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成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语言艺术特征。日语和汉语一样,存在大量的成语。但由于两国艺术存在着异同,准确地表达成语意义便成为了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归化与异化是艺术翻译中经常使用的两种策略。本文以日语成语汉译为例,略论归化、异化以及归化、异化相结合的译法在日语成语汉译中的运用,以研讨日语成语翻译的策略。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语成语; 归化; 异化; 翻译策略 1.引言 日语中存在大量的汉语词汇,尤其在成语方面,日语中很多成语虽然表现上与汉语不同,但实际含义是相同的。准确掌握这些成语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日语学习者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有利于了解中日两国语言艺术上的差异。成语都是一个民族传承下来的语言,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语言艺术特征。在日语成语的学习中,翻译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不同的民族所表现的艺术必然存在一定的异同,要将这种源语言所蕴含的艺术准确地表达为另一种目标语言是翻译上的一个难点。本文以日语成语的汉译实例为中心,略论在日语汉译中归化、异化翻译措施的运用。 2.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 1813年德国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马赫在《论翻译的措施》中提出了两种翻译途径: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引导作者接近读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把这两种措施分别称为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和异化法(foreignzing method)。所谓归化是指反对原文的表达形式,强调发挥译语表达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意译。所谓异化是指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在译文中输入新的表现,再现原味,最大限度地直译。 3.日语成语汉译的归化、异化略论 日语成语通常包括了谚语、四字熟语、惯用语等,其涵盖范围较广。日语成语中有大量的成语是借自或译自汉语成语的,如「一諾千金」「画竜点睛」「九死一生」等。这些成语均出自于中国古典文献或历史典故等,日语论文题目,只是用日语书写时字形上有时会有所不同,中国日语学习者一眼看到这些便能知道其含义。另外,由于中日两语言表达形式有所不同,在成语上也会产生语言构成上的变异,如「門前雀羅を張る」(门可罗雀)「株を守りて兎を待つ」(守株待兔)「虎の威を仮る狐」(狐假虎威)等。这些成语也来自中国,中国日语学习者也不难将其翻译出来。 除了上述情况之外,日语成语中也有许多是日本民族固有的,经过长年累月而形成的。这些成语往往反映了日本民族固有的语言艺术特征,因此,在进行翻译时是译者碰到的一个难点。接下来,本文重点对这类日语成语的汉译进行略论。 例1:検事の前に引き出されて蛇に睨まれた蛙のようになる。 汉译:被带到检察官面前,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 成语「蛇に睨まれた蛙のよう」意思为「圧倒的に強い相手の前で、恐ろしさのあまりに体がすくんで動けない様子(在强大的对手面前,由于过于恐惧,身体都变僵硬了)」。在例1中,日语成语出现了“蛇”和“青蛙”两种动物。众所周知,“蛇”和“青蛙”是一对天敌,“蛇”是吃“青蛙”的。因此,日语中用这两种动物对视时的场面来形容惊慌失措、惊恐万分的心理状态。而在汉译时,使用了“老鼠”和“猫”来替代日语中的“蛇”和“青蛙”。“老鼠见了猫”这句话关于中国人来说很容易理解,日语论文,翻译出来的句子也显得生动,较好地表达了惊慌失措的心情。这一译法便是典型的归化译法。如果直译为“像被蛇盯上的青蛙一样”,则不如“老鼠见了猫”更为中国人所接受。 例2:信頼していたマネージャーに大金を持ち逃げされた。飼い犬に手を噛まれるとはこのことだよ。 汉译:自己信任的一个经理携巨款出逃了。这真是养虎为患呀。 成语「飼い犬に手を噛まれる」的意思为「普段から特別大事にしてやっている者から、思いがけず害を加えられることをいう(没想到被平时很信赖的人加害)」。如果直译的话,就成了“被养的狗咬了手”。此时,虽然获得了日语的“形”,但是却不能很好地传达其“意”。翻译为汉语时,采用归化的译法,译成了中国的成语“养虎为患”,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受其害。这样,便很好地传达了其“意”。 例3:晴れたのに、傘を持っていくのは月夜に提灯じゃないでしょうか。 汉译:晴天带伞不是月夜打灯笼—多此一举吗。 成语「月夜に提灯」的意思为「(明るい月夜に提灯をともす意から)無益·不必要なことのたとえ(做无益、没必要的事)」。例3的汉语译文采用的是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译法,译文中不仅保留了原文中的形象“月夜”和“灯”,还加上了解释性的语言“多此一举”,这样便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如果只能采用归化译法的话,译为“画蛇添足”的话,虽未尝不可,但是失去了原文的意象,丢掉了原文韵味。而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译法,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译文听起来也上口易记,显得生动。 4.结语 从以上日语成语的个案汉译来看,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各有所长。关于从中国直接传入的日本的成语可以采用异化译法,即直译,如「一諾千金」(一诺千金)「虎の威を仮る狐」(狐假虎威)等,中国人一看就明白其意思。而关于日语的一些固有成语等,虽然在语言形式上和中国汉语不同,但是要表达的意思却是相同的。此时,采用归化译法,中国人能很好地理解其意思,易于被中国人所接受,但是在翻译时却会损坏原文形象。因此,在翻译日语成语时,采用何种译法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等而定。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必须兼顾归化与异化两个方面,两种译法相互补充,并且掌握好二者的“度”,这样才能翻译出理想的译文。 参考文献: [1] 陶振孝.现代日汉翻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17 [2] 叶琳.日本常用谚语成语辞典[M].南京:南京学院出版社,2017 [3] 王锐.日语惯用语、谚语详解[M].北京:外语教育与探讨出版社,2017 [4] 马安东.再论汉日成语互译的准则和措施[J].浙江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 [5] 谢静.小议归化译法在日语谚语汉译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4) 作者简介:刘君(1987-),男,广西学院外国语大学2017级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探讨生,探讨方向:日中机器翻译、日汉语言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