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儒学的特点及对社会文化的作用[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日本儒学起源于中国,在汲取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上,兼收并蓄,结合日本民族的优点,通过文化融合形成独特的是日本儒学,指导并推动着日本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深刻作用日本文化的发展过程。日本儒学已经融入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情感及生活方式之中,成为日本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日本儒学对其社会、文化、性格特征的作用,将有助于我们正确的看待日本,引导中日联系的正确发展。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本儒学;社会;文化;性格特征;中日联系
  作者简介:田甜,单位:四川外语大学南方翻译大学,职称:助教。
  [中图分类号]:K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087-02
  儒家思想不仅完全笼罩中国文明,而且对东亚各国尤其是日本发散出它强烈的作用力,使得该国的民族哲学中有着深厚的儒学传统,日语毕业论文,形成人民精神文化的重要基石。要探索日本人的隐忍特性与严谨态度,则必然要追溯到中国儒学思想的传入及其对日本社会、经济、文化产生的深远作用。
  纵观日本文化的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不难看出外国文化作用的明显痕迹,尤其是中国文化的作用甚深。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不断到中国取经和学习,视中国为文化圣地。本文从日本儒学的起源和发展说起,探讨和略论日本儒学对日本文化、社会发展、日本人性格特征的作用,并提出正确处理中日联系的个人观点。
  1、日本儒学的起源
  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中,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占有重要位置。日本有过两次文明开化,一次是“大化改新”,谓之“唐化”;一次是“明治维新”,谓之“欧化”。“唐化”,即中国唐朝文化所化;“欧化”,即西方文化所化。
  中国儒学传入日本的时间大约在晋末,经朝鲜到了日本。公元285年,百济国的王仁在日本讲《论语》。从中国唐朝时起,日本就大量派送遣唐使,探讨儒学经典,并携走大量的汉语儒学典籍回国。同时将大量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学艺术、音乐、绘画、宗教、哲学思想等璀璨文明带回日本,甚至包括国家法学、政府机构的设置,服装服饰、日常起居、民俗节目都以中国唐朝为参照。
  中国儒学传入日本时,中国正处于庞大帝国的强盛时期,而日本仍处于蛮荒时代。儒家思想及其所包含的政治理念、社会礼仪、道德人格等直接刺激了日本古代天皇制的形成,加速推动了日本从奴隶制转入到律令制国家时代,中国儒家文化对日本大和文化的作用可见一斑。
  不仅是日本古代的文明得益于中国的儒家思想及传统文化的作用,在近代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作用,而现代日本社会的人文理念中,更是渗透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规范着日本人的思维与行动。
  2、日本儒学的特点
  日本儒学并非了无特色,因为日本是个十分重视也十分善于吸收和输入他国文化的民族,一个善于汲取的民族,日本文化就是自身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善于“去粗取精”,既保留传统的文化意识,又适应时代,注重创新。日本儒学是从中国儒学中吸取滋养,以中国儒学的发展为原动力而逐步成长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日本人在汲取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上,兼收并蓄,结合该民族的优点,将发源于东方的儒家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并烙上了日本民族的独特烙印。
  与中国本土相比,日本化的儒学在两个方面明显不同于它的母国。其一是将以仁为中心的中国儒学嬗变为以忠为中心的日本儒学。美国学者鲁斯·本尼迪克特在她的名著《菊与刀》中曾说,在中国儒学中,“仁”被视为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德,而在日本,“仁”被彻底排斥于日本伦理体系之外;在中国儒学中,“忠”是有条件的,而在日本,对主君的“忠”则是对天皇无条件地遵从。中国儒学讲究“内圣外王”,认为“仁”是“礼”的内在基础,而日本在接受中国儒学的时候,割裂了两者的内在关系。在许多问题上,日本人停留于“礼”的表面,这也是日本人人际联系淡漠的内在原因。日本学者森岛通夫在《日本为什么会成功》一书中指出:中国儒教把仁慈、正义、礼仪、智识、诚信作为基本美德,相信仁爱是人类美德的本质;日本儒教则把忠诚、礼仪、勇敢、诚信、节俭作为美德,认为忠诚是人类美德的本质。也就是说,中日两国各自儒教的基本价值观明显有异。曾留学日本的国民党亲日政治家戴季陶也说:日本的儒教缺乏中国儒教的“仁爱观念”。
  其二是对“和”的改造。中国儒学的“和”是作为“礼”的一种功能出现的,而日本儒学的“和”带有强烈的佛教色彩,讲的是“平和”,要消除烦恼,达到寂灭,实现无虑。中国传统道德的“和”包含了对立与差别,因此孔子才特别强调“和而不同”,反对不讲准则的调和。而在日本,改造了的“和”则失去了这一内涵,“和”只是和气、和悦,一味忍让与服从。人与人之间通过和谐共处形成的社会,应该得让每个人找好自己的位置,确定身份。只有这样,社会才可以维持“和”。因此,每个人都得认清自己的位置,不妄想找到更好的,这被日本人叫做“有分寸”。“和”既是日本的建国理念,又是最重要的价值观。
  3、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中国的儒家文化,无论是古代或是现代,都对日本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儒学思想作用反映在日本最初的历史文献中,成为日本制定各种法学和法令的思想依据。在今后的历史岁月中,甚至对日本社会经济及教学的发展起到指导性影响。
  其实早在唐朝时,儒学文化就开始被日本重用在社会发展上。日本著名学者江上波夫在作品《八世纪的欧亚大陆》中写道:“当时形成了以唐朝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地中海一带罗马文化圈的成立在西方历史上所具有的重要性完全可以相提并论的。而探索发现,唐文化包含了儒家文化及佛道文化。”可见,儒学对日本的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影响。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60到90年代间,东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最为耀眼的当属从一片废墟到现代化经济大国的日本。
  日本因为生在资源贫乏、版图狭小的岛国,这个民族的忧患意识和扩张意识很强,日本战后经济复苏很快,不依靠国际援助,不依靠外国贷款,神奇的在20年之中成为了世界七大强国之一,早在70年代,日本就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与美国、西欧三足鼎立。
  日本能够获得如此快的发展,多半是靠支持日本公司文化的三大民族心理,而这三大心理也是日本儒学思想的真实体现。
  1、渴望成为强者的心理。基于传统的生产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日本民族特别渴望成为强者、成功者、崇拜强者、能者,日语毕业论文,而鄙视弱者和无能者,这与他们骨子里的耻感文化有关,即依附于群体的特性。
  2、务实心理。亦基于传统生存的危机意识,日本人特别地务实。他们不喜欢幻梦式的、形而上的思考,而倾向于事实、现象、经验、实证的思维方式。
  3、“忠”的心理。“忠”:现代的日本人已把传统的效忠天皇、效忠国家这一民族价值观具体转化为对联系个人生存的公司效忠。每个成员都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归宿,为公司贡献自己的青春才华,自愿超时工作,任劳任怨,鞠躬尽瘁,回报公司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因此,节俭观念、重智意识、实用思想等也应运而生。然而这些并未形成理论体系,外来的儒家文化恰好基本适应了这些思想,于是为日本人所接受并奉为真理。
  总的来说,在实现社会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离不开儒教文化的支撑:1、儒教提倡的隐忍尊敬思想,直接促成了劳动者的勤奋、诚实;2、儒教提倡修己治人和尊重学问,使得日本极端重视教学和教学进行资本投入;3、儒教所讲究的和谐与共同体精神。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