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日方位词的认知探讨―以“上”“下”为中心[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在汉语语言学中,把“上、下、左、右、南、北、东、西”等表示方向和位置的词叫做“方位词”。而在日语语言学中,则一般将此类表示方向和位置的词叫做「方位語」。笔者为行文方便起见,在本文中将两种语言的记述分别统一为“方位词”和「方位語」。
  方位词是人类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人类认知中极为重要的空间概念。在汉语和日语的语言表达中,方位词出现频率高,适用范围广,在词汇体系中是特点丰富、不可忽视的一个类别。由于日语的方位词基本都由汉字构成,从结构上看,汉语和日语的方位词比较接近。以往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方位词语法以及意义的方面,从空间表现...

引言:

在汉语语言学中,把“上、下、左、右、南、北、东、西”等表示方向和位置的词叫做“方位词”。而在日语语言学中,则一般将此类表示方向和位置的词叫做「方位語」。笔者为行文方便起见,在本文中将两种语言的记述分别统一为“方位词”和「方位語」。
  方位词是人类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人类认知中极为重要的空间概念。在汉语和日语的语言表达中,方位词出现频率高,适用范围广,在词汇体系中是特点丰富、不可忽视的一个类别。由于日语的方位词基本都由汉字构成,从结构上看,汉语和日语的方位词比较接近。以往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方位词语法以及意义的方面,从空间表现和隐喻扩张角度对方位词也有一些探讨。
  本文在基于目前探讨近况的基础之上,着力弥补先行探讨中的不足,从认知的视角,以汉日语方位词“上”“下”为中心,结合人体的身体性和社会文化因素,对其空间表现和隐喻扩展意义进行考察。通过对北京学院汉语语言学探讨中心的《CCL语料库检索系统(网络版)》和日本国立国语探讨所的《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中大量实例的略论,从中得出汉日语方位词“上”“下”隐喻拓展的差异,并对异同比较大的领域尝试进行原因略论。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序言。分别介绍了探讨目的、意义,探讨对象,探讨措施,以及中日对于方位词“上”“下”的先行探讨。
  第二章理论背景。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理论背景,如原型理论、意象图示理论、多义现象、领域等等。
  第三章本文的重点内容。将日汉方位词“上”“下”的隐喻拓展义分为三大类,通过对北京学院汉语语言学探讨中心的《CCL语料库检索系统(网络版)》和日本国立国语探讨所的《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中大量实例的略论,从中研讨汉日语方位词“上”“下”隐喻拓展的差异。
  第四章针对在第三章中发现的汉日语方位词“上”“下”在时间领域的隐喻拓展意义异同相对比较大这一问题,尝试进行认知差异的原因略论。
  第五章结论和今后课题。通过前四章的略论,得出本文的结论:
  在社会等级领域,汉日语“上”“下”的隐喻义在支配力、社会地位、位置的重要性等方面均比较相似。
  在状态领域,汉日语在表达物的状态领域和人的状态领域时,汉日语“上”“下”的隐喻义比较相似。但是,汉语的“上”“下”可以表达行为活动的状态领域,日语却几乎无此用法。总结起来,在状态领域,汉语“上”“下”的隐喻义比日语使用更为广泛。
  在数量领域,汉日语“上”“下”的隐喻义无论在具体的数量还是抽象的数字等方面都比较相似。
  在时间领域,汉语通常用“上”“下”来表达时间概念,而日语则几乎无此用法,而是主要用「前」「後」来表达。其原因可从两种语言的认知策略,汉语“上”“下”和日语「前」「後」的对应性,语义的不对称,古代汉语的作用等方面加以探索。

参考文献:

日语论文范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