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外语的阅读课是提高学生阅读技巧,拓展学生阅读面和知识面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本文通过经贸日语阅读课程教育实践,探究日语阅读课程的探讨型教育策略。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经贸日语 阅读课程 探讨型教育策略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悄然回复,我国外向型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外资公司对华投资热度不减,外向型公司持续发展。因此,人才市场对各种商务外语人才的需求仍然旺盛。而日语作为在华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语种,越来越受到人才市场的重视。于是很多普通高校,甚至高职院校都相继开设日语系。 通过对浙江宁波的十数家外向型公司和外企、外贸企业的调查,我发现,在目前学院生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这些公司想要招聘日语系毕业的学院生并不难,难就难在日语语言流利、知识面广、经贸知识丰富又擅长对外交流的运用型日语人才却可遇不可求。一方面学院毕业生找不到好工作,另一方面公司求贤若渴。而“供”和“求”的不对称,更对日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除日语流利外,还必须加强学生经贸专业素养的培养。 二、经贸日语阅读课程的重要性及特殊性 考查一个人的外语水平,一般从“听、说、读、写、译”五方面来进行。教学部《学院日语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规定,学院日语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译和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大纲》对阅读能力、译和听的能力及写和说的能力作了三个层次明显不同的要求,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列在首位,可见“阅读”在日语教育中的地位。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直接作用到他“听、说、写、译”的能力。因为“读”是基础,只有提高了阅读略论能力和阅读技巧,拓展了阅读面,扩大了知识面,才能更好地“听”――理解他人的意思表达,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译”的工作,从而更好地“说”――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说”的能力提高了,才能使“写”的能力提高。因此,阅读能力虽然不像“听、说、写、译”能力那样显山露水,却是贯穿其中的重要基石。 而经贸日语的要求又有其特殊性。“听、说”当然是最基础的能力,能听懂对方的话并能就一般内容与其交谈,普通人专门学习一年就基本能做到,难就难在能在商务工作中,陈述自己的意见,交流自己的想法。日语系学院毕业的条件之一,就是要用日语写出毕业论文。所以写一般性的内容,翻译一些普通内容的文章,也是日语系学生一般都能够掌握的。但当前进入职场的学院生,往往因为缺乏专业经贸知识,而无法顺利地完成专业性的“写和译”的工作。而这些专业知识就必须通过阅读来提高。 三、经贸日语阅读课程的探讨型教育策略 因为本校是具有财经特色的普通高校,所以在申请开设日语系时,我们就把经贸日语作为一个发展的特色和方向。在日语系三年级开设了“经贸日语阅读”、“商务日语”、“日本公司艺术概论”等课程。我承担了其中“经贸日语阅读”课程的教育任务,就以经贸日语阅读课程的教育实践为平台,研讨阅读课程的新型教育策略。 当今时代可以说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它不仅仅需要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外语人才,更需要具备对国际政治经济信息有很强理解能力的运用型外语人才。“经贸日语阅读”这门课程在设立伊始,就是规划将国际经贸知识的教育与日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经济、贸易、金融等相关知识,熟悉财经方面的新闻报道、评论等特殊文体,并与着重教授商务函电与实务的“商务日语”等课程互相补充,以期使学生在日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掌握一定的财经、贸易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沟通能力及综合竞争力。当然这里所说的沟通、交际可并不是单纯地能与日本人交谈,而是理解各种国际政治经济信息,并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这已经超出了单纯语言学习的范畴。 由于本校日语系的学生一般都从未修过经济类课程,因此对财经类日语文章的理解显得较为薄弱,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由此作用学习兴趣,使得阅读略论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始终无法有大的提高。我通过数年实践前辈学者的不少教育理论,慢慢地有所收获。 1.理论依据 ESA理论是由英国语言教学学家哈默在其作品How to Teach English一书中提出的。由于语言学习的通用性,我认为同样也可以在日语教育中应用。哈默认为,无论什么教育内容,教育中都应该有投入(Engage)、学习(Study)和应用(Activate)。“投入”要求教师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则是通过课堂教育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语言知识、结构和信息,直到能够应用外语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而最后的“应用”,重点在于使学生尽可能自由地、有效地应用所学的语言。哈默认为,语言形式及具体的语言点并非十分重要,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在一个特定的环境或话题下有效地、适当地使用语言。 而探讨型教育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基础上的教育模式。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教师灌输的对象。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让学生主动发现、探究,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环境,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学生是学习环境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的辅导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鼓励学生去发现、创造、解决问题。 2.教育策略探究 ESA理论和探讨型教育理论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符合现代教学发展潮流的教育理论,因此我在教育中就尝试在ESA理论基础上结合探讨型教育模式,形成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策略。 首先,我选择了内容由浅及深、有时代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的教材。现在使用的教材是对外经济贸易学院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商务日语文章选读》,此教材选材较新颖,所选文章主要来自《日本经济新闻》《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等日本主流报刊近几年发表的热点文章,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文章的选择比较有代表性。例如:公司艺术单元,选取了日本公司的终身雇佣问题、公司加班问题;金融单元,则选取了2017年爆发的,至今依然作用巨大的美国次贷危机的内容。而关于课文内容中涉及的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及特殊的背景知识,编写者很贴心地在每课前设置了“基础知识”这一板块,对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和专业词汇进行了重点解释;在“课外阅读部分”,还选取了与课文相关的一些会话体文章,比较有趣味性。既能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经济、贸易、金融等相关的知识,日语论文,熟悉财经方面的新闻报道、评论、甚至专访等特殊文体,又不至于太难懂,还能让学生对中日经济联系和日本的公司艺术等循序渐进地形成基本的概念。 下面以其中第五课“日本的な雇用特�と��”为例,研讨我的课堂教育策略。 (1)激发兴趣环节。日语系的高年级学生都很关心将来的就业问题,而不论是到日企、中日合资公司,还是到有对日相关业务的其他外向型公司就业,都必须了解日本公司艺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给学生放了日剧“anego”中的一些片段,让学生轻松直观地了解当今日本公司的雇佣形态的分类和比较,并让学生通过剧中几个角色的行为,略论不同的雇佣形态对他们行为的作用,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并对此类文章的阅读技巧进行评价。 (2)探讨型学习环节。教师在介绍了一些相关基础知识后,围绕日本公司艺术,提出了以下探讨专题供学生选择:1.日本传统公司独特的雇佣特征和优缺点;2.日本公司经营的变革;3.日本式经营的年功主义与英美式经营的成果主义的比较。由学生分组选择某个探讨专题,自己寻找问题,并通过网络、图书馆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写成探讨报告。再通过课堂发表,向同学汇报自己学到的知识。然后可以互相答疑。这样,学生必须阅读大量相关材料,并且需要经过整理、略论,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3)探讨型应用环节。通过上述环节,学生们掌握了日本公司艺术相关的很多知识,接下去就是灵活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教师将学生分组,以“哪家公司更具吸引力?”为题进行小型辩论赛。辩论赛的评判由未参加此组辩论的学生担任。为了辩论赛,学生们需要针对特定的日本公司和欧美公司,查询相关讯息,进行比较探讨,更直接地接触到最新的财经报道、评论,甚至由特定日本公司的经营特征形成的管理理论。除此以外,还培养学生归纳、收集资料、选择论据的能力。这能为学生今后的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好基础。而辩论赛本身,使学生在一个特定的环境或话题下有效地、适当地使用语言。这也是语言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的最好方式之一。 (4)综合评价环节。在教育中结合学生的课堂讨论、探讨报告和辩论赛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在每个活动环节都安排考评,根据学生参与程度和学习的质量进行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相评价。这样每一课的学习成绩积累起来,就会形成平时学习成绩,并且在总评成绩中占绝大部分比例。 总之,教师起了引导学习、帮助学习和促进学习的影响,而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这样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乏味,学生也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课堂阅读量,既拓展了视野和知识面,又锻炼了综合运用能力,更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结语 当然,我在教育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探究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探讨型教育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一个很考验教师的地方,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课题都有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在综合评价环节中,如何公平地进行评价,还需要更科学的度量。但不论怎样,在教育中如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地挖掘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讨中自我学习、自我拓展,这应该是不断探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Harmer,日语论文题目,J.How to Teach English[M].北京:外语教育与探讨出版社,2017.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育模式、教育措施与教育设计[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7,(5):74-81. [3]黄文英.高级英语阅读课探讨型教育模式探索[J].东南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19-122. [4]李永宁.ESA理论在高职商务英语阅读教育中的运用研讨[J].教学探究,2017,(1):84-85. [5]曲文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措施与外语教师的角色调整[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1):78. 基金项目:浙江财经大学教改课题项目(JK2017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