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林芙美子文学的流行符号--贯穿一生的平民情怀[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林芙美子(1903-1951)是日本昭和时代著名的流行作家。1930年,她的处女作《放浪记》以50万册的销量成为最畅销之作。从此,林芙美子蜚声文坛,成为人气作家。在20年的文学生涯中,她共创作200多部文学著作,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她的著作有16部被拍成电影,其中著名导演成濑巳喜男就执导了6部。1961年至2017年,著名演员森光子出演《放浪记》舞台剧共达2017场。读者、电影导演、舞台剧名角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和挚爱林芙美子的文学著作,这绝非巧合与偶然,而是应该有着太多必然的因素。正是这些必然构成了林芙美子文学的流行符号。剖析这些符号,我们可以清晰地回眸作家...

引言:

林芙美子(1903-1951)是日本昭和时代著名的流行作家。1930年,她的处女作《放浪记》以50万册的销量成为最畅销之作。从此,林芙美子蜚声文坛,成为人气作家。在20年的文学生涯中,她共创作200多部文学著作,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她的著作有16部被拍成电影,其中著名导演成濑巳喜男就执导了6部。1961年至2017年,著名演员森光子出演《放浪记》舞台剧共达2017场。读者、电影导演、舞台剧名角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和挚爱林芙美子的文学著作,这绝非巧合与偶然,而是应该有着太多必然的因素。正是这些必然构成了林芙美子文学的流行符号。剖析这些符号,我们可以清晰地回眸作家所处的时代,了解她所面临和超越的困境、体会他所执着追求的梦想、领会她所刻画的人生与人性。这正是本论文的主旨所在。 本论文的探讨视角锁定林芙美子波澜的一生,通过解读作家在各个创作阶段的重要代表作,力求全面深入地研讨林芙美子文学的流行符号。探讨措施采取文本细读的文体学探讨措施和文化语境层面的文化批评措施,力求全面客观地把握林芙美子文学的特性,剖析其流行内涵。绪论部分在对先行探讨进行细致略论的基础上,引出笔者认为亟需研讨和深挖的课题,确立自己的思考方向,表明自己的探讨主旨。本论部分通过五个章节进行逐层论述。分别从时代之影、生命之旅、命运之惑、战争之殇、爱情之歌各个层面,对林芙美子文学进行全面深入的细读和略论,探讨研讨逐层引言:、逐步深入。 解析任何一部著作的流行符号,都不能忽视其时代背景所隐含的文化语境。同样,林芙美子文学流行之初与当时大正末期至昭和初期的日本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几个必须引起重视的关键词是:关东大地震、东京都市化、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传媒业发展等。关东大地震使社会动荡不安,但是,东京百废待兴,迅速开始现代化进程也蕴含着无数的可能性。所以,林芙美子不仅可以通过工作养活自己,还可以体会思想、情感上的自由。同时,新闻传媒业的发展、大众社会的形成也使她的作家梦一步一步地接近现实。“时代之影”始终投射在作家成功的光环上。因此,之后其他章节的探讨研讨也都首先围绕当时的文化语境引言:。 林英美子的文学创作可以大致分为战争前、战争中和战争后。战争前的著作又可分为自传性著作和客观性著作两大类。因此,本论文对战前著作是应用两个章节进行解读的。第二章主要略论自传性著作。解读对象为《放浪记》、《风琴和鱼的城镇》和《清贫之书》,并以《放浪记》为重点探讨对象。在这些著作中,作家回忆了贫穷、辗转的少年时代,描述了在东京打拼的艰辛,记录了婚后生活的清贫。但是,著作中流淌的亲情温暖,洋溢的乐观情绪,宣泄的痛快淋漓都使著作充满了真实感人的魅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作家的“生命之旅”虽然艰辛,但是,坚强乐观一直是支撑她的巨大动力。一定要活下去,活下去才有盼头,这正是广大民众奉行的最真实纯朴的生活哲理。 成为流行作家的林芙美子并未停止探求的脚步。她的笔触开始从自身转到更广大的民众,开始创作更加客观的著作,并且文体也从内心独白式的“歌物语”或散文体逐步成为娴熟自然的小说体。第三章略论的《牡蛎》和《爱哭的小孩》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著作的主人公分别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手工业者和形单影只的贫苦少年。他们出身贫寒,经历坎坷,但都希望凭着自己的努力,有朝一日与深爱的亲人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黑暗混乱的时代,使他们最朴素的愿望也灰飞烟灭,连最亲近的人也离他们远去。这就是作家所影射的“命运之惑”。
  林芙美子在中日战争时期的战时经历和战争著作是日本探讨界一直以来刻意回避的话题。但是,回避不仅掩盖不了真实,反而说明正蕴含着人们不想去面对的真实。战争中,林芙美子是“笔部队”的主要成员,她积极参战并且卖力地配合了日本政府的战争宣传。她的“英勇无畏”在当时大受赞扬,俨然是作家中的楷模。从她的战时著作《战线》中,我们可以解读到日本政府和军部的野心、举国战争体制、全民战意高扬、文学报国的国策文学、新闻媒体的大力鼓吹等重要社会背景,了解整个日本关于那场战争的狂热和追捧,深刻体会那场残酷的“战争之殇”。 日本战败后的第二年,林芙美子开始创作战后著作,铸就了她文学生涯的又一次辉煌。她的笔触再次锁定广大民众,用大量描写“复员军人”或“未亡人”的著作,实现了她华丽的文坛复归。这些著作通过细致深入地描述普通民众背负的战争苦难,深刻地反映了作家自身关于战争的思索。这些思索既不是痛斥战争的激烈言语,也不是振臂高呼的革命口号,而是通过著作主人公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来客观、冷静地表明自己关于战争的深层思索。在《晚菊》和《浮云》中,她是一个冷静思索战争,从心底讨厌和反对战争的反思者。她的反战隐含在一个个灰暗的故事中,体现在深切的平民关怀上。战争的虚无,战败的废墟使她笔下的“爱情之歌”变得悲哀、无奈,也深刻反映了作家的“虚无主义”人生观。 战前的艰辛与成功,战争时期的积极与狂热,战争后的冷静与反思。林芙美子波澜的一生构筑了她堪称完美的文学世界;作为流行作家的成功也为她的人生划上了圆满的句点。从自传性著作《放浪记》到艺术成就极高的客观小说《浮云》,自始至终,林芙美子的创作都始终坚持着一个准则,那就是关注平民的生活和情感,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著作中始终流淌的是作家贯穿一生的平民情怀。这正是林芙美子成功的秘诀,也是林芙美子文学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流行符号。

参考文献:

日语论文范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