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字在日语中被广泛使用,“�”字虽源于汉语的“气”字,但我们在学习和理解“�”及“�”字短语时却发现中日“�”字在诸多方面存在很多不同,本文主要从精神语义方面浅析日语“�”字的语义特征,希望对理解和翻译日文“�”字及相关短语有所帮助。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 精神层面 语义特征
汉字“气”在日语中被广泛使用,而与“气”字相关的短语更是不胜枚举,那么日语中的“�”究竟指的什么呢?我们先看看《大辞泉》对“�”的解释:“①人的生命能力、思想意识、心理活动等状态或机能。②自然界产生的现象或物质,例如大气、水蒸气等气体。③周遭环境里弥漫充漾的气氛或指人对周边环境场合的心境感受的状态描述。④表示某物质所特有的气味或韵味。⑤中国古代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每十五天为一‘节’,日语论文,又把一‘节’分为三份,谓之‘候’,现今的‘气候’一词即由此而来。”《大辞泉》里的②③④⑤可以说是“�”的原义,直接继承了中国汉语的“气”的相关意义和内容。如汉语中的“云气、空气、大气、水气、雾气、香气、臭气、官气、节气”等词语,在日语中也能找到与意义用法相对应的词汇。日语中的“�”是以中国的“气”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又加进了自己特有的感觉而形成的,即“①人的生命能力、思想意识、心理活动等状态或机能”。这一“�”的概念恰恰是日本人对“�”的进一步理解,是“�”这个概念的在日语中最重要的词义。现代日语中常见的许多有关“�”的说法,基本上都在这个范畴之内,把生命、意识、心理活动等的状态和功能笼统地用一个“�”字来表达。正因为一个“�”字既具体又抽象地表述了日本人关于人个体自身的最根性的认识,也就是生命的无常、意识形态迥异、心理活动丰富而充满变数等性状和机能的存在,使得“�”在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上有些困难。比如说日语中有“�が�でない”的说法,仅仅从字面意义上翻译的话,是“�は�ではない”的意思,对日语“�”不甚了解的人恐怕很难理解。正确的意思是着急、焦虑、慌神儿、稳不住神儿、坐立不安、急得什么似的。
现代日语中的“�”的意思千变万化,同时相关短语也多种多样,我们针对这种多样性加以归纳,发现“�”作为天地自然界内真实具备存在的物质概念这一层面意义,似乎并没有被日本人过于注重和加以认识。佐藤喜代治先生曾经举出过近松门左卫门在净琉璃剧中使用的“�”的用法:“主として感情・意志の�きについて用いられるその多彩な「�」の表�を、「�」という�の使い方が多�になってきたことを示すもの。”①从而可见,室町・江户时代以后的日语中的“�”主要是作为精神上的概念加以使用并逐渐形成多样的表达。
那么,“�”的这个精神层面的意义是否是日语里特有的涵义呢?中医学古籍理论就曾论述:“志向、志愿作为人体意志机能,其精神影响和‘气’之间就具有范围深远、切裾连襟的联带联系。”《庄子・知北游》中“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②,《庄子・庚桑楚》中“欲静则平气”③,《左传・庄公十年》中“夫战,勇气也。一股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④对“�”的涉及人的精力、生命力、精神状态、情绪等涵义范畴的理解和诠释可见一斑。最早主张“志は�の�である”⑤的是孟子,他明确地阐述了意志和“�”的联系,以及精力或勇气(�力や勇�)属于精神机能层面。《孟子・公孙丑上》中“气,体之充也,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⑥的“浩然之气”一词更是探析到了人类自身精神领属的最高境界及从中汲取到的高度的自信感。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古代汉语中早已提及“气”的精神层面的意义,但从现代汉语涉及“气”的词汇来看精神层面的意义反而没有像日语那样受到喜爱,进而被高频率使用。
日语的“�”字源于中国的汉字“�”,但日语的“�”吸收了中文哲学和传统医学的理论成果,扩延且发展了其语义,并形成了独自的涵义深深地扎根于日语之中。“�”在日语中被高频率使用,意思却多种多样,尤其是精神层面的意义更是难于理解。因此关于中国人来说,如何理解“�”并把“�”翻译成准确的汉语就成为一个难点。纵观日语中“�”的精神层面上的意义,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
第一,人所具有的心理器量倾向、性情性格趋向或与生俱来的性格品质。
例句:彼は�が大きい(小さい・�い・弱い・�い・短い)[他大方(胆小・要强・懦弱・慢性子・急性子)。]
例句:彼は�がいいから、人の言うことをすぐ信じる。[他性情温厚纯朴,很容易相信别人的话。]
第二,意图、意愿等心理活动功能、打算、心思、意念、情绪。
例句:映画を�るつもりだったが、�が�わって友�の家を�ねることにした。[打算看电影,不过又改变了主意,去登门拜访朋友了。]
例句:今日は少し�が痛いので、勉�する�がしない。[今天有点儿头痛,所以没有心思学习。]
第三,多种考量、顾及、介意、担心、忧虑、关心等心情。
例句:彼は母の病�を大��にしている。[他非常担忧母亲的病情。]
例句:私は咳が出るので、授�中周りの人に�を遣った。[课堂上他在意到了自己咳嗽作用了周围人。]
第四,意识到而加以注意、留神。
例句:寒いから�邪を引かないように�をつけなさい。[天冷,当心别感冒。]
例句:二人がいい���だったので、�をきかせて席をはずした。[那两个人眉来眼去、卿卿我我,我就识趣地退出来了。]
第五,给予内心的感觉、心境、心情、情绪、感情。
例句:人の�口を�くのはあまりいい�がしない。[听人说别人坏话我不舒服。]
例句:そんなこと言われりゃ�だって�を�くする。[被说了那种话谁都会不愉快的。]
日本人对“�”情有独钟,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以下两点应该说是最主要的。首先,“�”的形象很符合日本人的价值观念,即对自然的、客观的、被动性事物和行为的认同和肯定。因为“�”是“生命、意�、心などの状�や�き”,所以它是非主动的,日语毕业论文,是被作为一个客体来把握的。其次,“�”的模糊性、暧昧性、富于变化的特点,与日本民族性格的“无常观”、“现世主义”相吻合。“�”是表面的、直观的、情感的,是“心”的活动。
日本艺术的本质就是情调艺术,在日本人的言语中多次出现的“�”正是这种情调艺术的显露,“�がある”、“�が�む”、“�は心”、“�を病む”、“�にする”、“�が向く”,等等,可以看出“�”在日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注释:
①佐藤喜代冶.一�の辞典�.株式会社三省堂,1996.3:75.
②陆永品.庄子通释.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1:335.
③陆永品.庄子通释.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1:378.
④涂光社.原创在气.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7:14.
⑤焦循.孟子正�上.中华�局,1987.10:196.
⑥焦循.孟子正�上.中华�局,1987.10:199.
参考文献:
[1]赤�行雄.�の�造.�京平河出版社,1986.11.
[2]池上正治.�の�造.��社,1991.6.
[3]佐藤喜代冶.一�の辞典 �.株式会社三省堂,199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