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一所高中和两所初中的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英语课堂上中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副语言的反应存在性别异同,高中生对课堂副语反应的性别异同比初中生明显。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副语言时,要区别对待男女学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副语言是在交流中应用噪音和非语言语音表示某种意义的现象,也叫做类语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副语言指有声现象,诸如发话人的笑声、喘气、拖音、刻意发出的咳嗽声、停顿、清嗓子等,它们所具有的意义并非来自词汇、语法或一般的语言规则;广义的副语言指无声而有形的现象,能与话语配合或单独使用,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眼神、交谈之间的距离、谈话者的着装仪表等,他们都表示某种意义,并且有配合加强语用的功能(王宗炎,1988)。英语课堂教学语言不外有三种,即口语、板面语和副语言。其中,副语言是以语言行为为基础并配合语言活动进行的,虽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但起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但能够增加语言的表现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或一定场合能代替语言,或者能弥补口语形象性上的不足;它跟语言行为相配合,既能增加信息的内容,又能使信息实行多通道传输和多器官感受,使信息传输更加可靠有效。 一、探讨背景 国内外学者对副语言行为有过不少探讨,其历史可追溯到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对行为表达方式的探讨。1872年达尔文的作品《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问世,正式揭开了副语言探讨的序幕。到20世纪60年代,有关副语言的文章大量出现。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一个公式:信息交流总效果的7%来自于语言,38%来自于音调,55%来自于身体各部位的姿态和动作(吴郁著,1997,转引自关孜慧,2017)。美国心理学家伯德•惠斯戴尔通过实验证明人类记忆内容的80%来自于视觉印象,而“课堂教学中,视觉表象往往比语义表象更难遗忘”(吴本虎,2017)。西方学者认为“课堂上副语言交际在学生的学习中的影响往往比正规教学本身影响还要大”(毕继万,1999,转引自关孜慧,2017)。“副语言交际对教师至关重要,教师的副语言行为联系到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探讨表明,教师如果学会了如何在课堂上更有效地使用副语言交际,师生之间的联系就会得到改善。不仅如此,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学习效率也会提高”(Cooper,1988,转引自关孜慧,2017)。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只有当一个人能用15种至20种声调来说‘到这里’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调的应用上能做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才能成为一位出色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克斯曾经说过:“副语言关于教师帮助学生保持长时间注意力以便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副语言能有效地辅助课堂讲授,及时获得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和控制(转引自王成蓉,2017)。可见,教师掌握副语言行为并能够正确应用它是十分重要的。 Hall(1984)指出,有了人类社会就有副语言的性别异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男女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副语言的体验是不相同的。近年来,有关副语言的功能、特征、应用等方面的文章层出不穷,但是对副语言反应的性别异同探讨较少。为此,笔者对当地中学的部分学生对英语课堂上师生应用副语言的实际情况作了抽样问卷调查略论,以供同行参考。 二、探讨过程 (一)调查对象 笔者对所处县城的一所高中和两所初中的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7份,英语论文网站,有效率为95.4%。问卷调查是期中考试后一周进行的,得到了所在班级英语教师和班主任的协助。 (二)调查工具 本探讨采用的问卷是应用Paired Comparison Scaling的设计措施(文秋芳,2017)而设计的,共31道封闭性的问题。每题提供两种对比性的备选答案,供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看法选择。1—11题为学生对教师课堂副语言感知体会的题目,12—21题为学生在课堂上应用副语言的题目,22—31题为学生在课堂上期望教师使用副语言的题目。三部分题目的内容交错编排。 性别 年级 男生 女生 总计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初中 153 56.5 118 43.5 271 高中 131 63.6 75 36.4 206 (三)调查结果 在发放的500份问卷中,初中280份,收回有效问卷271份;高中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06份。具体被试情况见下表。性别年级男生女生人数比率(%)人数比率(%)总计初中15356.511843.5271高中13163.67536.4206笔者采用SPSS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了周密的统计,分别求出了高中和初中男女学生对每道测试题的选择人数和比率,并且根据概率统计中比率的假设检验,对男女生选择A的结果进行了总体比率异同的显著性检验。 (四)数据略论 数据略论以双侧两率比较的统计量U的检验判断规则为依据: U= (U表示统计量,Pc表示选A的样本率,P1表示男生选A的样本率,P2表示女生选A的样本率,n1男生人数,n2表示女生人数) 1. 在副语言的感知方面:高中生对副语言反应的性别异同比初中生显著,尤其体现在女生对课堂上副语言的反应较敏锐(初中|U|=0.51,高中|U|=2.70)。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及时地领悟教师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比如,教师讲课时的表情、语调、节奏等变化都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教师拉长声音或加强语气,女生就能记下课堂笔记,而男生还需要用语言进行强调;教师批评和表扬学生时,对女生只需要用手势或表情示意就能达到目的,而对男生还需要点名强调。 2.在自身应用副语言方面:高中生对副语言反应的性别异同比初中生显著,女生课堂上更善于用副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初中|U|=0.88,高中|U|=2.09)。比如,上课时,女生的目光时常跟随着教师的活动,听懂教师讲授的内容时,以微笑、点头示意;反之,以皱眉、叹气等暗示。同意教师的观点时,以点头、肯定的目光示意;反对时,以摇头、否定的目光暗示。男生却倾向于用语言直述。 3.对教师副语言的期望方面:初中生和高中生对副语言反应的性别异同均不显著(初中|U|=0.92,高中|U|=0.026)。比如,上课迟到时,男女生都希望老师用手势或目光示意;回答问题时,男女生均希望老师的眼神注视他们;讲课时,男女生均希望将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不喜欢口头反复强调,同时还希望老师面带笑容,不喜欢过于严肃庄重的行为;课堂提问时,男女生均不希望教师以手势和目光示意,喜欢叫其名字;做练习时,男女生均不希望老师站在自己身旁,但答错题时,英语论文题目,男女生均希望老师摇头或打手势示意。 4.本次问卷的其他发现:(1)教师上课时的着装打扮对中学生没有作用或者作用很小(初中生和高中生选择A的比率均未超过30%);(2)当教师讲课中突然停下来或者停顿时间较长时,初中生和高中生均能意识到老师所传递的信息(男女生选A的比率均超过了83%);(3)讲课过程中,教师富于变化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变换的节奏,配以指引性的手势或加强性的手势,自觉地变换身体的朝向、视线及学生的空间距离都可以消除学生听课的疲劳,可以悄悄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回来(男女生选A比率均超过了83%);(4)教师上课时的表情动作等对学生理解材料有帮助(男女生选A的比率均超过了81%);(5)教师上课时的情绪状态对高中生听课作用比初中生大(高中男女生选A的比率均超过了81%);(6)上课学生开小差时,教师的目光、表情的暗示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初中生和高中生选A的比率均超过了77%)。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准确地、合理地并且有区别地对男女学生应用副语言进行教学,课堂效率将会事半功倍。 (五)调查结论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课堂副语言的反应是有性别异同的,高中生对课堂副语言反映的性别异同比初中生明显,女生对教师课堂副语言的反应比男生敏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根据实际情况,针对男女学生的特点应用副语言因材施教,则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虽然现代社会在飞速发展,语言的各种功能也日臻完善,但副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手段,作为信息交际的辅助形式,其功能是语言无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