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的方式使学生已经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转变教师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要克服学生这种害羞、怕出错的心理,创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调动全班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要把握好对学生口语评价的准则 口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只要对方能够听得懂,听得明白,交际的目的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准确性可以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上。对学生要多加鼓励,使他们能够更加大胆地开口说英语。在学期末的时候可以增加口语考试的内容,评价应该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测试为辅。这样有助于提高对英语口语的重视程度。 3. 要循序渐进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则更加强调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并具体区分了三个不同层次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不同要求。[2]“一般要求”指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较高要求“指学生能够和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较好的掌握会话策略,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更高要求”指学生能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内容较长、语言稍难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 教师要根据这些要求,安排组织课堂教学模式,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最初可以来进行模拟情景对话,然后可适当增加难度,讨论话题,进行辩论,情景剧表演等等。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4. [2]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