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世文学中的忠孝世界[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内容摘要:“忠”“孝”问题是日本近世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国姓爷合战》和《平家物语》中均成功塑造了在“忠”“孝”两难选择中挣扎的人物形象。早在奈良时代,随着《孝子传》的东传,日本已经在中国孝子故事,尤其是孝子申明故事的作用下确立了自己的忠孝观,到了近世,申明故事仍然被《千字文》注所采用并深深作用着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近世文学 申明谭 忠孝
   一.平家、近松文学中的“忠”“孝”世界
   在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琉璃著作《国姓爷合战》的第五段中,国姓爷和藤内当上了延平王,为了光复大明,率领众军准备于龙马原与吴三桂、甘辉率领的鞑靼军决一死战。面对吴三桂、甘辉等所施飞镖、毒药战术,和藤内镇定自若:
   变化无常的诡术,这算什么本事,且看我直接攻入敌阵,与李踏夫决一雌雄,不把这厮剁成肉酱决不罢休。对此时的国姓爷来说,一切的军功,忠君也好仁义也罢,(为这些)没了母亲则为不孝之罪。[1](p456)
   和藤内的母亲为使儿子抛却顾虑,完成灭掉鞑靼,光复大明的重任,自绝了性命。为母亲报仇――以非凡的意志突入敌阵的和藤内及其部下,奋力战斗,迫使鞑靼军队到了弃城投降的边缘。此时,鞑靼军队又把和藤内的父亲绑到阵前威胁说:“退回日本,则可保你父亲性命,若继续攻击,即刻杀掉你父亲!”一向勇猛果敢的和藤内此刻“身体发软,动弹不得。”而此时,和藤内的父亲冲儿子大喊:“老朽已经年迈,命不足惜,我儿尽快攻击!”听到父亲的喊声,和藤内恢复了镇定,欲重新杀入敌阵。但是,日语论文题目,在李踏夫举剑刺向父亲脖子的刹那,和藤内“两腿又像灌了铅。”在光复国家,向主君尽忠的大义感召之下,他亲眼目睹母亲自杀。如今,要是再置父亲性命于不顾,使自己陷入双重不孝之境地,他如何承受得了。
   与《国姓爷合战》一样,《平家物语》也塑造了陷于“忠”与“孝”纠葛中的人物形象。在卷二“烽火事件”一节中,平清盛欲拘捕鹿谷谋反事件的幕后主使后白河法皇,这时,长子平重盛冒死向父亲谏言:
   多么悲痛啊!欲行忠君之大义,则必违背恩重如山的父恩。多么痛苦啊!若要避免陷于不孝之罪,则必将成为大逆不道之臣。进退维谷![2](p324)
   想必读者都会对这句话印象深刻。重盛要对主君尽忠,虽未必一定要牺牲父亲。但是,如果遵循了父命,则会陷入对法皇的大逆不道之中。/山阳在《日本外史》中对重盛的这一两难境地,用“欲忠则不孝,欲孝则不忠”这句著名的话进行了概括。
   从《平家物语》到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琉璃世界,“忠”与“孝”的命题开始逐步进入文学著作,并成了近世文学的主要命题之一。那么,这一命题又与奈良时代的忠孝观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二.中国孝子谭与奈良时代的忠孝观
   要说忠孝观念在日本的形成,就不能不提中国的孝子传说在日本的流传和作用,日语论文,在现存日本文献中,最早收入中国孝子故事的典籍可以说是《经国集》残卷卷二十中主金兰的一篇对策文。策问如下:
   问:孝以事亲,忠以报国。既非贤圣,孰能兼此。必不获已,何后何先。[3](P188)
   在策问中,首先提出了孝以事亲,忠以报国的命题。作为普通人,当做不到二者兼顾而又必选其一的时候,应该如何选择。策问一开始便单刀直入地向对策者提出了这一命题。下面为主金兰的对策文:
   臣闻,夫人之生也,必须忠孝。故摩顶问道,负笈从师。然后出则致命,表忠所天之朝;入则竭力,循孝所育之围。是以参损偏弘孝子之风,政轲犹蕴忠臣之操。/是事亲之道,莫尚于孝;奉国之义,孰贵于忠。资孝以事君,前史之所载;求忠于孝门,旧典之所编。故虽公私不等,忠孝相悬,扬名立身,其揆一也。别有或背亲以殉国,或舍私以济公。故孔丞割妻子之私,申侯推爱敬之重。即是能孝于亲,移忠于君。引古方今,实足为鉴。在父便孝为本,于君仍忠为先。探今日之旨,宜先忠后孝。谨对。[3](P188)
   对策文首先针对策问中“孝以事亲,忠以报国”展开论述,指出忠孝二者缺一不可。接着,对策文列举了参损(曾参)、闵损(闵子骞)等孝子以及忠臣政轲(/政与荆轲)的故事。参损、闵损的故事见《孝子传》,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孝子,二人同为孔子的弟子。/政与荆轲的故事出自《史记》刺客列传。在列举了这些例子之后,紧接着主金兰引用了“孔丞割妻子之私”和“申侯推爱敬之重”两个例子从忠与孝的效用出发进行了论证。“孔丞”的故事见《后汉书?列传》卷三十一,孔奋传: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中略)除武都丞。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掩。[4](卷三一)
   这则故事在白居易所撰类书《白氏六帖》卷二十八“盗寇”条亦有记载,“孔奋字君鲁,为武都丞。贼魏茂等攻郡守。奋追急,乃执奋妻。奋已年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遂擒贼。妻子亦死,世祖褒美之。”
   据日本学者黑田彰考证[5](p28),《孝子传》中登场的“申明(申鸣)”应为能够进入上代日本人的视野内且符合对策文引用条件的“申侯”的人选:
   申明者楚丞相也,至孝忠贞。楚王兄子,名曰“白公”,造逆无人能伐者。王闻申明贤,躬以为相。申明不肯就命,明父曰:“我得汝为国相,终身之义也。”从父言往起,登之为相。即便领军伐白公,白公闻申明来,畏必自败,乃密缚得申明父,置一军中。便曰:“吾已执得汝父,若来战者,我当杀汝父。”申明乃叹曰:“孝子不为忠臣,忠臣不为孝子。吾今舍父事君,若受君之禄而不尽节,非臣之礼。今日之事,先是父之命,知后受言。”遂战乃胜,白公即杀其父。明,领军还楚,王乃赐金千金,封邑万户。申明不受,归家葬父,三年礼毕,自刺而死。故《孝经》云:“事亲以孝,移于忠,忠可移君。”此谓也。[6](p326)
   除了被主金兰对策文引用外,申明的故事还出现在当时《律令》等的注释文中。因此,可以说,主金兰是通过《孝子传》引用了申明的故事,这应该是确认无疑的。虽然我们不能从前面引述的资料中发现“申侯”的称谓,但从前面阳明本《孝子传》中楚王对申明“封邑万户”的记述来看,也许主金兰所看到的当时的资料中有申明被封为“侯”的记载。金兰在引述了“孔丞割妻子之私”的故事后,接着列举了“申侯推爱敬之重”的故事,从而在对策文结尾得出了“宜先忠后孝”的结论。    由此,奈良时代的学院寮官员通过传入日本的《孝子传》中类似于申明不得不亲眼目睹生父被杀的悲惨故事,似乎已经找到了应该如何取舍的依据。
   三.近世文学与申明谭
   考察可知,除了主金兰的对策文中引用了《孝子传》中申明的故事以外,平安后期至镰仓前期的一些说话集、唱导资料,例如《注好选》、《今昔物语》、《言泉集》、《普通唱导集》等也都引用了《孝子传》申明的故事。因此,可以说,在从奈良时代起直至镰仓前期数百年间,《孝子传》对日本人的忠孝观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并且开始逐步进入文艺领域,对当时的文艺创作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那么,到了近松的时代,情况又是如何呢?换句话说,近松是否也是通过《孝子传》来吸收申明的故事并应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的呢?众所周知,从镰仓后期至室町时期,《二十四孝》已经完全取代了《孝子传》,而《二十四孝》版本中并无收入申明的故事。因此,近松所看到的文献,应该不是流传于镰仓以前的《孝子传》或者引用了《孝子传》资料的其它文献。如果说近松引用了申明谭的话,他所参考的资料很可能是在中世室町时代已经在日本广为流传的《纂图附音增广古注千字文》,在“资父事君,曰严与敬”一句的注释中,引用了申明的故事:
   昔,楚惠王兄子白公乱,楚王伐之不得。王曰:“寡人闻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若得孝子为将军必能伐之。”左右奏曰:“臣申明者,事父极孝多闻。”(以下为申明的故事,此处略)[7](p257)
   流传于镰仓时代以前的《千字文》注的原文,现在仍能见到的版本有《上野本 注千字文》(弘安十年(一二八七)书写奥书,建仁二年(1202)本奥书),但是对该句的注却没有引用申明的故事,而正如《纂图附音增广古注千字文》的书名“增广”所示,这本《千字文》在该句的注中“增补”了与之相关的孝子传说。也正因为此注,在室町时期以后直至江户时代,该“千字文注”作为童蒙教学的一个版本广为流传,从而进入普通人的视野而被广为阅读。而近松等作家也恰好是通过这一部《千字文》的古注了解申明的故事并把它应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中的。
   四.结语
   综上可知,《孝子传》中的孝子故事,特别是申明的故事为奈良时代的对策文所引用并对这一时期日本的忠孝观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影响。这一观念也作用到了后来的众多文艺形式,比如中世时期的《平家物语》以及近世前期近松的净琉璃著作《国姓爷合战》等。
   申明的故事最早见于《孝子传》,随着《孝子传》的东传日本,申明的故事自然进入了他们的视野。中世以后,《孝子传》失传,但是,申明谭仍然被童蒙教学课本《千字文》注所采纳,从而得以在日本广泛传播。它不仅为日本人在认识“忠”与“孝”,“公”与“私”问题上提供了思想上的帮助,也成为这一时期日本文学的重要素材被广泛书写。
   注 释
   [1][日]近松门左卫门.近松杰作全集三[M].东京:早稻田学院出版部,1910年版。
   [2][日]富仓德次郎校注.日古典全书・平家物语[M].东京:朝日新闻社,1970年版。
   [3][日]正宗敦夫等编.经国集[M].东京:日本古典全集刊行会版,1926年版
   [4][宋]范晔.后汉书?列传[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
   [5][日]黑田章.《孝子传》探讨[M].东京:思文阁出版.2017年版。
   [6][日]幼学会编.孝子传注解[M],东京:汲古书院,2017年版。
   [7]金程宇编.<和刻本中国古逸丛书>卷15・纂图附音增广古注千字文[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7年版。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学部2017年度人文社科探讨青年项目(编号:13YJC752020)的阶段性探讨成果。
   (作者介绍:孙士超,天津师范学院文大学博士生,河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大学讲师。主要探讨方向:日本文学,中日比较文学)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