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新一轮英语教学改革的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课堂教学方式,提倡在英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注重情境化的创设、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做好教学评价。
1.引言 传统教学中,较多体现的是客观主义理论下的教学观,这种教学观认为学习是一种吸收式的单向学习,它忽视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及个人心理特征,忽视学生个体经验对学习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受传统客观主义教学观的作用,英语论文,教师往往忽视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缺乏语言交流的环境、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相脱节,以致“哑巴英语”成为长期困扰英语教学的一个难题。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可译为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的兴起是近20年来的事情,在谈到建构主义起源时,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因其创立的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被看作是当代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其后,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等人使之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其实际应用与教学创造了条件。建构主义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可用一句话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建构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现实存在的,而学习者在以往的学习、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已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并具备了可利用已有经验推究未知知识的能力,即每个人关于现实世界的理解是赋予了个人特质的。因而学习不单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更是学习者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影响从而丰富、充实和改造原有的知识经验,在他人协助下,形成自己的信息加工过程,建构自己的意义学习。
3.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准则 根据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在具体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手段,并与其它教学方式相结合,激活英语课堂教学,以求最佳教学效果。 3.1 搭脚手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声音、图像、文字并用,把抽象的文字所塑造的形象及理论转换成声文并茂的、可欣赏的画面,使语言与画面、视觉和听觉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在上高教社出版的《中专英语》“大象”一课时,课文讲述了大象的相貌特征及生活方式,为了把这一课上得生动有趣,笔者收集了许多有关大象的影像资料,配合课文的文字解说一起播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另外,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还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各种活动。竞争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与参与意识,化被动为主动,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并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多媒体教学与竞争机制的有机结合,给课堂注入了活力。以笔者所教的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英语(第三版)第1册》Unit 7“Describing People”为例,本单元的speaking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描述人的外貌特征及相关信息的多种表达方式。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三轮竞赛穿插于教学各环节,创设问题,层层引入,开展教学。 speaking部分引入了两位人物,一位是来自巴西的Ronaldo--这位世界一流的足球明星,一位是来自美国的著名的演员与歌手Lauryn Hill。笔者在上课前的warming up环节设计了第一轮竞赛(guessing game):听声音,猜人物。在网上下载了有关人物的声音,让学生辨别,并在电脑屏幕上显示要介绍的人物的照片,让学生用英语描述其外貌特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了课堂。在学生掌握了用英语描述人体外貌的句型之后,穿插第二轮竞赛(video watching):观看录像,回答问题。这一环节,要用多媒体播放配有英文解说的两位人物的资料,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是在播放Ronaldo在世界杯中的精彩进球片段和Lauryn Hill在演唱会达到高潮的片段时,学生立刻情绪高涨,全神贯注地看、认真地听。在观看完后设计了两道问题: Video 1: Ronaldo Question: Can you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Ronaldo? Video 2: Lauryn Hill Question: Can you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Lauryn Hill? 让学生抢答。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不同程度的赞扬,鼓励他们在听时尽可能多地摄取有关信息。在学生对两位人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后,进入第三轮竞赛(discussion and designing)。笔者设置了两道扩展性问题: (1)Why can they succeed ? (2)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r making a success? 由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派代表发表见解,并让学生为自己制定一个实现目标的可行性计划,要求用英语拟写并解释。这堂课,不仅让学生构建了相关的英语知识体系,还再一次地激发了学生好学上进的学习状态,对英语教学起到了促进影响。 3.2 协作学习--保持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双向交流而不是单向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影响,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等,并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并通过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又要督促小组组员间的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学习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大家互相交流信息、观点,畅所欲言。在这过程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同的意见得以解决,最后达成共识。合作学习也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团体意识。在学习《高职高专英语》的Unit 4的reading部分的文章“Meals in Britain”中,课前,笔者给学生出了三个问题: ⑴ What do the British have for breakfast nowadays? ⑵ What do the British have for their afternoon tea? ⑶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about the eating in Britain? 让学生课前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就进行了第一轮的交流与合作,英语论文范文,对文章的大意有了初步的把握。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课文中出现的食物分别按早中晚餐食物来归类,并自己设计建立一个归类表格,这样就帮助学生为本文理清了一个线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路会很清晰。在学完本课后,给学生布置了一道题:“Please compare British meals with Chinese meals.”。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并设计自己的每日食谱。学生们主动积极地查找有关单词,此项活动迅速地提高了学生的词汇量。课后,笔者让学生开 展了一场英语辩论赛,题目为:Which national food is the more nourishing?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材料收集全由学生自己动手。同学们从饮食与健康方面来比较两国食物,甚至谈到了两国饮食文化,辩论会不仅使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更促进了学生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