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语教育中导入体态语的必要性[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体态语是通过人的姿势和表情来传递信息的非语言符号,它同语言一样参与交际过程,共同完成交际活动。本文首先对体态语进行分类、总结,然后对比中日两国体态语的差异,并略论体态语在跨艺术交际中的重要影响,以论证日语教育导入体态语的必要性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语教育 体态语 跨艺术交际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7)05-0087-01
  在日语课程设置方面,国内高校虽各有特色,但除了日本社会艺术及日本概况课程在讲解到礼仪方面的知识时对体态语的相关知识稍有涉及之外,并没有具体的教育环节可以让学生较系统地了解体态语的相关知识,因此,也鲜有学生有意识地去关注和学习体态语。
  根据日语系教育大纲的要求,虽然各高校都在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交际能力强的综合性日语人才,但作为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体态语却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为弥补这一不足,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日后的日语教育中导入体态语教育。
  一 体态语的定义与分类
  人类的交际有两种渠道,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体态语属于非语言交际的范畴。到当前为止,日语论文,众多对于体态语的探讨表明,人类的早期交往活动并不是依靠语言而是依靠体态语(包括身体动作、手势等)来进行的。体态语是人类在传递信息、交流沟通时最古老、最便捷的形式,自古至今都在日常生活中为人类所广泛使用。
  在英语中体态语被称为“body language”或“gesture”,而在日语中的叫法也很多,如“身振り言語”、“手振り言語”;外来语又叫做“ボディーランゲージ”、“ジェスチャー”等。它包括:手势、姿态、眼神、面部表情、交谈者之间的距离,甚至谈话者选择衣着打扮的措施等。
  学者埃克曼与弗里森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将体态语按照语用功能分为五类:(1)象征性动作;(2)说明性动作;(3)情绪表露性动作;(4)适应性动作;(5)调节性动作。
  二 中日两国体态语的对比
  1.眼神与目光的对比
  在人类的相互交往过程中,目光的接触和眼神的应用十分必要。无论这种目光或眼神是发自内心的还是刻意为之,都会将自身的心理作为一种信息反馈给他人。一般认为,人的眼睛是反映信息最多的身体器官,于是汉语中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眼色行事”等表达措施。而日语中则有“目でものを言う”、“目顔で知らす”、“目で殺す”等说法。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臣子和奴婢在面对君王和他们的主人时,通常会避免与之有任何目光的接触,这表现出的是一种惧怕。而现代社会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与交谈对象保持目光和眼神的交流被视为基本的礼貌。如果在交往过程中不与对方进行目光的接触,会被看做是对交谈对象的不敬甚至是蔑视。
  在日本,日语论文,其民族的秉性就表现为:拘谨、含蓄、谦恭以及顺从,他们会尽量避免与他人交往时目光与对方相遇。因为在相关于中国其等级更为分明的日本社会,谈话过程中直视和凝视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或是年长者是一种失礼的表现。如果不了解这些体态语所反映出来的具体信息,就很容易形成日本人傲慢无礼、日本社会人情淡漠的印象。
  2.手势、身势语的对比
  手是人类身体中最灵活的器官之一。利用手和手指可以组合成各种简单的形状,来传达特定的信息,而这种体态语所表现出来的意义是在长期交往的过程中约定俗成、代代相传的。
  三 结束语
  中国人日语学习者与日本人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跨艺术交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艺术背景的人采用的体态语或体态语所要传达的意思必然会有所不同。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就如同使用拙略的有声语言和别人交流一样,容易引起误解而最终导致交流的中断或者失败。
  通过上文对中日体态语差异的比较,不难看出交际过程中如果能够正解地看待和理解目的语国家的体态语,就能起到辅助语言交际行为,进而促进跨艺术交际顺利进行的影响。长期以来的日语教育都侧重于有声语言教育,忽视了非语言教育,致使一部分学生在语言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只局限于语言语法,不重视非语言交际手段,尤其是忽视了体态语在交际中的影响。因此,日语教学者应在教授日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导入日本人体态语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完善有声语言教育,而且能够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中日两国不同的艺术内涵,借此强化学生对跨艺术的敏感性,学会对艺术异同的宽容和适应。这关于有效减少甚至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提高跨艺术交际能力具有实际影响。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艺术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育与探讨出版社,1999
  [2]毕继万.跨艺术交际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育与探讨出版社,2017
  [3]孙满绪.日语和日本艺术[M].北京:外语教育与探讨出版社,20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