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语中间接被动语态((ラ)レル文)的表现形式[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用以说明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的联系。语态主要有两种: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被动语态是动词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着重于动作行为的接受方,当然中文和日文中都存在被动语态形式,以往的考察探讨更注重于英文与中文的对照实例,本文希望通过中文与日文的实例拓展被动语态的探讨范围,丰富探讨素材。
中国论文网
  日语中的被动语态,是在动词未然形后加((ラ)レル)构成。相比中文中的被动语态,日文被动语态的种类较丰富,在较为普遍的语言学认知范围上,分为“直接被动语态”、“间接被动语态”、“所有者被动语态”三种,其中笔者认为日文“间接被动语态”与中文的被动语态有较大的不同,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格外引起注意。本文旨在以日本文学著作《心》中的被动语态汉译为中心,着重考察“间接被动语态”的翻译形式,以期对翻译及被动语态的探讨有所启示。
  一、对《心》日中翻译中出现的“间接被动语态”((ラ)レル)文的考察
  1.1 日文中间接被动语态的定义
  间接被动语态,主要表现主语受到某个事态、或是某个事件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为不利作用,用图示表示的话为一下的形式。
  例文表示如下:田中さんの弟は 事故で 死んだ。田中は事故で 弟に 死なれた。
  从结构上来看,日文的间接被动语态具有以下的特征。
  1.主语受到事件的作用,日语论文题目,一般情况下主语是人,或相当于人的团体。上文表示田中受到弟弟死亡噩耗的作用。
  2.间接被动语态中体现责任方。田中因弟弟的死而悲伤,难过,其责任方是其弟,死忙这一行为直接给田中带来消极作用。
  3.间接被动语态中既可以用自动词也可以用他动词。上文是典型的自动词间接被动语态。同样,在例句“�文に�こうと思っていたことを他人が先に�いた”中,是他动词�く的间接被动形式。
  1.2 对例文中出现的间接被动语态的考察
  1.2.1 从受作用方来看
  例文:そういう�には、私の心が妙に不安に冒されて来るのです。
  这种时候,我心里便奇异地涌起不安。
  若将“私の心が妙に不安に冒されて来る”直接成译“我的心被不安奇异的涌起来”的话,甚是奇怪。究其根源,间接被动语态主语,也就是作用承受方,应具备“人性”,因为间接被动语态多表达受到困扰之情,只有人才富有情感,才能感受。“心”在中文里只是一个人体器官,很难被动形式表达,而相比之下,日语的被动语态句主语相对灵活。
  1.2.2 从责任方来看
  例文:あなたは�に浮かされているのです。�がさめると�になります。
  你脑袋怕烧昏了,日语论文,烧退后你就厌倦了。
  日文间接被动语态的句型,通常以“NP3がNP2に(NP1を)Vされる”的形式表示,特别是附有ニ格句式中,ニ格可以被看做是造成NP3困扰的责任者,但在中文中,一般只注意NP3受到困扰,并不强调责任者,若硬要按照字面意思译为“被热烧昏了”,大有画蛇添足的意思。
  1.2.3 从动词词性来看
  例文:盗�はいずれも宵の口であった。大したものを持って行かれた家はほとんどなかったけれども、はいられた所では必ず何か取られた。奥さんは�味をわるくした。
  先生家附近连续三四天发生盗窃案。都发生在刚入夜的时候。倒没被偷走很像样的东西,但盗贼所去之处必有什么被盗。这使太太心情很不好。
  上文中出现了“行かれた”、“はいられた”、“取られた”三个词语的间接被动句形式,其中“取られた”最容易被直译成中文,“被盗,被取走”,这是因为作为他动词,很容易在中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式。而自动词“行かれた”、“はいられた”则不同,直译成被动句则很奇怪,所以在这里译者选择了“盗贼所去之处”的主动句形式,使行文更加流畅通顺。相比较而言,日文中的间接被动句语态更侧重与站在受害者一方,来描述周围的人受到小偷的迫害,丢失财物。相比之下,中文更注重事实描述,在追责的方面也没有那么强烈明显。
  二.结论
  通过上述论断,我们可以看出翻译与语言自身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具体总结如下。
  首先,在“人性”主语的前提下,日文和中文的间接被动语态句都能够成立,但是在无“人性”情况下,中文相对难以成立。
  其次,日语间接被动语态表现责任方,特别是在有ニ格情况下。而中文相对不明显。
  最后,在动词为他动词的情况下,日文与中文间接被动句都可以成立,但中文中很少有自动词的间接被动形式。
  究其原因,中�悦子曾指出“日本�が“�し手中心主�”の言�であるのに�して、中国�は“事�中心主�”の言�である”,(日文是以发言一方为中心进行表达,而中文则是以事实为中心),确实站在动作主体的角度论述的话,更容易去寻求责任方,形式也可能更加灵活。在中文中没有此类表达习惯的情况下,是可以更加注重事件本身描述。但本论还不足以完全支持这一论断,以期通过今后对被动语态的其他形式的探讨,获得更新的论断。同时由此可见,在语言与翻译的联系中,最终受众语言的特点,才能译出更好的著作,翻译过程首先是一个处理语言,结构的复杂过程。
  作者简介:尹宁,电子科技学院,硕士。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