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著作汉译过程中的“灵活”与“准确”[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
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翻译过程中要“灵活”还是要“准确”是一个一直充满争议的探讨课题。能否做到两者兼具,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成为了翻译理论探讨者争论不休的话题。但众多对于“灵活”和“准确”的翻译理论探讨多集中在中英语之间。笔者对《罗生门》《地狱变》等日本文学著作的中译本进行了比较略论,以等效理论为依据初步研讨了日本文学著作汉译过程的“灵活”和“准确”的联系,以及如何处理这种联系。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本文学著作 汉译过程 灵活 准确 等效 一、等效理论 奈达认为,“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联系,应当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联系基本上相同;译作对译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必须与原作对原语读者产生的效果一致”。等效效果是指译文与原文虽然在形式上很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但是译文读者能和原文读者同样顺利地获得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信息。本文将会以等效理论为基本依据考察“灵活”与“准确”的联系。 二、“灵活”与“准确” 翻译之难,主要就是难在:既要灵活,又必须完全地传递原文的内容,恰如其分地再现原文的思想感情。死板的翻译措施不能正确传达原文内容,无法达成等效。凡是该灵活而没有灵活,译文必然会出现两种现象之一:一种是不大通顺,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汉语规律,读起来模模糊糊,不知所云;另一种是读起来虽然通顺,实际上与原文貌合神离,内容并不一致。 但是,无论怎样灵活的译文,也不能灵活到脱离原文内容的程度,也就是“灵活不能出圈”,超过了了准确的标尺,灵活过度或者过度灵活都是不可取的。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例1:あの屏風を見るものは、いかに日頃良秀を憎く思っているにせよ、不思議に厳かな心持に打たれて、炎熱地獄の大苦艱を、如実に感じるからでもございましょうか。(《地狱变》) 译文1:无论谁,凡见过这座屏风的,即使平时最嫌恶良秀的人,也受到他严格精神的作用,深深感受到火焰地狱的大苦难。(楼译) 译文2:在这副屏风面前,无论平时多么憎恶良秀的人都会奇异地肃然起敬,痛切感受到地狱的深重苦难。(林译) 对比译文1和译文2我们可以发现,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不思議に厳かな心持に打たたれて”的翻译。通过查询辞书可得知,厳か:威儀正しく、近寄りにくいさま(广辞苑)、庄严、严肃(日汉词典)。前者将其译作了“受到他严格精神的作用”将其译作了“严格”,远离了词语的原义,可以说是一种灵活的改动。后者“奇异地肃然起敬”用的是接近于原义的“肃然起敬”中的“敬”。前者做了很大的改动,可是却是弄巧成拙,因为关于句子的整体结构和上下文没有做到正确的理解和略论,脱离了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没有能够达到等效的效果。可见,过于盲目地追求“灵活”反而容易作用内容的正确传达。 灵活变动之后能更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思想感情,日语论文,就是恰如其分的灵活。相反,如果所谓的灵活只是片面追求译文文字上的漂亮,变动之后,出了准确这个“圈”,那种灵活变动就是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在这里我们看两个实例,来体会一下如何在准确基础上灵活变动以实现等效。 例2:そうして、その口の中で、何か糸でもつけて引っ張っているかと疑うほど、目まぐるしく動くものがあると思いますと、それがあの男の舌だったと申すではございませんか。(《地狱变》) 译文1:口中有个什么东西好像被线牵着骨碌碌地动,那不是舌头么?(楼译) 译文2 :口中还有一个物件像被什么细绳牵引着动得令人眼花缭乱——原来竟是他的舌头!(林译) 译文1和译文2都翻译出来了主要事实即基本内容,可是,显而易见译文2文学色彩更加强烈,给人的印象也更加深刻。在译文2中,作者为了实现等效效果的传达,采用了“添加”这一翻译手法,在句子的末尾添加了破折号。它不仅起到了引出下文,强调下文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起到了引起读者注意,唤起读者共鸣的影响。这也正是原文“と思いますと……”这个句型要表达的意境气氛。当然,这里所说的添加不是指添加原文里没有的修饰成分,而是为了实现译作对译语读者产生的效果与原作对原语读者产生的效果一致,而添加的一些成分。 例3:老婆は、一目下人を見ると、まるで石弓にでも弾かれたように、飛び上がった。(《罗生门》) 译文1:老婆子大吃一惊,并像弹弓似的跳了起来。(楼译) 译文2:老婆子看了一眼仆人,一如脱弦之箭跳起身来。(林译) 译文3:老婆子看了一眼仆人,就像被针扎了一般跳了起来。(笔者译) “石弓にでも弾かれた”直译就是“被弹弓射出去(的石子)”,译文1采取的是直译的方式,未对原文作过多的条调整,可“弹弓跳了起来”这个中文不够通顺,传达给中国读者的信息也不够准确。再看译文2,译者进行了灵活的变动,将原文译作“如脱弦之箭跳起身来”,可是在汉语之中“脱弦之箭”一般都形容速度之快,原文是老婆子受了惊吓后跳了起来,即便是这样,修饰一个老人的动影响“脱弦之箭”未免也有点夸大其辞,不太合适。译文3 是笔者的拙译,虽然对原文做了很大的改动,但是能够完全体现出动作的特点,比较合适当时的情景和原文要传达的信息。 翻译中的灵活,是不受任务固定译法的束缚,充分调动译入语的积极因素,精心选用确能表达原文意图的词句,与此同时又不能出“圈”。这里要强调的不是单纯的“灵活”而是在准确基础上的“灵活”,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准确的传达原文的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气氛,实现基本等效。 参考文献: [1]尤金·奈达.翻译科学探究[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64. [2]金隄.等效翻译探究[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企业,1989. [3]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企业,日语毕业论文,1999. [4]广辞苑[Z].岩波书店第五版,1998. [5]现代汉语大词典 [Z].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7. 原文及译文资料: ①芥川龍之介.羅生門·地獄変[M].株式会社ポプラ社,昭和46年. ②芥川龙之介著 楼适夷等译.罗生门[M].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 ③芥川龙之介著 林少华译.罗生门[M].青岛出版社,2017.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