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技术引进绩效异同比较略论[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不同的国家的技术引进绩效有着明显的异同,而这种异同的背后一定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通过略论日韩在各自的技术引进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制度因素以及技术因素,揭示中日韩在技术引进绩效方面所存在的异同,并结合日韩的成功经验,为中国的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找到原因,并提供可供选择的路径。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中日韩;技术引进;绩效;比较略论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7)15-0077-02
  1 问题的提出
  发展中国家在试图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的过程中,大多数都选择了技术引进这种方式。技术引进可以快速地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转化成本国的生产力,提升后起国家的技术能力。但是,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也存在比较典型的“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问题。在这样的一种模式中,主要是为了引进而引进,无法实现自主创新。
  后起国家如何有效地利用引进的技术来提升本国的技术能力,即技术引进——技术模仿——自主创新模式,已经成为后起国家和学界普遍关注的课题。
  现有的对于后起国家技术引进的文献大多集中于对技术引进的实证探讨,并针对后起国的技术引进问题提出政策建议。而本文则是应用了比较探讨的措施,略论和总结了后起国家的技术引进问题。本文主要是对东亚的中日韩三国的技术引进问题进行了略论和比较,为后起国家的技术引进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2 后起国技术引进绩效异同的形成机制
  技术引进已经成为技术落后国家发展经济和提升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技术贸易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贸易方式。然而,在现实当中,各个国家的技术引进的效果却不尽相同,有的国家技术引进绩效良好,有的国家技术引进绩效较差,那么,各个国家技术引进绩效异同的形成机制是什么呢?
  首先,技术引进的制度环境。技术引进绩效的好坏与国家所提供的制度基础有关。其次,技术引进的主体。在国家所提供的技术引进的总体制度环境下,要有明确的技术引进主体,模糊的主体会带来权责不明的问题。在强政府弱市场的国家和在弱政府强市场的国家中的技术引进的主体不应是一样的。无论主体是政府还是公司,只要主体明确,并且权责分明,那么就会有利于技术引进,进而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最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这一机制是作用技术引进绩效的关键性的环节。如果只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而不关注对引进的技术的后续的研发,那么技术引进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模式中。只有对引进的技术进行不断的后续研发,对其进行模仿,在模仿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创新并形成自主的生产能力,才能真正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引进的技术消化、吸收并最终由技术学习向自主创新的转化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要归结到国家的创新体系是否完善的问题上来。
  3 中日韩三国技术引进比较
  下面,本文将从技术引进的政策体系、主体两个层面展开比较:
  3.1 技术引进的政策体系比较
  日本的经济体系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破坏严重,国家总体实力下降。战后,日本政府结合科技兴国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利于技术水平提升的政策,促进了日本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而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实施手段就是技术引进。日本的引进技术政策的核心就是引进后的自主创新,即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自主开发。日本政府的一体化管理体制直接用立法的形式制定的各种计划,规定主要目标和基本方针政策,把引进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使政府的管理和干预有法可依。如1949年出台的《外汇法》和1950年出台的《外资法》,为日本技术引进工作提供了法学框架,在1950—1959年这段时期,这两部法学使有限的外汇得到了有效的使用。近几年日本“高技术、低科学”改变显著,变“欧美的基础探讨——欧美的运用探讨——日本的新产品开发探讨”模式为“日本的基础探讨——日本的运用探讨——日本的新产品开发探讨”模式。技术引进政策随着日本与欧美技术差距的缩小而不断发生着变化。
  韩国的技术引进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日语论文,多年来韩国采取多种方法,日语论文,积极引进技术,极大地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发展。韩国实行“资本和技术分离”的技术引进政策。在20世纪60-70年代,由政府审批,有选择地引进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实行技术引进自由论,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相应地取消了对技术引进的限制,实施自由化的技术引进政策。将原来的事先批准制改为申报制,取消了对技术使用费的减免税制度。技术引进的自由论使公司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引进技术。最近几年,为了引进高新技术,政府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给予外商直接投资公司一系列的优惠方法。
  中国的技术引进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我国采取了支持、鼓励和保护技术引进的政策。但是在这一时期,引进技术层次较低,并且不能及时地消化、吸收,对整个领域的技术进步的促进影响不明显。1978年开始,中国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观,加强了技术引进工作的管理,并于1981年和1985年先后出台了《技术引进和设备出口工作暂行条例》、《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规范了技术的引进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六五”计划中,提出了“把利用外资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很好结合起来”。“九五”期间,又提出了“促进技术引进消化、创新的机制”。进入21世纪,中国又提出“自主创新”这一国家战略。
  3.2 技术引进的主体比较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实行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关于竞争性的行业很少进行监管,公司在市场中处于主体地位。因此,公司当然成为了技术创新的主体,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是配置新资源主要方式。
  韩国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国家。韩国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国家,资源的配置和公司的运行主要依靠市场经济的规则。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达到了最大。到了20世纪80年代,政府对技术引进的管制降低,逐步实现了技术引进的自由化,公司成为了技术引进的主体。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