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习对山东近代教育的作用[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所谓教习,是清末教师的通称,日本教习则指近代在中国从事教育活动的日本籍教师。清末创办新学校,私塾先生无法教授新课程,而留日学生尚未回国或修速成班、无法胜任。清政府便向外国聘请教习来华任教。聘请日本教习路近费省,加上中日同属儒教文化圈,生活习惯相近。因此,日本教习来华热潮应运而生,其中内崛维文是最早来到山东,对山东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创办了山东最初的师范教育。本文将以内崛维文为中心,研讨日本教习对山东近代教育的作用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本教习;内崛维文;山东师范学堂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2
  一、山东日本教习概况
  根据汪向荣《日本教习》所记载, 二十世纪最初二十年,中国雇聘的日本教师、日本籍顾问,1903年为99人 、1904年163人、1909年达到424人。而据笔者统计,自1903年至民国初在山东的日本教习共计25名,其中山东高等师范学堂人数最多,计12名,依次是内崛维文、秋田友作、泽村大宇、马厂、上田芳郎、土佐林、井手胜治、南几道、河濑 半四郎、宅野洁、福山惟吉、宅野洁。另外,还有山东高等学堂的桥本五作,山东法政学堂的松野佑裔、八田光二,山东警务学堂的别府彦/,山东高等农林学堂的川上精一、福井宽、平井平次郎、谷井恭吉,山东农业专门学校的今村/一、川添/之/,山东工业专门学校的海野幸世、松川政五郎,普通学堂的藤田孤寒,以及毓材学堂的仓谷箕藏。[1]
  因为日本教习的地位特殊,他们的薪俸很高。当时山东师范学堂的是中国教习按等级分为72两、58两和助教20两,教授英语的美国人月薪为98两,而日本教习则要高出很多,且大都有一到两次的加薪,至1907年,内崛维文为济平银300两,宅野洁为银元300元,桥本五作济平银200两,川上精一济平银200两,别府彦磨济平银160两。
  二、内崛维文生平及受聘始末
  内崛维文,日语论文题目,1872年生于熊本县玉名郡南关村的一普通农家。从小受祖父的作用,对汉籍产生兴趣,后来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堂攻读汉文,毕业后留校工作。1900年曾为中国留学生授课,与留学生的接触加深了他对中国的了解,并对儒学故乡中国充满了向往之情。这些都为他后来近20年与中国交流的生涯做了铺垫。1903年来山东师范学堂任总教习,1909年回国。后来1917年―1928年间在中国东北地区任教。在他从事教育近30年的时间里,有长达17年的时间在中国任教,可以说他是一名典型的“中国通”。
  1901年8月,清廷诏令各省设立学院堂,各府及直隶州设学堂,各县设立小学堂。山东巡抚袁世凯派人在泺源书院筹办山东学院堂;并奏请另设师范馆。是年冬间,周馥就认山东巡抚,继续筹办山东学院堂,一方面积极建筑校舍,一方面派员到日本聘请教习。[2]1903年8月,内城维文经京师学院堂师范馆总教习服部字之吉和宜隶学务顾问渡边龙圣的推荐应聘到山东师范学堂担任总教习。[3]
  1903年9月初,内崛维文出发,先于16日到达北京,19日到达保定,之后于27日离开保定,一路颠簸,终于于10月3日到达济南,入住市区高等学堂的教师馆,于12月5日正式签约。契约中明确记着内崛维文作为“总教习”应聘[4],但待他赴任之后,却只是被任命为“准教习”。为此,内崛维文有被欺骗的感觉,也试着通过电报向保定方面交涉。但是纵观山东,凡是掌管省内各事业、拥有重要权利的均无外国人。交涉最终无果,仅承诺另立条约,承诺虽职称上不能给予“总教习”之名,但请求内崛按照总教习之职责进行工作。到1905年续约时,以“正教习”之职续约,当时正教习仅内崛一人,他认为这只是为了区别教习而设的虚职,不过是一个熟语,日语论文,仍有愚弄了他的意味,[5]但也不再追究。
  三、内崛维文在山东师范学堂的活动
  内崛维文到任后的首要任务便是创建师范学堂,作为创建学堂的第一步,内崛维文协助学堂监督杨氏制订了学堂的课程计划,如下表[6]
  当时内崛维文设置课程时遇到重重困难:校方认为伦理课有违孔孟之说,但内崛坚持认为二十世纪的人才,必须要接触了解孔孟以外的新说,又迫于压力将原本计划每周两小时的课程缩减到每周一小时。关于官话(即以北京话为标准的普通话)的设置,校方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但内崛认为师范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源泉,而国语的统一是国民统一的第一要务,因此官话乃师范教育的首要意义与精神所在,尤其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国语不统一,国家统一便无从说起,于是他坚持设置官话学科。这门课程在中国前所未有,山东省开了普通话教育的先河。[7]
  清末中国的日语教育最早发生在甲午战争前的驻日公使馆内的东文学堂。[8]而山东的日语教育便最早始于山东高等师范学堂,即内崛维文创办的东文课程。在师范学堂为建立以前学校便有英语科目,1903年开始增加德语和日语。[9]这是山东省日语教育的萌芽。日语课程的具体教授内容为会话讲义、作文和语法,每周教授六小时,是相对较多的。
  当时教习资源紧缺,又值师范学堂初建,教习的上课任务并不轻松。内崛维文担任伦理、教育及东文,每周课时量都超过15小时,他还背负着学校管理等工作,任务繁重。当时来华日本教习上课时都需要配备一名翻译,内崛虽有汉语素养,但初来中国汉语水平不足以独自授课,因此吴氏担任翻译,陪同内崛一同上课。从课表可见,东文课程仍有两小时是内崛维文独立进行的。内崛维文善于学习,向当时的官话老师学习官话,当时的官话老师是李家祥,北京人,内崛称赞他发音清晰。他扎实的汉文功底加上勤奋的学习,不到半年,便精通中国语言文学,直接教学,不再需要翻译,但是翻译薪金须由他支领。他读了许多中国子学和先儒理学,在讲学时每多引用,在教学措施、教学技能上多有知道,并擅长中国书法,故得到学生们的一致尊崇。
  据当时的学生回忆,内崛维文身体魁伟,不留发,中年穿高筒皮靴,生活极有规律,他在师范学堂供职六年间,从没生过病,也没请过假,上课钟声一响即到课堂。学生开玩笑地说,内崛好似住在钟下,一敲钟就把他敲出来了。他听后,正色地说:当教员应当养成这样的习惯和风度。[10]   日本教习的聘用合同两年为期,期满再议续聘或解聘。内崛维文以身立教,受学生的分外崇拜,且学堂建设仍离不开他,清国政府便于1905年、1907年两次与其续约。文部省档案馆1905年5月8日《/京高等//学校教/内堀/文清国政府ノ招聘ニ/シ/酬ヲ受クルノ件 》中写道:与内崛维文本的契约本应至今年10月14日满期,但因其在任职期间成绩优良,决定续签两年。[11]
  随着济南日本人越来越多,1907年,内崛以“谋求在济南日本人的团结和睦,维护日本人之名誉”为目的,组织结成“济南日本人会”,他的威望不断提高,导致芝罘领事馆、甚至是北京公使馆的畏惧和嫌隙。1909年,当时随从内崛从保定来山东的翻译便捏造中伤先生,使先生陷入困境,此事一出,又恰值任职期满,他便离开济南回到日本。
  内崛维文不仅热衷于中国的教育,也对中国的国民性及中日两国的对比进行了深刻探讨。对此,作者将另撰一文进行探索。
  注释:
  [1]《日本教习》、《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山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职员题名录》、《内堀/文/稿//》。
  [2]《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山东人民出版社,第163页
  [3]杨晓《中日教育联系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第608页。
  [4]公文/纂・第67/《/京高等//学校//兼教/内堀/文清国政府ノ招聘ニ/シタルノ件》1903年
  [5]阿部洋《近代日本のアジア教育// /料篇》龙溪书舍,2017年,第285页,作者翻译。
  [6]阿部洋《近代日本のアジア教育// /料篇》龙溪书舍,2017年,第287页。
  [7]同上。
  [8]王宝平《清代中日学术交流之探讨》第一部第十章“清国公使馆内设置东文学堂之探讨”,2017年。
  [9]阿部洋《近代日本のアジア教育// /料篇》龙溪书舍,2017年,第283页,笔者翻译。
  [10]《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26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4页。
  [11]公文/纂・第99/《/京高等///校教//崛/文清/政府ノ招聘ニ/シ/酬ヲ受クル件》1905年。
  参考文献:
  [1]汪向荣《日本教习》,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
  [2]杨晓《中日近代教育联系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阿部洋『日中教育交流と摩擦』第一书房,1983
  [4]阿部洋『中国の近代教育と明治日本』福村出版株式会社,1990
  [5]/木/寿等『近代中国教科/と日本』研文出版,2017
  [6]上沼八郎『内堀/文と山/省//学堂〔含 内堀/文略年/〕』国立教育探讨所纪要,1988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