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取定量探讨的措施 ,调查了大学新生英语学习中的母语依赖情况。结果显示尽管母语观念与母语策略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性 ,但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母语依赖现象是不可回避的。同时 ,语言输出中的母语策略使用量高于语言输入中的使用量 ,并且写的母语依赖问题最为突出。 长期以来 , 探讨者关于二语习得中母语地位和影响的认识几经变化:从过分夸大母语地位和影响的对比略论假说(Lado 1957) ,到以 Dulay & Burt 和 Krashen 为代表的主张淡化母语在二语习得中地位和影响的 “最简主义者”(Minimalist)理论 ( Ellis 1994 ; Gass 1996) ,都曾引起了很大争议。不过 ,国内外实证探讨普遍表明 ,两种观点都存在着偏颇(如 Odlin 1989 ;Ellis 1994 ; Gass 1996 ;郭纯洁等人 1997) 。随着二语习得探讨的深入 , 以及受 Chomsky的普遍语法理论以及认知心理学的作用 , 特别是中介语概念的提出 ,二语习得探讨的角度从外部因素转向了学习者内部因素 ( Ellis 1994) 。这一变化从理论上提供了探讨母语在中介语发展中的影响的平台 ,探讨者认识到母语在中介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它与普遍语法、 二语和认知策略等其他因素一起 , 共同作用学习者中介语的构建(Schachter 1992 ; Ellis 1994 ; Gass 1996 ; Herschensohn 2017 ;Odlin 2017) 。 从认知角度来看待母语依赖 ,不少学者认为 ( Krashen1981 ;Corder 1981) ,母语依赖是一种学习策略 ,当二语学习者没有掌握新的语言系统以前 ,会求助于母语来弥补;或者当二语学习者在交际遇到困难的时候 ,会借用母语 ,即母语依赖作为学习策略是为了弥补二语水平的不足。此外 , Schachter(1992) 认为母语依赖作为策略参与了整个中介语构建过程中的假设检验过程 ,并对其起修正影响。Ellis (1994)认为二语学习者会在语言输入 ,语言输出 ,以及假设检验三个环节上发生“策略性的母语迁移” , 母语依赖策略的使用普遍存在于整个二语习得过程中。 本文主要以 Ellis (1994)对于母语依赖与二语习得联系的理论为依据 ,侧重大学新生母语策略中的翻译策略的调查 ,试图发现大学生母语依赖的特点 ,为正确处理母语与目的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联系提供依据。
一、 实验设计
1. 探讨对象笔者于 2017 年春在两所大学发放并回收了问卷。参加该调查的学生共 385 名 ,最后机器能够阅读的问卷为 340 份 ,其中华中科技大学 195 份 ,三峡大学 145 份。被试对象中 ,男生173人 ,女生 167 人 ,年龄最大 22 岁 ,最小 16 岁 ,平均年龄为18. 69 岁。所有学生均于 2017 年 9 月入学。 2. 探讨工具 本次调查使用的 “英语学习中的母语问题” 问卷共分为 3个部分:背景资料、 母语依赖观念、 母语依赖策略。 除第一部分外 ,其余都是选择题;第二部分可以挑选的选项有 5 项 ,从 “强烈反对” 到 “坚决同意” ;第三部分可以挑选的选项也是 5 项 ,从“无” 到 “一贯” 。问卷来源有两个 ,母语依赖策略和观念部分既参照了文秋芳(1993)“学习者因素问卷” (转载于文 2017) ,也参照了笔者与受试者访谈的结果。 3. 数据收集和略论 全部数据输入 SPSS统计程序。数据处理和略论涉及: 1)将答卷纸上A/ B/ C/ D/ E答案转换成1/ 2/ 3/ 4/ 5 的数字 ,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整理;2)用描述统计列出各项变量的频率(个别缺省值用平均值代替) ;3)用内部一致性的措施校验各个变量归类是否达到统计上的要求(见表 1) ;4)用相关略论的措施检查观念与策略之间的联系。
目的语听课” 这一栏均值低于 3. 0 (M = 2. 81)以外 ,其他各项的母语策略均值都在 3. 0 以上。按照 Oxford (1990)对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界定 ,达到了中等偏上的水平 ,说明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依赖母语策略。 (2)语言输出中的母语依赖策略的均值(M = 3. 16)高于语言输入中的母语依赖策略的均值(M = 3. 06) ;语言输出中的母语依赖观念的均值(M = 2. 99)高于语言输入中的母语依赖观念的均值(M = 2. 88) 。对这两组值分别进行 T - test , 发现其异同显著 ,具有统计意义(如表 3 所示) 。说明中国大学生在语言输出时依赖母语的程度要比语言输入时依赖母语的程度强 ,更容易借助母语构建其中介语系统。
(3)尽管 “在课堂上是否依赖目的语听课” 这一题项的母语观念均值高于母语策略均值 , 但不具有统计意义( P = . 513 > .05) ; 而其他十个题项的母语策略均值都高于母语观念均值 ,除了在 “听 “这一题项上的异同不具有统计意义外( P = . 098 > .05) ,在九个题项上母语策略均值高于母语观念均值的现象都具有统计意义。这说明中国大学生在母语依赖问题上 ,观念和策略 ,或者说主观想法和客观行动上存在着不一致性 — — — 尽管主观上大学生试图在英语学习中回避母语 , 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却大量使用母语依赖策略 ,(4)在听 ,说 ,读 ,写中 , 写的观念均值 (M = 3. 00)和策略均值(M = 3. 20)分别是四项中最高;读的观念均值(M = 2. 78)是四项观念均值中最低的; 听的策略均值(M = 3. 05)是四项策略均值中最低的。 因此 , 可以得出结论 ,在听 ,说 ,读 ,写中 , 写中的母语依赖最为严重。 从以上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第一个结论就是在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二语学习者母语依赖的不可回避性。支撑这一结论的证据有三点:首先 ,中国大学生母语策略使用的普遍性 ,达到了 Oxford(1990)对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界定的中等偏上水平;其次 ,母语观念与母语策略之间的不一致性 , 即尽管二语学习者试图回避母语依赖 , 但是实际学习过程中却大量使用母语依赖策略 ,这一结果与文秋芳(1996)的探讨结果高度一致。 再者 ,在本次调查的相关略论中显示 ,母语思维是本次调查的所有母语策略形式中唯一不受观念作用的形式 ,其观念与策略不相关( P = . 108 > . 05) ;而且 ,观念与策略的异同最大( T- value = - 13. 58) ,并具有统计意义( P = . 000) 。这说明无论主观上是否认为母语思维重要 ,作为无意识思维层面存在的母语思维始终存在于二语学习中。作为深层次 ,更加隐蔽的母语依赖的表象 ,母语思维所表现的问题更加证明了母语依赖在二语习得中的不可回避性。 在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母语依赖的不可回避性支持了McLaughlin (1987)和 Taylor (1975)从心理学角度对母语依赖的解释 , 同时也验证了 Ellis (1994)的模式 ,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了母语在中介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即在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 ,目的语环境的缺失使二语学习者无论从心理或认知上都无法回避依赖母语 ,因此母语在中国大学生构建目的语的过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影响。 本次调查的另外一个重要发现是在语言输出和输入问题上母语依赖的异同 ,即语言输出中的母语依赖比语言输入中的母语依赖严重。这一异同可以用 Anderson (,英语毕业论文,英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