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学院生婚恋观的跨文化比较探讨[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关键词] 中日学院生; 婚恋观
中国论文网
  [中图分类号] R19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7)-08-001-02
  
  婚恋观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考察社会变化的主要角度之一[1]。作为时代弄潮儿的学院生,他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学院生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着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本探讨试图通过半结构问卷资料略论,从对结婚的认识、 结婚意向、结婚的作用要因、择偶取向五个方面,比较中日学院生婚恋观的近况及其作用因素。
  1 探讨措施
  1.1 调查对象 中方:中国天津中医药学院大1--大4学生153名,其中男生48名(31.4%),女生105名(68.6%);平均年龄为20.41(年龄范围17-24岁)。日方:日本岛根学院大1到大4学生151名,其中男生96名(63.6%),女生55名(36.4%);平均年龄为19.88(年龄范围19-28岁)。中日双方均为利用学院课程时间的集体无记名调查措施,当场发放问卷当场回收,有效回收率双方均为100%。
  1.2 调查内容 半结构式问卷共设计4题,用中、日文制成。为克服跨文化比较探讨中探讨内容不匹配的问题,本探讨所用问卷均采用双重逆向翻译法,以确保问卷内涵在中国、日本不同文化环境间的一致性。就以下4题,要求中日双方调查对象自由论述:①谈谈你是怎么认识“结婚”的?②你想不想结婚呢?叙述你想或不想的理由;③鉴于第二题的回答,谈谈你这种理由的由来;④试想,什么样的人符合你结婚对象的标准?调查数据使用SPSS13.0for Windows进行资料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中日学院生身处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受到自国传统价值观和社会风尚的作用,在婚恋观上打上了明显的自国文化和时代的烙印,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日学院生的婚恋观具有下述特点。
  2.1 当代意识与传统观念并存 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304名中日学院生中,有9.2%-13.9%的人认为结婚“组建家庭”,日语论文,“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会给人带来幸福(快乐、幸福等心理效应)”;故而,有8.1%-24.0%的人表示,“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从心理效应考虑”、“想组建家庭”的话“愿意结婚”。尽管有近10%的人认为结婚本身的“责任与义务”因素高于爱情因素,“责任是维系婚姻的主要因素”,但仍有22.0%的中国学院生和18.3%的日本学院生还是从心理效应来考虑是否选择结婚,中日学院生中更有80.0%左右的人表示,当结婚会妨碍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时选择不结婚。此外,还有1.3%-3.4%的人认为婚姻联系是被束缚的契约联系,或认为婚姻是“个人自由”、“与他人无关”;7.8%的中国学院生认为结婚是为了“获得配偶的支持”,6.6%的日本学院生认为结婚是为了“传宗接代继承家业”。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中日学院生对将来婚姻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责任意识的淡薄,其婚姻动机并不单纯,有趋于消极化的倾向。与日本学院生相比中国学院生更恪守传统观念,认为婚姻是“人生大事”,不能够将其视为儿戏,到了一定年龄和时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日语毕业论文,应当“组建家庭”。与中国学院生相比日本学院生更注重作为婚姻基础的经济实力,婚姻基础的理性化与理想化、责任感意识的融合,使得他们婚恋的心理承受度较中国学院生强[2],在本探讨中还显示出他们结婚意识薄弱(15.5%的人尚未考虑过结婚),先行探讨也见到此种倾向[3]。
  2.2 攀比、从众心理与自主意识 在婚恋观形成方面,从本探讨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世人的看法”、“同龄伙伴、同学、朋友的情况”,成了中国学院生婚恋价值取向的重要参照系,分别占37.9%和22.2%;而日本学院生只占8.0%和1.3%。先行探讨指出,恋爱从众心理是中国学院生恋爱常见的问题之一,往往表现为跟风、随大流,看到其他同学谈恋爱自己不甘示弱也得效仿[4],在本探讨中也见到这种倾向,说明中国学院生的婚恋价值取向缺少自主性。
  交友圈对青年婚恋的作用,一方面可激发婚恋期青年出现择优心理、审美心理以及进取心理等积极心理状态和行为走向;另一方面也可诱致恐惧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从众心理以及攀比心理等消极心理状态和行为走向[5]。学院生与父辈们生长的环境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代沟,与朋友和同学有相似的经历和感受,因而在婚恋问题的交流上显得容易些。但由于学院生阅历尚浅,对婚恋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仍需要学校和家长给予正确的引导。
  从本探讨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自身的体验和看法”、“父母的情况”,是日本学院生婚恋价值取向的重要参照系,分别占32.7%(中国:0.0%)和22.7%(中国:9.8%),显示出他们对婚姻持慎重态度,在强调自主性婚恋观的同时且参照父母的婚姻情况。
  家庭具有显著的性格塑造功能,心理学大师弗洛姆说:“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通过使自己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其所必须履行的职责的性格[6]”。因此,家庭既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也是制造幸福婚姻和不幸婚姻的工厂,它不但通过对成长期个体的性格塑造而作用个体在未来婚恋中的显性表征,而且直接示范并作用个体的婚恋价值取向。可见,“父母之命”虽然不是日本学院生婚恋的重要作用因素,父母婚姻联系对其自身婚恋观的形成却有一定的作用,此观点在先行探讨中已得到证实[7]。
  2.3 择偶取向多元化 择偶取向是人们选择婚恋对象时所拥有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对恋爱 结婚对象条件的要求,即婚姻联系中男女双方选择自身配偶的原则。它是一个变动着的综合指标,既表现出继承性,即不同时期人们的择偶标准保持某些共同的因素,又表现出异同性,不同社会、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人们的择偶标准又不尽相同。
  本探讨将择偶标准分为17项,结果显示中日学院生的择偶取向呈多元化,感官满足型、精神满足型和功利满足型同时并存。最看重的前五项标准,在中国学院生分别是“可以信赖”、“言谈举止得体大方”、“和的来、好相处”、“爱自己的人”、“门当户对”;在日本学院生分别是“善良、温柔”、“收入稳定”、“和的来、好相处”(并列第四位)、“理解、支持自己”(并列第四位)、“以家庭为重”(并列第四位)、“受人尊重”(并列第五位)、“会干家务”(并列第五位),由此可见日本学院生的择偶取向的功利色彩浓于罗曼蒂克色彩。
  从以上对比略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与日本人都属于黄色人种,两国从文化渊源上讲都属于儒教文化圈的国家,有着源远流长的频繁交往历史,这使得两国学院生的婚恋观有诸多的共性;但是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异同,国家制度、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方面的显著不同,两国学院生婚恋观又存在明显异同。
  参考文献
  [1] 赵冰洁.学院生婚恋观的调查与探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10(2):111-113.
  [2] 姜波,佐々木正美,八重/牧子./山上海大/における子育てに/する比/考察[J].川崎医/福祉学会/,2017,12:197-208.
  [3] 釜野さおり.身近な人の/婚のとらえ方と/婚?子育てとの接触状///婚/と/婚意欲に/する略论/[J].人口//探讨,2017,64(2):54-75.
  [4] 金乐.目前高校学院生婚恋观略论与对策[J].长沙学院学报,2017,22(1):109-124.
  [5] 岩//子./婚化と未婚者のライフスタイル[J].人口//探讨,1999,5(2):39-58.
  [6] 宇都/博.青年がとらえる//の夫/////子//,家族システムとの//-[J].日本家政学会/,2017,50(5):455-463.
  [7] 弗洛姆著,李健鸣译.爱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118-123.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