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语的“宅男”、“宅女”等流行语从日语的“御宅(Otaku)”一词衍生而来,但由于中日艺术、社会背景的异同,二者的艺术内涵及代表族群的特点决定了其词义的不同。为探索其不同的艺术背景下的意义,在此从词源、语义流变等方面入手,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两国国民对该词所代表的族群持有的印象和态度,并略论“御宅(Otaku)”与“宅男/宅女”的不同。在此从二者语义有不对等的特点,对如何将“宅男/宅女”翻译成日语,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语“御宅(Otaku)” 汉语“宅男/宅女” 语言艺术对比 中图分类号:H021 文献标识码:A "Otaku" in Japan ="Zhainan/Zhainv" in China? GAOLan-lan (Xiamen Universityfujian •Xiamen361005) Abstract: Homebody in Chinese(zhainan/zhainv) derives from Otaku in Japanese, in form related to the same Chinese character “Zhai” in both languages.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ces of cultural and social background, the indicated meanings and the social groups they represent diverge from each other. To compare the origins of the two word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settings of the origins and the probable semantic change, we collect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s to study the attitudes and impressions in both nations towards the groups referred to in their own countri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ncepts. Meanwhile, in the view of semantic inequivalence we will mak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translate “zhainan/zhainv” from Chinese to Japanese. Key words: Otaku in Japan; “zhainan/zhainv” in China; Lingual and Cultural Comparison 引言 一次偶然与日本人聊天时,用日语“私は御宅ですよ。”向对方传达了自己是宅女之义。日本人十分惊讶,重复道:“え?きみは御宅ですか。”(啊?你是“御宅族”?)。身为中国人,我们肯定感到很不解:“宅男、宅女”之流行语近几年来风行全国,其现象也见怪不怪了,日本人为何会如此诧异?难道汉语的“宅女”不能等同于日语的“御宅(Ootaku)”?难道关于“御宅(Otaku)”族群日本人颇有偏见? 很多学者曾经对日本的“御宅族”或者对中国的“宅男/宅女”做过详细的探讨。但是,将二者进行对比的相关探讨并不多,尤其是以语言艺术及翻译的视角。在此试着从词的起源、发展出发,并根据“御宅(Otaku)”与“宅男/宅女”的艺术内涵及感情色彩异同,探索将“宅男/宅女”翻译成“御宅(Otaku)”会产生歧义的原因。 一.溯源及语义流变 (一)日语的“御宅(Otaku)” “御宅(オタク)”指的是封闭在家,并且热衷于动画、漫画、游戏等亚艺术的超级发烧友。著名社会学者中森明夫于1983年中期,在漫画月刊《漫画ブリッコ》上的连载专栏“御宅的探讨”中,初次使用这个名词来称呼这个群体。 “御宅”本义是“贵府上”,在日语中也可当第二人称指示词使用。在1982年日本开始放映的动画片“超时空要塞マクロス”中有主角互以“御宅(Otaku)”称呼对方,由于受此动画片的作用,社会上有些年轻人开始用这个词来互相称呼,后来才以“御宅(otaku)”作为其族群全体的代称①。对于这个词的起源,还有很多说法,在此不一一赘述。 狭义的御宅定义原本只是用来形容动漫等范畴,近年来才逐渐演变成广义定义,即“沉迷于社会大众一般难以理解的亚艺术之中并且难以沟通交流的人”。也就是说,可用在其他方面的狂热爱好者,如:“�事おたく”(军事御宅,喜欢收集枪械、军事用品相关者)、“�道おたく”(铁路御宅,搜集电车模型、相片,对各地铁路如数家珍等)②。此外,还可以用于宗教信仰倾向者,学术探讨者等等。简单的来说,只要关于某种领域的爱好有异于常人的热衷及知识,就可以称作“御宅(Otaku)”。但一般来说,还是以动画、漫画、游戏的狂热爱好者为主要的称呼对象。 (二)源自日本的衍生词“宅男/宅女” 2017年轰动日本的网络故事《电车男》塑造了一个日本社会中认为的宅男形象:不重外表、没女性缘、不敢与女性交流、对电脑在行、对次艺术在行、会收集各式各样的模型,他没有女人缘,整日沉迷于电脑。剧情就是围绕着这么一个不修边幅的御宅族与高挑美女邂逅的故事展开的。当时台湾批踢踢实业坊的版面(如Hate、JapanDrama)也流行看《电车男》,网友们开始喜欢在Hate板上戏称,“自己在家里不出门很宅”,或是“那些整天上网的人根本是宅男”,从那时开始“宅男”一词开始在台湾大肆流行。但当时台湾人认知的“宅男”就与日本的“御宅族”有所异同。台湾的“宅男/宅女”指的是“沉迷于网络而足不出户的人”,“在家很‘宅’”中的“宅”一词更强调的也是其“足不出户”的一面。也就是说,从日本传来的与“宅”字相关的流行语“宅男”“宅”等字眼更贴近于“家里蹲”(也就是隐蔽青年)之义。 “宅”字本义为住所,住处。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宅,所托居也”。此外,还有家的意思,常指大家族的家。例如《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句:当日宁荣两宅,人口也极多,如何便萧索了呢?此处的“宅”指的就是家。“宅”字在被中国人使用于流行语范畴的时候,已经被人直接联想到中文字“宅 = 家”的用法,因此现在大部份的人使用“宅男”或“宅女”这个字眼,一般而言是指不善与人相处,或是整天待在家,生活圈中只有自己。此外,汉语的“宅”除了可以与表示性别的词构成“宅男/宅女”等名词之外,还发生了词性转化,即用在形容词或动词的场合,如“他很宅”、“宅在家里”等用法。 二.日本的“御宅”族群与中国的“宅男、宅女”族群之观感对比 (一)日本人对“御宅(Otaku)”族群的印象与态度 关于“御宅(Otaku)”族群的看法,有诸如“沉迷于社会大众一般难以理解的亚艺术之中并且难以沟通交流的人”此类否定的见解。与之相反的,还有诸如“在特定范畴内具有深厚知识的达人”等肯定的态度。如棒球外野手铃木一朗以其超强的捕球能力在场上每每作出他人所不能得接杀球表演时就被称为“御宅的表演”;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自称为“漫画御宅族”。可以说,社会关于御宅的态度因人而异。
但是以前的日本社会关于这族群的观感普遍来说并不是很好。上文提到的社会学者中森明夫1983年在漫画月刊刊载的“御宅的探讨”中,从御宅一族的穿着打扮到同人志发卖会③,均以充满恶意的论调加以评述。而且,当时正巧还出现了两件比较引起轰动的事件。一件发生在北海道原野,一名脚上有伤的男子因被一块坠落的铁臂阿童木模型砸中而不幸身亡。还有一件是发生在一周后所谓“宫崎勤事件”,即发生在东京、崎玉等地的连环幼女杀人事件。各大媒体均使用了“御宅”来指称疑犯宫崎勤。一时间“御宅”一词在普通民众中间传播开来,当然是非常负面的作用。 因此,即使当今日本人对御宅族的态度因人而异,但是过去留下的那种负面的印象想必还留在日本社会当中。对此,笔者在日留学期间曾对300名各个年龄层的日本人做了对于“对日本的御宅族的印象及态度”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痴迷某事物”、“热衷动漫、电子游戏等”、“极少出门”、“不喜欢与人交际”、“热衷收藏东西”等为其主要特点,如下图表所示: 根据调查,“痴迷某事物”所占比例最高,可见当今日本社会对“御宅族”的观感扩及广义层面。其次,须要注意的是“不喜欢与人交际”的负面印象的比例也颇高。此外,大多数日本人对“御宅族”的印象并不好。其中,“由于‘御宅’族群给人印象就是缺乏社交能力、不与人交流,因而在日本还成为被欺负的把柄。”“‘御宅(Otaku)’一词常被视为歧视用语,让人听了很不舒服。”“关于次艺术产物过度热衷,不事生产的一群人”“常收集某些次艺术产品,如枪支或色情内容品等等,有时会被视为潜在罪犯。”等负面的评论并不少。 (二)中国人对“宅男/宅女”族群的印象与态度 “宅男/宅女”一词虽然源于日本的“御宅(Otaku)”,但是由于两国艺术的不同,衍生出来的意思也有所异同。在中国,常常有人自称自己为“宅男”,如“我是一个宅男”或是“我真是宅”,代表的意义通常是“我足不出户”或是“我看电视玩电脑一整天”等意思。而听话人对此也并不感到歧视甚至连一丝诧异都不会。 为此,笔者同样对20-65岁各年龄层的300名中国人做了对于“对中国的宅男宅女的印象及态度”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依赖电脑、网络”、“极少出门”为其主要特征。详见图表: 可见,中国的“宅男/宅女”给人们的印象当中,“极少出门”是最为典型的特点,“依赖电脑、网络”仅次于此。与日本的“御宅族”相比,“痴迷某事物”与“不喜欢与人交际”的特点仅有小部分人这么认为。其次,接受问卷调查的人中大多数对“宅男/宅女”持中立态度。而且调查中还发现,50-65岁的中老年人大都对“宅男/宅女”一词所代表的族群并不了解。原因也就在于此类流行词是近年来才从日本引进,在中国传播。“宅现象”大都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结论: 日语的“御宅(Otaku)” 更注重强调“热衷于动画、漫画、游戏等亚艺术,并且难以沟通交流的人”。而中文的“宅男/宅女”、“宅”等流行语与“宅现象”虽然源于日本,传自台湾,但是却有异同,它们更注重强调“足不出户”。在日本,人们仍然些许保留着过去那份对“御宅族”族群的反感及偏见。而在中国,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宅男/宅女”族群以及“宅现象”已经见怪不怪,态度中性。 “宅男/宅女”是因台湾艺术的不同,而从“御宅族”转变而来的衍生词。但是,由于二者使用的艺术内涵及社会背景的不同,在翻译层面上并不对等,无法实现对译。在查阅很多中国的网站,发现汉语的“宅男”常常被翻译成“オタクボ�イ (Otaku boy)”,同样地“宅女”被翻译成“オタクガ�ル(Otaku girl)”。将其翻译成英语的“homebody④”较为合适,用外来语来表示应为“ホ�ムボディ”。但由于“宅男/宅女”又有性别之分,因此可以将其翻译成“homeboy/homegirl”,转换成日语即为“ホ�ムボ�イ/ホ�ムガ�ル”。 注释: ①俞芳.从“御宅族”谈汉语流行语中的日语“外来语”[J].语言探讨.2017 ②维基百科省略/wiki/%E5%BE%A1%E5%AE%85%E6%97%8F ③同人志:“同人杂志”的略称。指有共同爱好的人士共同出资自行编辑印刷发行的杂志,起源于文学领域,随着动漫市场的扩人,现多指动漫领域的杂志。同人志发卖会:发售同人志(多为动漫领域)的集会。 ④homebody :a person who enjoys spending time at home。也就是隐蔽在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意思。 参考文献: [1]聚焦.“宅世代”中国宅男宅女探讨报告[J].群邑智库. [2]孙艳.潜显理论视角下的“宅男”探讨[J].湖北第二师范大学学报,2017(6). [3]杨本明.从“御宅族”到“宅男宅女”再到“干物女”[J].日语知识,2017(6). [4]王云红,王树义.从交际角度看日本“御宅族”艺术现象[J].河北师范学院学报,2017. [5]俞芳.从“御宅族”谈汉语流行语中的日语“外来语”[J].语言探讨.2017. [6]维基百科“御宅族”.省略/wiki/%E5%BE%A1%E5%AE%8 5%E6%97%8F. [7]维基百科“宅男”省略/wiki/%E5%AE%85%E7%94%B7. 责任编辑:琰柽 ,日语论文题目,日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