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Japanese teaching[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Japanese teaching     
摘要:“日本语教授法”,大多是受了外语教育法,特别是英语教育法的作用而产生。随着中国国内学习日语人数的增加,日语教育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系统介绍日语教育法的作品和相关论文却不多。/博士论文对外语教育法的发展历史作一个简略的回顾,并就各种教育法在当今日语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对推动中国日语教育探讨很有必要。

关键词:外语教育法;日语教育法;日语教育;交际教育法探讨

一、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日语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对日语教育法的探讨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国内日语教育的发展前后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初期,当时教育规模小,/博士论文学生也少。因此当时用单一的以语法和阅读为主的教育法,也能满足当时的教育需要,通过翻译和阅读使学生获取有关知识和信息,所以,基本上是哑巴日语,这一阶段为译读阶段。日语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是1972年,中日恢复了邦交正常化,之后两国的联系在诸多领域有了较大的发展,交际意识开始萌生。
交流中对语言上的要求逐渐提高,哑巴日语的缺陷日益突出。[1]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际交流能力被提上教育议程,高校的专业日语教育开始注重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听说技能的培养也成了日语教育的重点内容。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其在全球地位的提升,学习日语的热潮在以亚洲各国为中心的世界各地掀起。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国内涌现出了一批探讨日语教育理论的专家,在世界范围内的日语热还未出现前,日本国内把有关的日语教育探讨归在国语教学的范畴内。
鉴于有专家提出,日本语教学和国语教学的探讨对象虽说都是日语,但由于接受教学的对象不同,前者是把日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外国人,而后者是把日语作为母语的日本人。既然教育对象不同,自然就不能采取完全相同的教育方式。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提出要在90年代把各国在日的留学人数增至10万人,日本国内的留学生教学,也为日本国内的日语教育探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跨国间的有关日语教育的学术探讨日益增加。
日本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在日语教育方面的学术交流,自1998年起定期召开世界范围或地区性的日语教育研究会,至今为止已举办过4次,1998年在日本,1999年在美国,2017年在韩国,2017年在中国,2017年8月在东京将召开日本语教学国际探讨大会,届时,各国从事日语教育的专家学者就日语教育目的、措施、教育环境等展开广泛交流,针对日语教育第一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

二、 外语教育法                 
外语教育法产生于16世纪,当时拉丁语是欧洲地区的通用语。但后来作为口语的拉丁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渐渐消失,被法语、英语、意大利语等取代。之后,拉丁语只是作为古典语,教授拉丁语的目的仅仅是阅读文献,学习内容也是一些脱离现实的语法规则、动词格变化、背诵单词以及翻译等。到了18世纪,学校开始教授以法语、英语、意大利语等为主的外语现代语。
但是,教育措施仍延续了拉丁语教育中的以语法、翻译、阅读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教育法”,这是外语教育法中最早的教育法,其措施以语法和翻译为主。直至19世纪,人们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仍是为了阅读文献。但进入19世纪后,欧洲共同体各国人民间开始了交流往来,口语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外语教育中也开始重视口语教育。专家们提出了一种被称为“自然法”的新型教育法。这种教育法弥补了语法翻译教育法中忽视口语教育的弊端,把成人的外语学习过程视为幼儿学习母语的过程,而幼儿学习母语的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种教育法由此得名为“自然法”,之后“自然法”成为20世纪外语教育中的“直接教育法”的基础。“直接教育法”,顾名思义就是实物教育,特点是在教育中直接用外语通过实物进行教育。日本国内的语言培训机构的教师绝大多数是日本人,因此大多采用“直接教育法”。继“直接教育法”之后出现的是听说教育法(Audio-lingual Method),一般探讨学者把它简称为ALM法。[2](P120-122)
ALM教育法是为了满足在短期内掌握外语听说技能的一种教育理论,是二战后因美国军队的外语学习需求而出现的,它的理论依据是来自结构语言学和行为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中期成为一种崭新的外语教育法被采用,ALM教育法把外语学习看作是一种习惯的形成,因此,比起句子的意思,更注重句子的结构,教育上的入门阶段从口头练习开始,逐渐进入读写阶段。
语法律习是通过大量的句型练习,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以此类推。但是,20世纪70年代ALM教育法出现衰退,其原因是当时美国国内语言学探讨领域中生成语法理论成为了主流,乔姆斯基否定了语言习惯形成理论,认为人们学习语言并不是通过模仿和反复操练,而是从各自所具有的语言能力中新产生出来的。对ALM教育法过于重视句子的结构,而忽视了具体的意思,一味地进行机械的操练,这样会导致学习欲望低下,而且也不能保证把所学的结构性很严密的句子具体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和交流场面,学习者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弱。
除了上述几种传统的外语教育法外,20世纪70年代,随着各类学习理论的出现,诞生了一批新型教育法。如,认知学习理论(Cognitive Theory)、暗示法(Suggestopedia)、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法、交际教育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以及心理法(Counseling Learning)等。[2](P111-112)诞生了这些新型教育法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开始认识到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教育法的某些弊端。
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上述教育法。认知学习理论是以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简称“转换语法”和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为基础的教育理论,认为语言学习的基础是有意识地理解语言结构,而不是以行为心理学主张的刺激—反映模式(S-R)为基础的一种语言习惯的形成。基于上述观点,在外语教育中,首先对相关的语言结构知识进行提示,然后,在练习中重视对意思的学习和理解,最后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交流(communication)中去。认知学习理论对听说读写四种外语学习中需掌握的技能都很重视,也没有否定教师在教育中使用母语

日语论文题目日语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