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日语他动词句意思构造的略论[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本论文主要探讨了日语的他动词句的意义构造和特征。一般来说,在日语中由他动词构成的他动词句的主语都是句子的动作主体,表示对宾语的有意识的动作,并引起宾语一定的变化结果。但实际当中有很多句子并不一定和这个他动词句的基本意义特征相一致。有些他动词句的主语并不是有意识地行使该动作,有些主语则根本不是该动作的真正主体。所以作者在搜集了大量例句、参考前人的一些探讨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对日语他动词句进行了略论探讨,找出其具体的意义和构造的特征,以及与其基本的意义特征到底有何关系与不同。

    一般在日语当中,没有发生任何“态”上的变化的他动词句的主语即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主体。因此,一般来说,他动词的意义就是实施于其对象的一种影响。但从众多的他动词句略论来看,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意义联系不是单一的。笔者将搜集到的例句进行分类比较,将日语的他动词句从主语和谓语的意思和构造上做了一下分类,尝试阐明他动词句的种类特征。在日语当中,关于他动词的传统定义是:“所谓他动词就是为了对某个对象引起变化,动作主体有意图并且直接的对该对象实施影响。”①也就是说他动词构成的句子中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他动词句中参与者有两个,即动作主体和客体;2.动作主体是有意志性的,即意志性;3.主体对客体实施动作,即动作性;4.客体在接受了影响后发生变化。但是,实际上很多他动词句并不同时具备这些条件。首先,并不是所有他动词句的主语都是有意志性的,当无情物作他动词句的主语时也就没有“意志性”可言了。也就是说他动词句首先可以分为两种:主语是有生名词的他动词句和主语是无生物的他动词句。在本论文中,主要研讨主语为有生名词的他动词句。

二在传统定义中,他动词句的主体是要有“意志性”和“动作性”的。实际上,按主语是否有“意志性”和“动作性”,可以将他外的基本可以全部归入这一类,其中就包括双关语的另一主要构成方式———谐音双关语。一组相邻的词和另一组相邻的词读音十分相似,配以意义上的俏皮机智,音义交错,可以形成双关语。(4)Яподсинимп酾荮唰鸳唰蕨ахолмепол酾鸳唰.Ноизжитам臾擐濮洄学厂洄猝学戋擐学瘰蕨讧擐雩洄!(В.Брюсов,Восторгженщины)п酾荮唰鸳唰蓿何谜剩пол酾鸳唰蓿呵阈钡模м臾擐濮洄眩汗去了,мин雩洄眩好耄ㄊ奔洌。这样的拼写同音词连用也可以构成双关语,体现出俄语的精妙。2.汉语双关语的构成汉语双关的形式颇多,但一般分为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两类,汉语双关“可以说是借词义的双重性或语音的关系的一种特殊的修辞”。前者的构成主要是依靠多义词语,而后者主要是依靠各种谐音词语,时而借以表达难以点明的思想,含而不露,借题发挥,一箭双雕;时而使人联想,体会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时而产生幽默、委婉、含蓄、生动的效果。2.1语义双关语语义双关语是利用词语多义性的条件紧扣语境因素,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双关。例如:(5)“雅”要地位,日语毕业论文,也要钱,古今并不两样的。但古代的买雅,自然比现在便宜;办法也并不两样,书要摆在书架上,或者抛几本在地板上,酒杯要摆在桌子上,但算盘却要收在抽屉里,或者最好是在肚子里。(鲁迅《病后杂谈》)这里“算盘”表面上指算帐的工具,实际上是指人的心计、阴谋。鲁迅先生利用“算盘”的本义和转义构成双关。2.2谐音双关语王希杰在《汉语修辞学》中写道:“谐音双关就是利用同音、近音、音似的条件构成双关语。”例如:(6)清代侍郎纪晓岚,与尚书和珅、御史三人在一起吃酒。和珅有意调侃纪晓岚,指着地上的一只狗说:“是狼是狗?”纪晓岚明白和珅是在骂自己,就机智地说:“上竖是狗,垂尾是狼。”这时御史大人马上说:“噢,是狼是狗,日语毕业论文,我明白了。”纪晓岚听出御史是在骂他,就又说:“还有区别,狼只吃肉,狗则不同,遇啥吃啥,遇屎吃屎。”(《幽默的魅力》)三个人物之间的对话十分巧妙,都是利用了各自官职名称的谐音,巧设双关,对话妙趣横生。“是狼”谐音“侍郎”,“上竖”谐音“尚书”,“遇屎”谐音“御史”。这样,三人的对话都使用谐音双关,既使对方明白其真实含义,但又不至于伤了体面。

3.结语
从分类上看,俄汉语均以语言手段的语音和语义特征为准则来进行分类,俄语的多义双关语与汉语的语义双关语都是使用多义词作构材;不同的是А.А.Щербина的“同音双关”基本上只指以完全同音词或词的组合构成的双关语,而把近音现象单列为一类,汉语则把同音和近音现象归为一类———谐音双关。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双关语,都是一语关顾表里两层含意,中蕴含着不直接说出来的含意是表意所在,既要含而不露,又要使人体会得到,寻味得出,不能产生误会或歧义。
参考文献:
[1]齐光先.俄语中的双关语及其修辞影响.西南师范大学
学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96-110.
[2]Ю.Н.Караулов.Русскийязыкиязыковаяличность.
М.Наука,1987:70-72.
[3]А.А.Щербина.Сущностьиискусствословеснойостроты/
каламбур.Киев,1958:277.
[4]张会森.修辞学通论.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17:61-
62.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