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艺术负迁移对日语习得作用之探索[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日语时,母语艺术会产生负迁移,给日语学习带来消极的负面作用,从而带来语言交际的失败。因此,就需要在了解和掌握汉民族和日本民族的艺术异同,具备双重艺术理解能力,注重艺术意识的培养,从而真正推动日语的学习。
中国论文网
  艺术 负迁移 日语习得 艺术异同
  我们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第一语言即母语的干扰和作用,这一现象被称为“母语迁移”。就迁移效果来讲,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促进影响时,便是正迁移;反之有抑制或干扰影响时,便是负迁移。由于日语与汉语之间存在其特殊的渊源,这使得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方便之处,例如,相同的汉字与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应用。但同时这种经验也会促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习惯性地使用对比,此时就会发生母语干扰现象,即负迁移。本文主要针对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艺术上的负迁移对学习的作用进行阐述。
  一、艺术与语言的联系
  我们知道,语言与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艺术的载体,从语言中我们可以观察一个民族的艺术特征。各国艺术上的异同,在语言中都得以体现。汉语与日语的艺术异同是造成干扰日语学习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艺术,就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形成交际上的障碍。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系统的日语知识,更应该了解日语赖以存在的艺术背景,这样才能达到日语学习的最高境界——语言与艺术融为一体。否则,难免会造成语言上的错误或艺术上的误读。这种母语艺术对第二语言的干扰便是艺术负迁移。例如在与日本人交往过程中,日语的暧昧表现常使学习者难以理解对方的真正意图, 产生误解。
  二、现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母语艺术负迁移对日语习得造成的作用
  (一)词汇方面
  无论是汉语还是日语,在语言的长期使用中,有些词语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被赋予了一些联想意义及艺术内涵。如果我们对这些词语的艺术内涵不了解,则可能在我们翻译、理解和交际中造成许多障碍。因此使用时,不能随意改变其含义,更不能仅从字面上去理解。例如,“狗”这一动物,在汉语中具有贬义色彩,词语“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狗血喷头”等是典型的词例。而“狗”在日语中,意思并无贬义色,相反在日本人心目中狗是忠诚可靠的形象化身,在东京涩谷车站矗立的忠犬“哈奇”就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词汇反映不同民族的艺术心理。再如“龟”,在日本,它象征着长寿,所以它常作为祝寿的礼物。而在中国,却是绝对具有贬义色彩的骂人话了。同一词汇的表层意义似乎对等,但具有不同艺术背景的人理解的意义完全不同。因此,在学习和应用语言的过程中掌握其背后的艺术内涵,对避免艺术负迁移有着重要意义。
  (二)句子结构
  如被动句:他的脚被旁边的踩了。
  彼は隣の人に足を踏まれました。 (他被旁边的人踩了脚)
  日语句强调主客体之别,清楚地反映出日本人倾向于突出主题的思维方式;汉语句更多体现主客体融合,反映出中国人不突出主体,注重的是主客体一致的联系。可见,不同的艺术心理在巨子结构上的反映。如果不注意这种不同,很容易说成汉语思维下的日语“彼の足は隣の人に踏まれました”。
  再如授受动词的使用:老师为我修改作文。
  先生に作文を直していただきました。
  日文句子中蕴涵着“能得到老师的恩惠(为我修改作文),我很感谢”的意思。如果按照汉语思维说成“先生は私に作文を直してくれました”,虽无语法错误,但无法表达出授受动词所蕴涵的丰富而细腻的人际联系了。
  (三)表达方式方面
  汉语句注重句子结构的完整,日语句往往体现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的不完整性。在日本具有“岛国形式”艺术的语言中,形成了“以心传心”这种思维方式。中国人很注重句子结构的完整,所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同艺术背景的汉日两个民族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认识,反映了对客观事物的思维方式的异同。日本人又有“我なし”意识,显出不张扬自我的特点,其反映在语言上就是省略,尤其是省略主语,便是日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如确认对方姓名时:山田さんですか?
  ――はい、山田です。
  而很少有人说成:あなたは山田さんですか?
  ――はい、私は山田です。
  同中国的多民族多语言不同,自古以来日本平静的定居农耕生活,导致了它的单一民族,单一语言,单一艺术。封闭社会的对外排他性也要求对内团结一致,集体利益至上。日本人的“仲間意識”和“内外意识”都是深入骨髓的,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不可避免的表现在语言上。例如,日本人在接听电话时一定先自报家门:“三菱商事の佐藤です。”而决不能按中国人的思维定式,先问对方“どなたですか?''(您是谁?)“誰をお探しですか”(您找哪位?)可见,了解和掌握与语言密切相关的社会艺术因素对应用语言的重要性。
  三、艺术负迁移的应对策略
  (一)培养积极的认知态度
  要建立积极的二语认知观,充分认识到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对目的语的干扰和作用是难以避免的。母语艺术负迁移是一个必然而持续的过程,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艺术负迁移会逐渐减少。并且从心理上认可母语艺术在日语艺术环境中的合理性,调整自我观念,达到艺术理解。
  (二)提高汉日艺术异同对比意识
  语言学习不仅包括语法知识的习得,也包括语言之外的艺术背景知识的学习。这意味着也要加强对母语和目的语二者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艺术背景的了解。因此,可通过汉日艺术意识的差异对比,提高学习者对汉日艺术和语言异同的敏感性,帮助学习者对两种语言的差异形成清晰的认识,从而有效预防和降低母语艺术负迁移带来的作用。
  (三)丰富艺术信息,进行艺术实践
  现代社会对日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对日民族艺术探究的深入,日语论文,为我们提供了日本艺术信息来源和对日艺术实践机会。此外,我们还可利用科技来帮我们学习日语,如多媒体日语学习软件的运用等。通过日益发达的网络多阅读原汁原味的日文材料,收看、收听NHK等新闻节目,广泛汲取日本社会及艺术知识,全面提高日语运用能力。参加日语沙龙,日语毕业论文,演讲等实践。
  总之,艺术迁移是二语习得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受社会、艺术、思维、心理和认知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制约。在了解艺术负迁移现象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克服艺术负迁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克服语用负迁移在日语习得中的作用,首先,应建立积极的二语认知观,对艺术负迁移要有正确认识;其次,提高对汉日异同的对比略论意识;最后,积极了解日本艺术,理解中日艺术异同是避免艺术负迁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岳.日本人的语言心理[J].日语学习与探讨,1982,(1).
  [2]高一虹.语言艺术异同的认识与超越[M] .北京:外语教育与探讨出版社,2017,5.
  [3]森田良行.外国人の誤用から分かる日本語の問題[M].东京:明治書院,2017.
  [4]戴炜栋,王栋.语言迁移探讨:问题与思考[J].外国语,2017,(1).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