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二外中的网络阅读教育[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多媒体网络教育与日语二外中的阅读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网络的优势。本文从我国的学院日语二外教育近况出发, 结合相关外语教育理论,研讨了多媒体网络教育环境中日语二外阅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 日语二外 教育模式 网络阅读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network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reading show great advantages on the
  students'Japanese learning. Beginning from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apansese as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read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teaching reading in the context of multimedia network teaching mode.
  Keywords: Interactive multimedia; Japansese as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reading of the Internet
  
  一、导言
  外语教育之目的,在网络与多媒体教育已经日臻成熟的现在,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满足课堂上教育任务的完成。如何满足外语学习着多样性的学习需求,结合课堂内教育活动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考虑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师的位置也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变,本文将就网络时代外语教师中教师的影响作进一步研讨。
  
  二、教师的影响
  当学习不再仅仅是授课,教育活动的场所已经可以延伸到课外,那么,教师的影响也将从以前的讲台,延伸到现在的课堂内外。
  教师负责在教室授课,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这样理所当然也有不同的侧面,Earl W. Stevick认为教师在授课中所发挥的主要是五个方面的影响:知识信息的提供者;授课的管理者;目标的制定者;学习气氛的制造者;学生人格的作用者 。
  在传统教育模式当中,教师可以作为学生知识信息基本上全部的提供者,但是,在近年互联网络的发展作用下,原有的模式已经慢慢瓦解,网络阅读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种延展性的阅读练习更是迎合了日语二外课堂教育课时少的需求。在日本,已经开发出了「日本��解支援リ�ディングチュウ太」(川村2017) 、「あすなろ」(仁科2017) 等网络阅读工具;在中国,也渐渐出现由教师介绍网络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作为课外阅读材料的教育措施。但是,这一类的教育措施或网络阅读工具的开发虽然适应了网络时代信息提供模式的转换,把目标定位成教室以外的自主学习,但是,却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而很难说取得非常好的学习效果(Kato et al.2017) 。所以,网络阅读教育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自主学习上,而应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动影响,寻求在教师有效管理下开展网络阅读教育的措施。
  
  三、阅读技巧的传授
  由于教师负责教授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三尺讲台,那么关于授课的管理也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科书内容,布置事前预习加讲解的办法也远远不能满足网络阅读的需求,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尤为重要。
  1.课堂内的阅读教育。
  美国在60年代中期开始盛行一种SQ3R阅读法。这种阅读法是弗朗西斯・鲁宾逊FrancisRobinson提出的。其内容包括:浏览(Survey);提问(Questions);阅读(Read);背诵(Recite);复习(Review) 。
  这种阅读法要求学生先对所学内容大致浏览一遍,以获得一个总体印象,这种整体概括性的浏览对学生快速获取文章信息十分有益。它利用了心理学的探讨成果,强调理解、温习与记忆的联系。但因为学生没有真正经历心理语言学的活动过程,虽然学生在课堂上也有一些实践的机会,但是远远不够,听教师讲解不能完全等同于等于阅读实践,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之外,为学生创造符合于心理学模式的阅读环境,让学生通过真正的阅读获得感性认识并经过精思以后,才能真正地提高阅读能力。
  2.课堂外的阅读教育。
  20世纪70年代初,国外外语教育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新趋势,教育探讨的重点从教师转向学生,一种新的交际教育法问世,这种教育法反对传统式的机械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一切由学生本人去经历,而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这种教育措施是在其它教育思想准则和措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语言理论和外语教育深入发展的结架,在世界各国外语教育中受到普遍重视,它是目前作用最大、流行最广的教育派别之一。随着交际教育法的兴起,国外许多学者、专家对阅读教育提出了不少有作用的教育程序。英国的杰里米・哈默(JeremyHarmer)认为阅读教育可采用五个步: Lead on(引导);Teacher Directs Comprehension Task(教师引导理解任务);Students Read for Task(学生完成任务);Teachher Directs Feedback(教师引导反馈);Teacher Directs Text-related Task(教师引导测试相关任务) 。
  这种教育的特点是它要求以完成任务来补充、代替过去单调的一问一答的课堂活动,其形式比较新颖,学生愿意主动思考和积极配合。这种教育法重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和训练阅读技能。这种措施也是在推行网络阅读的必要理论指导。
  网络阅读,不是放任自流,是需要教师干预,进行适当引导,过程适当指导,结果适当反馈和测试的过程,不然一切都是枉然。
  
  四、网络阅读的管理
  1.阅读材料的选择。
  通过无数实验证明(加藤ほか2017、2017、加藤2017) ,教材的难易程度会受图表信息的作用,并且,根据阅读者日语运用能力的不同,对利用图表的认知措施以及效果不同。关于语言能力有限的日语非母语学生,降低语言的复杂性和暧昧性比图表更能促进对文章的理解(加藤2017) 。如果把这个实验结果运用到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我们就有必要选择与日语二外学习者相当难度的阅读材料。
  但,如Widdowson(1978)所指出的那样,仅仅选择易读内容,无法养成对应现实状况的阅读能力。也就是说,如果在阅读的训练当中,只使用与现实文章难易度不一致的阅读内容,会造成无法掌握阅读实际材料技能的结果。所以,选择阅读材料的标准应为:令阅读者充分了解现实中文章的难度,并通过辅助措施适当降低这种难度。
  这样的思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给我们提供了两条最基本的准则:提供给学习者必要的背景知识、补充材料,日语论文,比准备适当的阅读素材更加重要;调节阅读难度,分阶段提供与学习者语言能力相应的阅读材料。
  根据这种措施,就可以不仅仅局限在对学生的全文解释工作当中,又能够避免学生学习内容脱离实际,造成无法阅读现实的语言材料的能力。
  2.阅读过程的管理。
  依照任务教育法原理,阅读是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

  ⑴教师应明确学生拓展阅读的内容、方向,就活动本身提出教师的指导性意见。在处理措施上,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手法,激发学生的动机,唤醒对相关经验、表象的意识,了解相关资料,下载相关内容,日语论文,做成网页作为学习导引。课堂上通过演示,帮助学生了解进一步收集信息的大方向,通过广泛收集信息与初步的加工,帮助学生明确进一步的学习视角与主题。
  ⑵在此基础之上,学生通过网络集中搜集某一主题的相关资料。在搜集的过程中,随时记录素材,将相关文字、插图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这一过程的展开可以贯穿学习者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不同的时段与活动类型。
  ⑶就是归纳整理、互相交流、促进理解。学生对搜集到的素材在进行多角度地观察、理解、整合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类具体的细节问题,而教师的指导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因此,学生分组协作交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补充,这一环节可以是全班同学围绕某中心问题展开的课堂讨论与网络交流研究的结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反应,随机地创设情景,具体地帮助学生,帮助学生把握各类信息内容的要素,从而使学生较为深入地理解拓展原阅读范文所包含的意义。
  
  五、阅读结果的反馈和必要测试
  必须明确阅读这门课程需要达到的四个目标:词汇学习;句子构造学习;知识的转移;整合联系。这四个目标在阅读中不是分门而立,而是需要在组合运用到各种各样不同的阅读材料理解中。而过去一贯实行对于阅读检查过程,都是基础于完成文章词汇以及句法上的讲解后再对阅读内容理解进行确认。也就是说,先了解文章的语言构造(语言用法),然后再进行文章内容的理解(语言使用)。
  过去,而作为评价阅读者是否已经到达理解全文的必要手段,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的练习来达成的:选择题和内容概括题。而计算机辅助学习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以及WBT(Web Based Training)的开发,改变了这一测试系统。
  网络辞典以及网络资源的丰富,使得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未学习新单词意义的掌握变得非常便利。语言用法重视型测评系统已经基本可以由网络本身,而不是教师来完成。教师在新型的网络阅读测试当中承担的角色也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在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以下两方面的影响:学习气氛的制造者和学生人格的作用者。
  首先,网络阅读基本上已经突破了选择题能控制的范畴,因为阅读材料涉及到各方各面的内容,无法一一预知,所以逐字逐句的指导和测试一定会转换成主题讨论的模式。为了使这样的讨论不至过于空洞,教师需在学生发表交流意见的时候作出适当总结。
  其次,网络阅读内容的不统一性也容易使得对内容的理解无法有确定的统一标准,无法确切掌握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所以,教师需要在主题内容中选取部分规定阅读内容让学生做速读和总结练习。
  最后,网络阅读是启发学生去完成任务并藉由完成任务获得信息和激发学生获得进一步
  学习动力的过程,教师在评价整个学习效果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持公正和正面鼓励的立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结语
  互联网已经极大地作用了传统的日语二外阅读教育,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材料及背景支持。因此,在坚持传统教材的同时,用互联网资源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不断增加课外阅读量,扩学院生的阅读视野,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迅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已成为现代教学的大势所趋。顺应这一潮流,积极在课堂教育当中引入多媒体网络手段,可为日语二外阅读教育开辟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Stevick, E.W., Teaching Languages[M]: A Way and Ways, 1980
  [2]川村よし子.北村�也.保原�,EDR�子化辞�を活用した日本�教学辞�ツ�ルの��,日本教学工学会�文�24(Supple.)[J],2017。
  [3]仁科喜久子,オンライン教材「あすなろ」プロジェクト,�工大留学生センタ�年�[J],2017.5。
  [4]Kato, Y., Yukari Kato, Toshio Okamoto, and Tatsunori Mat?sui: Relevant learning framework for nonnative speakers: a proposal for integrating textual and graphical information in Japanese academic reading,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in Ed?ucation, vol. 1(1)[M], pp.70-79, 2017.
  [5]PatrickR. Moran. TeachingCulture: Perspectivesin Practice[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d Research Press,2017.
  [6]加藤由香里,学��文の内容理解における��情�の活用,日本�教学114[J],2017,p11-19加藤由香里.松居辰�.�本敏雄,学��文理解における��情�の方略的活用,日本教学工学会�25(Supple.)[J],2017。
  [7]加藤由香里,情�系�文中の�表が内容理解に与える�果-日本人学生と外国人留学生の比�-,��日本�教学探讨第6号(1)[J],2017。
  [8]Widdowson, H.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9]Gagne, R.M. & Brigges, L.J.,Principle of Instruction De?sign (2nd)[M], N.Y.: Holt, Reineheart and Wilson, 1979.
  [10] Stevick, E.W., Teaching Languages[M]: A Way and Ways, 1980.
  [11]川村よし子.北村�也.保原�,EDR�子化辞�を活用した日本�教学辞�ツ�ルの��,日本教学工学会�文�24(Supple.)[J],2017。
  [12]仁科喜久子,オンライン教材「あすなろ」プロジェクト,�工大留学生センタ�年�[J],2017.5。
  [13]Kato, Y., Yukari Kato, Toshio Okamoto, and Tatsunori Mat?sui: Relevant learning framework for nonnative speakers: a proposal for integrating textual and graphical information in Japanese academic reading,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in Ed?ucation, vol. 1(1)[M], 2017.
  [14]PatrickR.Moran.TeachingCulture:PerspectivesinPractice[M].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17.
  [15]PatrickR.Moran.TeachingCulture:PerspectivesinPractice[M].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17.
  [16] 加藤由香里,学��文の内容理解における��情�の活用,日本�教学114[J],2017。
  [17]加藤由香里.松居辰�.�本敏雄,学��文理解における��情�の方略的活用,日本教学工学会�25(Supple.)[J],2017。
  [18]加藤由香里,情�系�文中の�表が内容理解に与える�果-日本人学生と外国人留学生の比�-,��日本�教学探讨第6号(1)[J],2017。
  [19] Widdowson, H.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20] Gagne, R.M. & Brigges, L.J.,Principle of Instruction De?sign (2nd)[M], N.Y.: Holt, Reineheart and Wilson, 1979.
  莫 伟:湖南省商大学外国语大学。
  夏 娟:湖南省农业学院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