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日本,从古时起气象谚语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分类细致、涵盖全面的气象谚语,蕴含着千百年来的艺术传承,它不仅能折射出日本社会艺术的一个侧面,更是日本人自然观在语言艺术中的一种体现。因此,探讨日语中的气象谚语,不仅是对语言探讨本身,更对日本社会艺术的探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本 气象谚语 特点 虽然当代日本以渔业著称于世,但是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日本实际上一直属于“亚洲农耕艺术圈”。古时起,日本人就过着“晴耕雨读”的传统农业生活。“晴天出门种地、雨天在家读书”――这种简单的思维,体现着古时的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凝聚的智慧。在难以驾驭的自然环境中,人们仔细地观察着大自然的变化,并将瞬息万变的天空、云、风、日、月、星等气象元素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了起来。而承载着这种人类智慧的,就是现存于日语中的诙谐生动、朗朗上口的“气象谚语”。 区别于现代依托于先进科技的精准的天气预报,气象谚语一直游弋于科技和迷信的夹缝之间;同时,由于全球气候的变迁,气象谚语的参考价值也会因时、地的不同而大打折扣。然而没有人会否认,气象谚语中蕴含着千百年来的艺术传承,它能折射出日本社会艺术的一个侧面,是日本人自然观在语言艺术中的一种体现。也正以如此,气象谚语从未淡出人们的视野。在本文中,笔者从自然元素的角度出发,对收集到的气象谚语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将尝试从自然元素的角度,对收集到的气象谚语进行简单的举例分类,并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 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凝聚着平民百姓的智慧,代代口头传承下来的气象谚语数量庞大,内容覆盖面广。由于笔者在网络上搜集到的资料有限,本文列举的谚语仅是日语气象谚语中的冰山一角。但是,从中不难看出,气象谚语中,可供参考的依据涉及天体、天象、动植物、人类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而得出的推论也涵盖了晴、雨、风、雪等基本的气象分类。归功于日本人民在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和常年的积累,谚语的内容既包含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如“��きはお天��き(盐粒硬,天气晴)”;也包含千载难逢的奇异天象,如“おひさんのなかにおつきさんが入ると天�(日食兆天晴)”等。可以这样认为,气象谚语关于各种天气状况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同时,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内容多与农业相关 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风雨雷电,有生之物和无生之物都被日本古代的劳动人民当成自然之神来崇拜和敬畏着。为了获得更好的收成,在观察和总结大自然变化的过程中,日本人民学会了“观天望气”, 并能够通过对天气情况的观察对未来一年的收成情况进行初步的推测。如上文中提到的“流星が多い年には�常�象が起こる(扫帚星频现,祸害一整年)”、“寒中の雷は�作の兆し(寒冬雷鸣预示丰年)”等,就体现了农民们在进行天气观测时,或悲或喜的情绪;像“四月に雨降れば、百姓やめて奉公せよ(4月下雨,难有收成)”这句谚语,如果直译成现代文的话,意为“要是农历四月下雨的话,就别种地了都出去打工吧”,更是将日本人民在自然力下的无奈渲染得淋漓尽致。 二、适用范围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从空间上来看,南北狭长的日本列岛横跨亚热带和亚寒带,所以南北的气候特征异同很大;同时,由于四面环海和复杂的地貌特征的作用,更是加大了日本气候的地域性异同。而这些特点也可以在气象谚语中窥见一斑。如谚语“熊、初秋にでると雪が早い(熊出没于初秋,当年初雪早到)”,日本熊主要有罴棕熊和黑熊两种。罴棕熊主要分布在北海道,黑熊主要分布于本州中北部,所以这条谚语就仅适用于本州与北海道。而谚语“奥山に��早ければ雪が早い(深山红叶早,当年雪也早)”,就仅仅适用于山区,关于仅占日本国土面积24%的平原地区来说,就难以适用;而地处日本国南端的九州,虽然多山少平地,但是由于地处亚热带,估计红叶和雪景都是百年难遇的景致吧。从时间上来看,气象谚语包含了春、夏、秋、冬各个季节。像上文提及的与鸟类相关的谚语中,燕子出现在四月、��出现在六月、伯劳出现在九月、猫头鹰出现在一月,分别预示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天气;而谚语“カモメが里近く来て泣けば、荒れる(海鸥乡间飞,天气要变坏)”中出现的海鸥,虽然不是候鸟,但是这条谚语却仅限于12月份的初冬,时间性很强。 三、对动物无明显的好恶 中国传统概念里面,对动物有着明显的好恶,所以才会有“吉兽”、“四害”等称谓的出现。而在整理日本气象谚语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谚语中并没有明确体现出这一点。如“カメムシが多いと冬が暖かい(臭虫出没多,冬天暖和和)”与“�が家の中に舞い�む年は�害が多し(萤火虫家中舞,年中灾害多)”等。臭虫会吸食人和动物的血液,日语论文,还会释放出刺鼻的气体,日语毕业论文,因此而受到人们的厌恶。而在这句谚语中,臭虫给即将过冬的人们带来了福音,预示着暖冬的到来。与此相对,在文学著作中,一直作为精灵化身和希望火种的萤火虫,在谚语中却成了灾难的象征。同时,一些平日里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虫子,也在谚语中成为了人们的参考标准之一,如“ムカデの足が赤いと天�、白いと雨(蜈蚣足红晴、足白雨)”等。 四、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谚语的出现与流传,一方面体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因为受到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在遇到一些罕见的天象或天气情况时的惶恐与无助。像“流星が多い年には�常�象が起こる(流星频现,祸害一整年)”这句谚语,就体现出了古代日本人民在看到流星时的恐慌,以及在面对这些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时,不自觉地将其归类于灾难预兆的心理。虽然科学已经证明,流星的出现与自然灾害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中日两国民间对流星的定位,却不约而同地归于灾难和晦气。这除了因为彗星的外形容易让人联想到扫帚之外,恐怕多数要归咎于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封建时代的迷信思想。“着物を�返しに着ると、雨(和服反穿,要下雨)”这句谚语更是小概率事件,或许反映的是在持续干旱中期待甘霖的百姓们的美好愿望吧。 五、总结 长久以来,以农业为主的生活模式培养了日本人对自然的崇拜与敬畏,形成了日本人朴素的自然观。日本人喜欢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道自然”。他们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并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创造出了流传至今的“气象谚语”。虽然无法与科学观测后得出的天气预报相媲美,“气象谚语”却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缤纷视角,让人们得以品味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感受大自然神秘,帮助人类实现更加和谐的人与自然的联系。不仅如此,通过略论气象谚语,可以推断出不同时空下日本人民的日常生活,领略日本的乡土民俗;同时,日本全域不同时期的气象谚语的收集和整理,对探讨日本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这也将是笔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谚语来源一.http://homepage1.nifty.com/moritake/rika/5/tenki05.html.2017-4. [2] 谚语来源二.http://homepage2.nifty.com/KurokawaRika/jissen02/jissen5tenki_kotowaza.html.2017-4. [3] 谚语来源三.http://www.kaiho.mlit.go.jp/01kanku/otaru/kainanbousi/kantenbouki.html.2017-4. [4] 谚语来源四.http://freedom.mitene.or.jp/~tsune/thismonth.html.2017-4. [5] 谚语来源五.http://kaizuclub.6.ql.bz/sub05/sub05-2.html.2017-4. [6] (日)三省堂�集所.故事・ことわざ・�用句辞典[K].�京:株式会社三省堂,2017:3. [7] 陈慧芬.日语中的气象谚语[J].日语学习与探讨,2017(2):87-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