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讨论了翻译原文中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的本质。从消除歧异、指称赋值及语意充实的角度讨论了显性信息的确定及处理措施;从会话含义的角度阐述隐性信息的确定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关联理论;理解模式;显性信息;隐性信息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流活动。翻译的过程首先是对原文理解的过程。任何译者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原文,如何理解和处理原文中作者表达的各种信息。有些信息是作者明示表达出来的,而有些信息是要译者结合作者明示表达的显性信息,结合语境推断出来的。换而言之,有些信息是显性信息而有些信息是隐性信息。翻译的过程也是一种译者与原文作者通过原文交流的过程,因此它同样受到语言理解模式和语言理解交流规则的制约。 一、原文的理解模式 (一)语码转化模式 瑞士语言学家Saussure从符号语言学的角度,对语言交流提出了语码转化模式。他认为语言理解的过程是说话人编码与听话人解码的过程。语码是一整套使信息与符号配对的规则体系,这套规则体系使编码和解码得以顺利进行。语码转换模式的最大缺点是它未能够解释为什么人们说话可以有言外之意。它忽视了句子语意表达与言语思想表达的差距。它忽视了语言交流过程中非语言语境因素对言语理解的作用。例如: Tom is a nice boy. 语码转化模式未能解释为什么此句话有时可以用来表示赞美,有时却可以用来表示讽刺,而有时仅仅表示一种事实陈述。 (二)推理模式 鉴于语码转换模式有明显的缺陷,美国语言学家Paul Grice,Austin,Seale提出了语言交流理解的另一模式推理模式。在推理模式中,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理解的过程是一种由语言结构所控制的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相互影响的过程。语言结构由语言的语法规则所决定。语言结构只决定语言信息理解的多种可能性。推理模式认为语境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对信息理解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推理模式的最大优点是通过引用语境,它阐述了抽象的、确定的、排除语境作用的句子意义与具体的、受到语境作用的言语意义的区别。从而使推理模式比语码转化模式运用范围更广,更有说服力。但它的最大缺点是它未能阐明言语的理解的过程中,听者、读者、译者究竟应该从各种可能语境中具体选择哪一种,以及选择哪一种的具体原因。例如: The weather is cold today. 综合语境因素,言语所表达的意思可能有以下多种: 1.表示一种宣告,陈述现实今天天气很冷。 2. 表示一种感叹,感叹今天天气总算冷下来了。 3. 表示一种请求,请求听话人关闭空调或门窗。 4. 表示一种命令,命令听话人多穿一件毛衣。 5. 表示一种抱怨,抱怨今天天气为什么这么冷。 等等以上理解都有可能。但推理模式只提出了言语理解在非语言语境下多种理解的可能性,它未能具体阐述在特定的非语言语境下,听者、读者、译者究竟应该对原文作何理解,以及为什么在特定的非语言语境下应该那么理解。 (三)明示推理模式 鉴于以上两种语言理解模式的缺点,语言学家 Sperber & Wilson ,结合了语码转换模式和推理模式各自特点,提出了语言理解的第三种模式——明示推理模式。Sperber & Wilson 认为言语的理解是一种复杂的交流方式,理解过程中涉及语言的编码与解码,但编码和解码得到的信息只帮助听者、读者、译者推论说话人或作者的意图。明示和推理是以解码得到的信息为基础的言语理解过程的两个方面。就作者或说话人而言,他把所要表达的信息在言语中编码,以明示的方式传达给听者、读者或译者。就听者、读者或译者而言,通过解码得到的信息结合语境,他能在一定原理引导下推论出说话人或作者以明示方式表达的意图。而这一特定的原理就是关联理论。Sperber & Wilson 认为理解的过程就是寻找与特定语境最大关联的过程。他们认为“每个明示交流行为表达了本身最大关联的假设”。这样,明示推理模式就解决了推理模式未能阐述的在特定语境因素下,听者、读者、译者究竟应该从多种理解可能中具体选择哪一种。那就是应该选择与特定语境最大关联的一种,能产生最大语境效果的一种。当然应该说明,关联度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一种理解比另一种理解关联度大,取决于语境效果。语境效果是一种效果与理解付出的平衡。其他条件相等,一种假设需要最少的理解付出,此假设为最大关联。其他条件相等,一种假设获得最大语境效果,此假设为最大关联。 原文的理解过程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即寻求最大关联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最小理解付出,获得最大语境效果的过程。 例如:假设学生A对学生B 说了以下一句话: Excuse me, could you pass me the salt? 从理论上讲,此句话至少有以下两种理解: 1. 问学生B有没有能力把盐递过来。 2. 请求学生B把盐递过来。 通常情况下学生B一般认为采用第二种理解。问题是为什么通常情况下学生B都会采用第二种理解。究其原因,正如文章刚才所阐述,言语的理解过程是一种以寻求最大关联为准则的推理过程,也就是通过最小理解付出,获得最大语境效果。语境效果是解码信息与已经存在的认知语境相互影响的过程。第一种理解对听话人的认知语境没有任何语境效果,英语毕业论文,因为在通常情况下任何四肢健全的人都有能力把盐递过去,因此关联度很小;相反第二种理解对听话人的认知语境效果大,因此关联度大。所以通常情况下都采用第二种理解。 本文作者认为翻译过程中原文的理解过程也是一种译者与原文作者交流的过程。只有译者感知、控制并选择原文作者通过原文所要表达的各种信息,他才能把原文所要承载的各种信息转换到译文中去。因此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也要受到上述理解模式的限制。下面作者将要具体阐述译者在原文所要处理的信息的种类及措施。 二、理解过程中的信息种类及处理 言语的理解不仅仅是显性语意的理解,英语毕业论文,而且它也涉及到一般语言交流规则,如在关联理论的引导下,从显性语意和非语言信息中得出推论。一个言语可能表达多种假设,有些假设是作者明示表达的,而有些假设是作者想表达但隐含在原文中的。正如语言学家 Diana Blakemore 所述,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显性信息或许不仅仅是词或句的字面意义,它直接取决于从原文解码中得到的信息;而隐性信息是基于语境信息和语言交流理解的关联准则,从显性信息中所得到的一系列假设。例如: A: Do you like the apples and oranges that you bought? B: The apples taste sour and oranges not juicy. 此对话说话人B回答的显性信息(通过消除歧异、指称赋值及语意充实处理,后面将讨论)是:The apples that I bought taste sour and the oranges that I bought are not so juicy as they should be. 基于以上显性信息和听话人的认知语境,苹果不甜应该不好吃,橘子没有水份应该不好吃。基于语言交流理解的关联理论准则。说话人问听话人对苹果和橘子的态度,回答应与此问题有最大关联。因此,说话人B的隐性信息是:I like neither the apples nor the oranges that I bought.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