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探讨采用量的和质的两种探讨措施,以问卷调查作为量的探讨的主要方式,以跟踪式访谈作为质的探讨的主要方式,来研讨日本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略论作用跨文化适应的因素和中日文化异同,及其对日本留学生所造成的文化冲击。
问卷调查显示,日本留学生在来华之前就对中国感兴趣,可大都没有意识到社会文化异同,因而没有提前做好心理上的准备。由于中日两国近两千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作用,在京日本留学生对饮食习惯和当地风俗习惯等生活环境适应较好。但是,由于两国的社会政治体制的不同、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的不同和价值观等观念文化的异同,在... 引言:
本探讨采用量的和质的两种探讨措施,以问卷调查作为量的探讨的主要方式,以跟踪式访谈作为质的探讨的主要方式,来研讨日本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略论作用跨文化适应的因素和中日文化异同,及其对日本留学生所造成的文化冲击。
问卷调查显示,日本留学生在来华之前就对中国感兴趣,可大都没有意识到社会文化异同,因而没有提前做好心理上的准备。由于中日两国近两千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作用,在京日本留学生对饮食习惯和当地风俗习惯等生活环境适应较好。但是,由于两国的社会政治体制的不同、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的不同和价值观等观念文化的异同,在京日本留学生在适应北京的服务模式和公德意识方面情况较差。中国人热情好客,对外国人客气周到,这给在京日本留学生留下一定的好的印象,但大部分日本留学生都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他们对在北京的人际交往基本感到满意。社交对象虽有中国学友、朋友,但更多的是外国留学生。他们的社交圈子多限于学校或班里的留学生圈子。总体来看,日本留学生来京以后的感受良好,他们认为来北京留学,收获不小,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超过半数以上的在京日本留学生的心理状态正常,不到一半的在京日本留学生有抑郁的倾向。心理状态正常者一般会随着来华时间的长短不同而变化,呈现U型曲线,居留时间1-3年的在京日本留学生的心理感受变化极大,尤其是居留时间2-3年的日本留学生的心理适应程度最差。这与他们交中国朋友的发展过程相一致。可见,在京日本留学生交中国朋友时发生的冲突作用他们在京的心理适应情况。其作用因素有以下五条:一、汉语水平不高,开口说话的压力大;二、日中礼仪表达的言语与非语言的异同;三、日中人际联系结构的不同;四、日中交际方式的不同;五、日中心理特征的不同。
日本人有较强的自尊心,而有些当地中国人缺乏公德意识。跟当地中国人之间发生的不愉快的经历会使日本留学生产生妨碍交往的心理障碍。其心理抑郁主要表现按先后顺序为:疲惫感、不幸感、抑郁情绪,排斥感、思乡情绪、精神运动推迟、犹豫不决、头痛、无趣和思维混乱等。
通过访谈调查略论,总结出了在京日本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过程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五个阶段:(1)接触阶段:日本留学生对中国有不完整的印象时去接触中国社会;(2)文化诧异与冲击阶段:日本留学生由于中日之间的文化异同,和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异同,受到文化冲击;(3)观察学习阶段:日本留学生通过交友、观察、思考和讨论等措施来学习中国文化习惯;(4)选择接受阶段:日本留学生经过选择接受那些中国文化习惯;(5)调适阶段:日本留学生重新确定自己的角色和行为模式,调整由于受到文化冲击而失去的心理平衡。
以“和中国人交流的倾向性”和“跟留学生保持交流的倾向性”这两个维度可以描述日本留学生在中国社会使用的4个文化适应策略:即分离、整合、同化、边缘化。
刻板印象、期望与现实体验的差距、应对资源、性格特点、交际范围和其频度会作用他们的文化适应。那些刻板印象不太深刻,期望与现实体验之间的差距小、对中国有正确知识,有来华经验等,以及外向、开朗、好奇等性格特征和交际范围大、交际频度高的留学生的适应状况相当好。
最后根据以上的探讨成果为对外汉语教学和留学生后勤服务提了建议。1.提供与中国人接触的机会。2.改善后勤服务质量。3.改善对日汉语教学。4.建立留学生心理辅导机制。 参考文献: ,日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