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以丰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各种概念,并灵活应用不同的修饰方式以及语法结构等,笔者认为这一过程的实现和人类的认知活动密不可分--这也是本文进行论述的一大前提。
本文的探讨对象是日语中的“N1のN2のN3”这一名词修饰组合形式,目的在于通过对先行探讨及语料的观察,考察在同一语言结构下人们表现出的不同认知机制及特点。过去,在语法层面对ノ格及带ノ格的连语有过许多探讨,但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进行的考察较少,且采用的视点仍具局限性。相关于山梨基于“点”的视角,笔者采用的是基于“线”的说明方式,日语论文范文,并对Langacker论述的两种...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以丰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各种概念,并灵活应用不同的修饰方式以及语法结构等,笔者认为这一过程的实现和人类的认知活动密不可分--这也是本文进行论述的一大前提。
本文的探讨对象是日语中的“N1のN2のN3”这一名词修饰组合形式,目的在于通过对先行探讨及语料的观察,考察在同一语言结构下人们表现出的不同认知机制及特点。过去,在语法层面对ノ格及带ノ格的连语有过许多探讨,但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进行的考察较少,且采用的视点仍具局限性。相关于山梨基于“点”的视角,笔者采用的是基于“线”的说明方式,并对Langacker论述的两种扫描方式做了进一步补充,可谓本文的原创之处。
本文分为5章,第1章中,明确了本论文的探讨目的、考察对象范围和探讨措施。
第2章中,分别对中、日相关先行探讨进行了介绍,发现可进一步探讨之处。
第3章中,对例句进行了统计、分类,将“N1のN2のN3”的认知途径模式细分为6种扫描方式:线条性扫描、交叉性扫描、阶层性扫描Ⅰ、阶层性扫描Ⅱ、联动性扫描、离散性扫描以及多重ノ格构造。
第4章中,通过第3章的略论,笔者进一步总结出ノ格所具有的5种认知功能:范畴提取功能、相异认知领域的连接功能、范畴唤起功能、焦点化功能以及语法漂白化功能。
第5章中,对本论文的观察结果进行了总结。在对上述认知路径的考察中,笔者发现范畴化层次概念基本上贯穿于多数扫描方式之中--说话人在范畴化层次中视线的游走即形成了一种扫描方式,并作为固定的认知机制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一旦与范畴化层次相关的平衡被打破,认知路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出现和应有的视线游走方式不相吻合的结果。换言之,即此时的“N1のN2のN3”无法保持原意地转换成“N2のN1のN3”。但如果是脱离范畴化层次的认知模式,则另当别论。如离散性扫描,其中的N1及N2分别独立地代表了N3的次元性格(属性),故即使N1和N2互换位置,也不会作用其意义的传达一一这可说是笔者从本质上对为何某些“N1のN2のN3”能够或不能够表述成“N2のN1のN3”进行的一种尝试性解释。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