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育中的非语言跨艺术交际教育》---日语教育 摘要:跨艺术交际包括不同艺术间的语言和非语言交际。传统上的日语教育重视语言交际,而忽视非语言交际的教育,/论文从而作用到跨艺术交际活动的进行。通过对非语言交际的认识,以及中日两国艺术中非语言交际现象的对比探讨,揭示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从而为日语教育中的非语言跨艺术交际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跨艺术交际;非语言交际;日语跨艺术教育
跨艺术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一门多学科的学问,它常常涉及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传播学、哲学、社会学、艺术学、民俗学等等。由于现代交通工具与通讯手段的不断发展,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以及不同民族间人们的交往变得日趋频繁,不同艺术背景的人们相互交往交流,促进了跨艺术交际的发展。1959年Edward Hall出版了他的跨艺术交际学的奠基之作《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之后,跨艺术交际学的探讨方兴未艾。 心理学家Michael Argyle认为跨艺术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或困难有6个方面: 1)语言; 2)非语言交际; 3)社会行为原则,包括馈赠送礼等; 4)人际联系; 5)处世动机和动力; 6)价值观等。/论文因此我们探讨跨艺术交际主要是探讨艺术、交际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跨艺术意识等,在这样的基础上出现了专门的跨艺术教育。 人类交际可分为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传统上人们在进行交际时只注意语言交际,以为语言时传递和获取信息的惟一途径,而忽略包含强烈的艺术特征的非语言行为信息传递,或者不了解非语言交际行为也能提供信息,也存在由于客体因素和环境所带来的艺术异同和艺术冲突。例如,中日两国虽然一衣带水,艺术上有着紧密的关系,但是两国所独有的艺术使得非语言交际行为存在着异同。 日本人不喜欢身体上的接触,所有日常行为中以鞠躬为问候,而中国人喜欢握手,鞠躬被视为卑恭的行为,许多中国学生为此在与日本客人交往时显得很不自在。因此日语教育中在进行语言跨艺术交际教育时,除了进行语言交际的学习以外,也不能忽视非语言交际行为的了解和学习。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可以理解为“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收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Samova et al, 1981: 156)。艺术和大部分非语言交际行为都是某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历史和艺术发展中形成的,为该群体所在社会所共有的习惯,是后天习得的。Samova等人认为艺术与非语言交际密不可分,许多非语言行为都是艺术习得的结果,人们的非语言行为的形成和效果往往都由一定的艺术环境所决定,而一种艺术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特有的历史、传统、宗教、价值观、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的体现。 历史上日本社会艺术深受中国社会艺术的作用,但是日本艺术绝不是中国艺术的支流,日本民族常常是按照自己民族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接受来自中国的大陆艺术的。李惠然教授曾做过探讨,在两国的艺术中对事物的思考行动方式截然不同,中国人习惯“推、横、面”型思考,日本人习惯于“拉、纵、线”型思考,这种思考行为方式的异同一定会带来艺术层面上的反差,例如,作为单一民族社会成员,在狭窄的“纵向型”社会联系中生存的日本人,必须事事圆滑而不能“头上长角”,要学会“以心传心”的默认联系,应使对方认可为交际的前提。因此,在日本社会交际中,人们更注意非语言所表达的交际功能。过去人们常认为在跨艺术交际中,作为交际语言的外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日语教育中甚至有许多教师也认为只要注意了日语表达的准确性合适性和可接受性,那么同日本人交际就应该没问题,但实际中这种忽视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的艺术异同的跨艺术交际只会带来频频的艺术误解和艺术冲突,从而最终作用语言的交际。 Birdwhistell曾对同一艺术的人在对话中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做了一个估量,他认为在整个交际行为过程中语言交际只占30%,其余的依靠非语言行为进行传递。探讨充分说明了在跨艺术交际中,往往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的交际影响更大。例如:在和日本商界人士交往中,按照日本客商的交际方式进行商务活动,会给对方以一种亲切融洽的感觉,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关于进行中的商务活动会起到积极的促进影响。Ekman和Friesen在其文中提出了著名的非语言行为的功能:象征性动作、说明性动作、情绪表露性动作、调节性动作和适应性动作,对后来的探讨起到了指导性影响。 关于跨艺术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探讨,重点应探讨两种艺术之间的异同性,根据毕继万《跨艺术:非语言交际》一书中的探讨,从跨艺术交际和外语教育实际出发,非语言交际可以粗略的分成4大类进行中外对比探讨,即: 1)体态语(Body Language); 2)副语言(Paralanguage); 3)客体语(Object Language); 4)环境语(Environmental Language)。他把前两类称为“非语言行为”,把后两类称为“非语言手段”,它们在非语言跨艺术交际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也可从四个方面出发对日本艺术中的非语言交际以及日语跨艺术交际教育进行研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