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的“体”与动词分类[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7)11-0170-02      摘要:日语的体是日语动词重要的语法范畴之一,也是日语语法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テイル形是日语体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探讨成果颇丰。本文拟通过对日语动词进行分类,结合テイル形的具体用法,研讨动词类型与“体”的意义的联系。�   关键词:体 テイル形 动词分类             日语的“体”和“时”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时”是表示动词所指的动作或影响在什么时候发生。而“体”则表示动词所指动作或影响进行的状况。也就是说,“时”是把时间作为点、而“体”把时间作为线来考虑。如果“体”要表达动作发生的时间,必须要借助“时”来表现。所以,日语的“时”与“体”往往是结合在一起出现的。例如:�   ①�が�く吹いている。�   ②�が�く吹いていた。�   ①的“ている”作为“体”,是持续体,“る”作为“时”。 ②的“ていた”也是“体”, 也表持续,但只能通过“た”来表示过去的“时”。由此可见,有时候日语的“体”和“时”是统一的。但有时候,两者又是对立的。比如,表示过去时的“た”,不一定表示完了的“体”。�   ③さっきから、ここにいました。�   “た”表示过去时,但是作为“体”,它表示的是继续。�   1 “体”的定义�   从语法角度看,“体”的概念来源于俄语等斯拉夫语,英译为Aspect,日语为アスペクト。在俄语中,日语论文题目,“体”主要指完成体动词与不完成体动词。把“体”对应到其他语言中,就不完全相同了。比如中文的“体”是“着、了、过”。日语的体是表示动作或状态展开的各种局面的一种语法形式,包括动作的开始、过程、完成、有无结果、有无反复、有无时间限制等。日语的“体”除了テイル形,还有テアル、テシマウ、テオク、テクル、テイク、テミル等。本文以其中有代表性的テイル形作为探讨对象进行探讨。奥田(1977)把“体”的主要形式总结为:�         � 体���时 � 完成相 持续相   非过去形 スル シテイル   过去形 シタ シテイタ       由于“体”表示的是动作或者状态等处于某种进行情况的语法范畴,所以和动词直接相关。动词为了表示动作状态的局面需要依据“体”来表现,所以动词的分类关于“体”很重要。(工藤:1992)�   2 动词分类和テイル形的意义�   2.1 金田一春彦的动词分类:金田一(1955)根据动词后能否接テイル形以及其意义将日语动词分为四类。1)状态动词,一般不加テイル形;2)持续动词指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持续进行的动作或影响的动词,テイル形表示动作或影响正在进行;3)瞬间动词指瞬间发生并马上结束动作行为的动词,テイル形表示动作或影响的结果残存;4)第四种动词的テイル形表示某种单纯状态。但是日语中并非所有的动词都能按以上分类。比如,有些动词就不能接テイル形;能接续的有一些是往往用テイル形,但不代表就不能用ル形。以下将具体结合动词分类,略论“体”的具体意义。�   2.2 从“体”看日语动词:�   2.2.1 状态动词:状态动词是指表示主体的状态、性质的动词。日语中的状态动词是接近形容词的动词,テイル形表示一种单纯的状态。其动词本身就表示某种状态,不需要使用テイル形。这类动词的特征是,可以不接テイル形来表示现在的状态。这些动词不是表示动作影响,而是表示存在、潜在能力,所以是不含时间概念的动词。金田一(1955)和奥田(1972)都将其称为“状态动词”。具体又可以细分为:�   ①表示存在的动词,如ある、いる。不能说あっている或いている。�   ②表示可能或潜在能力的动词,如�せる、できる、�える、由来する、�   基づく、臭う等。表示一时达到某种状态的时候,可以接テイル形。�   ③内在情态动词。工藤(1995)指出,日语中的思う、考える、信じる、�   分かる、心配する、�く、感じる、疲れる等表示思考、感情、直觉、感觉等心态和心情的动词可以归类为内在情态动词。这类动词接不接テイル形对“体”的意义没有大的改变,本文暂不考虑其对不同人称表达感情意思的作用,把这类动词也归为情态动词。�   2.2.2 性质动词:这类动词经常接テイル形表示现在的状态,如ひいでる、�鹿げる、�立つ、似る、にやける、大人びる、行き届く等。这类动词金田一(1950)称为“第四种动词”,和状态动词一样都表示状态,区别是其表示带有某种状态,不单独使用,一般以テイル形出现。而且,这类动词和表示动作结果的动词也不同,它不考虑动作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所以把其称为“性质动词”。�   除了状态动词和性质动词,其它接テイル形的动词有表示动作进行的动词和结果持续的动词,有关如何分类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根据动作是否为瞬间(金田一:1955);除了瞬间性,也有必要把有无结果残存作为基准(藤井:1965);根据动作判断主体的状态是否有变化(高桥:1972);是主体动作还是主体变化(奥田:1977)等。�    动作是否是瞬间的首先可以排除。比如死んでいる、乾いている等虽然没有动作正在进行的意思,但也不能肯定动作一定是瞬间。其次,有关有无结果残存,如散っている、落ちている的确可以视觉确认结果有残存,但是止む、治る等表示的是动作的结果,即一直存在的状态(雨、病等)的消除,很难说表示结果的残存。其他学者的说法虽然表达不同,但都说明发生某种变化使状态改变。所以本文对テイル形的动词表示动作进行或结果持续的分类基准,采用奥田(1977)依据主体动作或主体变化的说法,分为“动作动词”和“变化动词”。 �   2.2.3 动作动词:接テイル形表示动作进行的动词,参考奥田的说法称为“动作动词”。以下还可以具体细分为:�   ①无界限动词:接テイル形,通常表示动作的进行。如�く、走る、泳ぐ、叩く、蹴る、�る、�く、歌う、�す、�う等。�   这些动词从原理上看,是可能无限持续的无界限动词。如果添加宾语和时间副词,则对动作进行了限制,表示有限的动作。但是叩く、蹴る等一般都添加宾语使用,有时只有一次动作也可以表示多次连续进行,日语毕业论文,而接テイル形一般表示动作多次连续的持续。所以,无界限动词分为两种:一种是像�く、走る等表示一个动作的无界限。如:この道を�いている(在走这条路);一种是像叩く、蹴る等表示单独一个动作就可能包含多次无限的反复。如:トイレのドアを叩いている(在敲厕所的门)。�   当然,除了表示动作的进行,这类动词的テイル形还可以表示习惯・反复,即同一动作或影响在一定期间内习惯性的重复(工藤,1982)。一般会和いつも、�日、ずっと、~するたび等表示习惯反复的词连用。如:あの子は、�日アニメを�ている。(这个孩子每天都看动画片)�   ②界限动词:接テイル形,通常表示动作的进行。如�む、�く、作る、建てる、�る、剥がす、まとめる、集める等。通常这些动作进有较长时间,接テイル形和无界限动词一样表示动作的进行,但是在意义上所包含的动作的结束不同。也就是说,这类动词的本质不是动作本身,而是动作的达成。一般为他动词。�   这类动词的テイル形也可以表示经验。“经验”是工藤(1995)提出的パ�フェクト的叫法,之前称作“经验”(吉川,1976)、“回顾”(寺村,1984)等,是指回想过去的事实在头脑中再现的用法,有时也可以和“昔、以前、高校�代、一度”等表示过去的词连用,也可以不用。如:その本なら、一度�んでいるよ。(那本书读过一次)�   2.2.4 变化动词:接テイル形,通常表示动作或行为结果的持续。如落ちる、倒れる、消える、�く、死ぬ、�婚する、卒�する、知る等。�   这些动词表示动作完成后主体发生的变化。接テイル形不是表示动作的进行,而是表示动作完成后,其结果发生变化的持续。这类动词的特征是为了表示动作的结果,一般动作行为部分的时间范围比较短。自动词居多,也包括他动词的被动态。像たつ、寝る、座る等表示姿势的动词也属于其中。�   这类动词的テイル形也可以表示习惯・反复。如:この�は、よく、人ががんで死んでいる。(最近有很多人死于癌症)�    像着る、履く、かぶる、�ぶう、つける、はめる、かける等动词,接テイル形,既可以表示动作的进行,也可以表示动作完成后结果的持续。日语界将其归类为变化动词,本人认为有争议之处,限于篇幅,不在此详细论述。�   3 结论�    日语的体关注的是动作自身的各种变化、发展、持续和结束。日语的动词类型决定了“体”的意义。为了略论日语“体”的典型形式テイル,本文参考以往的探讨对日语动词进行了分类。认为可以分为状态动词、性质动词、动作动词和变化动词。不同动词具有不同的性质,状态动词和性质动词表示状态、性质;动作动词表示动作的进行、习惯・反复、经验;变化动词表示动作或行为结果的持续、习惯・反复。有的动词的テイル形既能表示动作的持续,也能表示结果的存续,需要看上下文来判断。同时,表示经验、习惯・反复的用法也不能光看时间副词来使用,这些将作为以后的课题来探讨。   参考文献�   [1] 金田一春彦�(1967)『日本���のアスペクト』 むぎ�房�    [2] 工藤真由美(1995)『アスペクト、テンス体系とテクスト』ひつじ�房�    [3] 寺村秀夫(1984)『日本�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Ⅱ』 くろしお出版 �    [4] 砂川有里子(1986)『する?した?している』くろしお出版 PP.26-46�    [5] 町田健(1989)『日本�の�制とアスペクト』 アル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