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中存在着结构为“NP1/有/NP2/VP”和“NP1/有/VP/的/NP2”的两种句式。然而在日语中只存在类似于后者的“NP1/VP/NP2/ぃる/める(有)”这种句式,即把VP放在NP2前面直接修饰NP2。这种汉日语言结构上的异同会对日本学生学习汉语产生怎样的作用?汉语中“NP1/有/NP2/VP”变换为“NP1/有/VP/的/NP2”时有什么限制条件?弄清这两个问题对汉语探讨、对日汉语教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有”字句及“NP1/有/NP2/VP”句式的先前探讨进行了述评。还介绍略论了英语对“have”和日语对“ぃる/める(有)”的语义探讨。
本文首先界定了探讨范围,把形式上相同但实为... 引言:
在汉语中存在着结构为“NP1/有/NP2/VP”和“NP1/有/VP/的/NP2”的两种句式。然而在日语中只存在类似于后者的“NP1/VP/NP2/ぃる/める(有)”这种句式,即把VP放在NP2前面直接修饰NP2。这种汉日语言结构上的异同会对日本学生学习汉语产生怎样的作用?汉语中“NP1/有/NP2/VP”变换为“NP1/有/VP/的/NP2”时有什么限制条件?弄清这两个问题对汉语探讨、对日汉语教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有”字句及“NP1/有/NP2/VP”句式的先前探讨进行了述评。还介绍略论了英语对“have”和日语对“ぃる/める(有)”的语义探讨。
本文首先界定了探讨范围,把形式上相同但实为原因、假设条件分句的“我有事找你”这一类、及表达时间计量的“我有三天没来了”这一类排除在探讨范围外,然后考察了超过150万字的汉语语料,包括老舍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及陈建功、王朔的一些著作,还考察了一些学者的论文和个别网络上的语料。并主要考察了《中日对照语料库》中《骆驼样子》的日语翻译语料.
本文主要根据朱德熙(1986)的变换略论理论和罗仁地(詹卫东译,2017)的焦点结构理论对“NP1/有/NP2/VP”及两种句式的变换进行探讨。
本文根据NP2同VP之间的联系将“NP1/有/NP2/VP”分为四类:NP2是VP的受事、NP2是VP的资源或工具、NP2是“资格”等抽象名词、NP2是VP的施事。本文取得了如下结论:
(1)当NP2是VP的受事、且NP2是类指时,旬式“NP1/有/NP2/VP”表达“状态满足义”这一高层次语义联系:当NP2是特指时,句式表达的是“意愿义”这一高层次语义联系。前者基本不能变换,后者在一定的语法、语义、语用条件下可以实现变换。语法条件是指情态动词是否使用;语义条件是指VP位于NP2前所产生的分类命名意义是否可以理解;语用条件主要是指,是否要表达高层次语义联系、NP2’(指VP/的/NP2)是否是被关注的对象。当NP2’成为关注对象时,使用“NP1/有/VP/的/NP2”这种句式。
(2)当NP2是VP的资源或工具时,句式表达的是VP的“能够实现义”这一高层次语义联系。句式之间的变换主要取决于语用因素,即是否要表达高层次语义联系、NP2’是否是被关注的对象。因为一般情况下资源或工具较难被关注,因此在分布上还是以句式“NP1/有/NP2/VP”为主。
(3)当NP2是“资格”等抽象名词时,日语论文范文,其高层次语义联系是朱德熙(1986)提到的“可能性”、“必要性”。句式之间的变换主要取决于语用因素,即是否要表达高层次语义联系、NP2’是否是被关注的对象。
(4)当无定NP2是VP施事时,同前三类区别较大,句式表达的是引进的功能,VP是对NP2的评述。句式变换条件主要为语用条件:NP2’是否是被关注的对象,及VP表达的信息是否被认为是显著的,如果不是显著的,使用“NP1/有/VP/的/NP2”。
另外本文还讨论了有定NP2为VP施事的情况,认为句式表达了“(NP2)施与某种恩惠”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两种句式不能变换。
本文通过考察中日语料,发现除了NP2是抽象名词、及“有饭吃”、“有话说”等情况有些例外之外,日语一般都可以采用“NP1/VP/NP2/ぃる/める(有)”这种句式来表达。
本文根据上面的探讨成果设计了针对日本学生的调查问卷。主要取得如下结果:
(1)除了“可能”、“必要”等抽象名词外,在上面各类中,日本学生都普遍存在着使用“NP1/有/VP/的/NP2”这种句式的倾向。尤其是初级学生。
(2)对初级学生来说,不仅有将VP前置修饰NP2的倾向,还具有不使用“的”直接修饰NP2的倾向。
本文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并进行了教学方案设计。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