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于平安时代中期(约十一世纪初)的《源氏物语》,不仅是长篇物语的最高杰作,也是日本文学史及世界文学史上的优秀著作。《源氏物语》的汉译、日本语现代语译及英译很多,选取了其中八种,日语论文,同日语古语原文进行对照。经比较发现八种译本对古语原文的主语或主题的翻译理解上存在龃龉,即人称混乱问题。就这些分歧点,本文搜集了与《源氏物语》翻译相关的先行探讨资料,发现其中并未涉及指出的问题。因此,文中大胆地以此作为本稿的探讨点,尝试加以解决。 以文本为原点,在原文解读、考据和各种译本对照略论的基础上,把以上提出的人称混乱问题放在“语脉”,即从句法... 引言: 成书于平安时代中期(约十一世纪初)的《源氏物语》,不仅是长篇物语的最高杰作,也是日本文学史及世界文学史上的优秀著作。《源氏物语》的汉译、日本语现代语译及英译很多,选取了其中八种,同日语古语原文进行对照。经比较发现八种译本对古语原文的主语或主题的翻译理解上存在龃龉,即人称混乱问题。就这些分歧点,本文搜集了与《源氏物语》翻译相关的先行探讨资料,发现其中并未涉及指出的问题。因此,文中大胆地以此作为本稿的探讨点,尝试加以解决。 以文本为原点,在原文解读、考据和各种译本对照略论的基础上,把以上提出的人称混乱问题放在“语脉”,即从句法建构和语义略论的角度去解决,并在汉文训读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发现并总结作为东方语言的日语与作为西方语言的英语在句法构造上的不同点。针对汉译、日本语现代语译及英译中出现的人称混乱问题,从“主题(话题)语/多重述语型”这一句法结构角度略论入手,继而从“主题(话题)语/多重述语型”句法结构同汉文训读的联系方面进行略论。认为:“主题(话题)语/多重述语型”句法结构是汉语及汉文训读有别于西方“主谓宾”基本句法的独特之处。这一“东方式”句法结构在我们略论《源氏物语》桐壶卷问题1、问题2、问题3的句法时也呈现了出来。这种现象决非偶然。正如石塚晴通所言:“地道的日本式文章表现也是以汉文训读为基础的”,不认识到这一点,只是一味地仿照英语的单一“主谓宾”句法结构去略论问题,就会出现张冠李戴,人称混乱的错误。 通过对《源氏物语》桐壶卷问题的具体略论,总结出“主题(话题)语/多重述语型”是带有“东方式”句法特征的句法结构。通过汉文与汉文训读文的比较,进一步指出,《源式物语》桐壶卷的“主题(话题)语/多重述语型”句法结构,是受到了汉文训读文章的作用,本稿的创新之处也在于此。通过对问题的具体略论,并把这一略论融入汉文训读这一语言历史背景之中去升华,指出“主题(话题)语/多重述语型”句法结构是从根本上区别于近代以来中日两国从西方引进的“主谓宾”基本句法结构。东方式(中、日)句法结构是散状的、开放性的,多重述语递进·跨越·承前主题(话题)语呼应式的;西方式(英语)句法结构是工整的、封闭性的、单一主谓(宾)线状连接式的。按照这一句法特点去解读《源氏物语》桐壶卷,像汉译、日本语现代语译及英译中出现的人称混乱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