定的”、能够带来某种“恩惠”的行为,通常要通过授受动词来表达,其表达方式可分为多种形式。
  1.1程度轻微的利益也要用「~(て)くれる、~(て)もらう」的形式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1.2虽然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对方,但一般也不用「~(て)あげる」来表示动作的施恩。
  1.3事实上虽然是说话者对他人的“施惠”行为,但在语言表达上仍然采用“受惠”的表达方式。
  1.4若被认为是“消极的”、“否定的”、不能带来某种“恩惠”的行为,则不能使用授受动词,否则就造成错用或滥用。
  中国人在请客、送礼时,常用“这是我给您特意做的。”或“我想你会喜欢的,就为你买下了。”之类的话,以此来表达送礼人的诚意。但日本人听了 却会有背上人情债的负重感。因为日本人在送礼时,既要突出自己的感谢、又要尽量避免他人因此而造成的心理负担。一方面自身不喜欢随便接受恩惠而背上人情 债,同样也尽量避免让别人背上人情债。本尼迪克特在《菊和刀》一书中叙述了日本人的恩惠价值:“要想使一个日本人感到痛苦非常容易,只要给他东西就可以, 他会始终惦记这件事而痛苦不堪。”总之,在日本人的言语活动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重视对方施予的恩惠,而当自己施予对方恩惠时,则要顾及不给对方增 加心理上的负担。
  日语授受表达的使用随着时代的变迁也越发复杂。由古代的仅仅用单独的授受动词就可以表达授受联系,到现代发展至本动词与补助动词一并使用。 日语的授受表达不仅单纯表达了物在人与人之间的传递,同时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上下、内外联系,以及精神上的恩惠联系。日语授受表达随着日本社会艺术的变迁 而发生变化,不能正确的掌握和应用授受表现,就难以理解日本人的为人处世之道,而且有碍正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授受表达在日语的表达形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授受表达与日语敬意表达
  日语的授受表达由「(~て)やる、(~て)あげる、(~て)さしあげる」、「(~て)くれる、(~て)くださる」、「(~て)もらう、(~ て)いただく」三系列七个动词组成。在日语中使用这七个授受动词来表达“物”与“情”的传递,但在汉语中仅仅使用“给”就可以表达“物”与“情”的传递。 《现代汉语词典》对汉语动词“给”作出如下三种解释:
  2.1使对方得到某些东西,如:叔叔给他一支笔。
  2.2让对方遭遇不好的事情,如:给了他几拳。
  2.3表示使对方做某件事,表示容许对方作某事,如:农场拨出一块地来给他们做试验。①
  《现代汉日辞典》对汉语动词“给”的使用有如下解释:“和其他动词组合,当动词本身含有授受的意义时,可省略“给”;当动词无授受之意时必须 使用“给”,如:我已经把那本书还给他了。(可以省略给);老师把《子夜》推荐给我们。(不可以省略给)”②。汉语中的“给”授受双方均可以使用,没有方 向性。但是日语中的七个授受动词是存在严格的方向性的,根据授与者与接受者的不同严格区分使用。
  当授受动词表达“物”的传递时,能够较容易地进行日译汉的翻译。但是当授受动词表达“情”的传递时,日语论文日语论文,汉语就很难表达出使用者的意识,人与人之 间的联系以及使用的效果。尤其是使用「~てくれる」的语句,例18’是一段非常具有日本女性用语特色的例句。当初反对女儿留学美国的母亲认识到如果不帮助 女儿实现梦想的话一定会后悔的。最后母亲想让女儿实现人生的理想。作为女儿的伊比惠子认为这是母亲对自己的恩惠,所以在获奖感言中使用了「許してくれ た」。也可以说伊比惠子借使用「許してくれた」来表达对母亲同意自己远渡重洋追梦的感恩之情。这种感恩之情不仅仅体现在「感謝したい」,还体现在母亲“允 许”的动作传递中。这样看来,汉语的一个“允许”是很难表达出日本人这种微妙的感情的。再如,体育比赛时常可以听到「しっかりしてくれ」,可译成“坚持, 振作”。简单地从汉语译文看,只能表达出观众对运动员的鼓励与支持,很难体会到运动员与观众之间的感情关系。但是,日语使用了授受补助动词「~してくれ」 反映出观众把运动员坚持不屑的努力看作是对自己鼓励支持的回报与恩惠,并且尽量不让运动员因自己的鼓励支持而产生负债感。
  新时代的语言措辞的理想状态是基于相互尊重的精神,充分考虑交流对象以及交流场合。以达到顺利进行交流,保持良好人际联系的目的。日本人在待 人接物方面的“心理恩惠授受”价值观念深植于日本社会及其传统艺术中。在恩惠联系的表达和反映上有自己的艺术背景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在日本,人 与人交往时很注重礼貌,习惯于将自己放在受恩或者感恩的位置上,以体现对对方的尊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恰好日语中的授受动词以及授受补助动词本身带有 方向性、恩惠性,因此日本人经常地通过授受动词来表达其受恩之情。■
  
  【参考文献】
  [1]杨玲.日语授受动词句结构意义探讨[M].中国:中国传媒学院出版社,2017.
  [2]刘润清.对于Leech的礼貌准则[J]. 中国:外语教育与探讨,1987,(2).
  [3]徐盛桓.礼貌准则新拟[J]. 中国:外语学刊,1992,(2).
  [4]顾曰国.礼貌、语用与艺术[J]. 中国:外语教育与探讨,1992,(4).中国论文联盟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