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教师提问的难度 所谓提问的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提问的难度要适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Chaudron(1990)认为,恰当的问题应该是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能够理解和回答的问题。教育心理学探讨表明,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没有内在关系,这个问题就太难了,学生无法回答,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完全相同,这个问题就太简单了,学生凭记忆就能回答,这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关系,但又有些不同,那么,这个问题难易适中,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回答,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有效。因此,考虑提问难易程度,必须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相关联,这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都能得到发展。教育专家们根据教育测量中的“难度”概念(难度PH=1-WTBXSX(PWSX),难度PH在0至1之间。),提倡问题的难度控制在0. 3至0. 8之间,这样大多数同学通过努力都能够回答。
3. 问题的适时调整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语言实践及输出的机会,因此,教师最怕遭遇提问后无人回答问题的尴尬局面,而这种局面多数是由于学生没有听懂问题所致,这就要求教师尽快对问题做出调整。一般说来,教师可运用下面的措施:重复前面所提过的问题;适当地暗示问题的答案;换一种表达方式或使用选择性问句(如“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pause] Would you like coffee, tea or beer?”)。White和Lightbown(1984)在一项实验中发现,英语教师每分钟提出四个问题,40%的问题没有应答,而高达64%的问题是对所提出的问题的重复。教师可以使用很多种措施帮助学生说出答案,如说出预期答案的特质,或把它与其他东西做比照等等。提出的问题还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做出调整,向基础差的学生提较简单的问题,向基础好的学生提有较大思考空间的问题,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充分的训练。
4. 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提问后的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是教师课堂提问的重要策略之一。Tsui(1985,seeTsui1996)调查了两个第二语言课堂,发现教师话语时间占八成且没有学生立刻应答,学生在课堂上大都沉默不语。国外调查探讨发现许多教师在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往往不足一秒,一秒之后,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就自己回答,或将问题重新组织再次提问。由于没有时间组织答案,学生会放弃回答问题的机会,时间一长,学生自然会产生迷惑感和挫败感。提问后,留给学生3-5秒或更长的时间思考准备答案,可以保证学生对问题的充分理解,增加学生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在较高的水平上思维。这样学生的输出能力才能得到训练,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意义的交流活,英语论文范文,英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