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二外课时普遍不足,三个学期总共不足200学时,学生人数较多,加之二外教育的传统教法是重语法,轻应用,没有足够时间给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综合性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的语法应试能力尚可,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较弱,基本上无法和日本人进行日常交流,语言交际困难。 二、对二外日语教育措施改革的几点设想 (一)科学、有效地加强学生对日语知识的记忆 1. 讲解要生动易懂、避免枯燥。教师在词汇讲解时,不仅要侧重词语本身的意思,同时要重视词语带来的艺术意义。可以通过图片、实物、录像进行生动说明,并将词语背后反映出的日本艺术详细介绍出来。这样不仅增加学生对词语的感性认识,将枯燥的词汇生动地记忆下来,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日本艺术有新的认识。例如,在讲到「?」一词时,可以介绍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也代表了日本人。 2. 加强感官协同记忆训练。关于抽象、枯燥的日语采用联想记忆的措施,赋予其生动的意义,从语音、语意的角度对其展开丰富的联想,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首先,形象联想记忆。把学生已知的形象与日语词汇结合起来。比如「?」一词,从读音上想象打开雨伞时发出的“咔撒”的声音,从字形上联想“一把大伞下面有四个人”,这样记忆对初学日语的人来说是很有效的。其次,谐音联想记忆。由于日语词汇中包括汉语式词汇和外来语词汇,关于有汉语和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说,谐音联想记忆是一种好的学习措施。如「乾杯」的日语读音为「かんぱい」(kan-pai),「便利」一词的读音为「べんり)(ben-li),通过音读即可迅速记住这些词汇。 3. 培养学生复述回忆习惯,保持记忆。培养学生复述习惯措施有很多,在课堂上,让学生复述由新单词构成的短语、复述由新单词构成的短句、复述老师对重要词汇所做解释中的关键词或句、用自己的话复述词典对词汇词义的注释等,不断进行回忆训练。回忆能够调动学习者自我参与意识,促进积极思维,使注意力集中到以前没有记住的地方,避免反复背诵时平均使用时间和力量的这种被动学习弊端。 (二)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思维理解应用能力,培养语感 1. 进行日汉对比,排除母语干扰。日语思维形成困难是指学生想用日语表达时,常常不自觉地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在脑海里用母语思考一遍,然后再寻找相应的日语词汇来代替。经常使用汉语式日语的表达方式,不利于日语语感的形成。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适时地进行日汉思维对比。比如在学习初次见面的场景时,除了介绍日语的固有语句外,身体语言也是有必要说明的,这其中就有中国人很少用的“鞠躬”。在受到别人夸奖时,日语必定是谦虚地进行回复,与汉语不完全一致。在被询问去向时,日语通常是暧昧地回答一声“去那里”,这与汉语思维有着很大不同。通过这些对比,使学生在了解异国艺术的同时,慢慢形成自己的外语思维模式。 2. 训练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日语思维简单地说就是用日语思考。如果不能够形成用日语思维的习惯,则会直接作用语言交流的速度和表达方式的准确性。语言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说出来的,要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在教育中教师积极创设语境导入语法点,可以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同时以课堂交际活动为契机,使学生具体体会到在哪些语言环境或情境中使用该语法点。理解应用能力不断增强,日语语感渐渐形成。 (三)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1. 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讲日语。语言交际困难通常是不愿意或难以与他人用日语交流。或是性格内向、不愿主动开口;或是担心被笑话,没有勇气交流;也有人自认为学得好,觉得与他人交流对自己的学习帮助不大。众所周知,学习外语要有勇气,勇于实践。为了使学生敢于开口讲日语,教师要不断鼓励,在他们讲日语出现错误时,不要立刻打断他们的讲话,在其讲完后,用委婉的方式纠正他们的错误。语言场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促使学生替换、模仿课本所学内容,锻炼学生主动讲日语。 2. 听说为主,日语论文题目,语法为辅。传统的二外日语教育侧重语法的讲解,学生的听说能力较差。但是现在社会用人单位对外语毕业生的要求不单单是局限在能看懂的程度,更重视其听说译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积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加大听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死讲课本。教师尽量用日语讲解课文,并引导学生多听磁带、广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