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学习者动机的主要来源及特点[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我国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探讨大多以西方的经典或扩展模式为思路,/ 论文 但西方模式未必完全适应我国。实际,尤其是我国大学非 英语 专业本科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英语学习群体。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形式,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作了因子略论,试图研讨该群体英语学习动机来源及其动态特征。因子略论将动机来源分六类:求知欲、教学环境、特定文化背景、短期目标、长期目标、自我认识。初步结果表明,教学环境的作用占有较大比重并与求知欲及短期目标都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一、探讨背景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早在春秋时期,我国 教育 家就已经意识到了动机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西方早期关于动机的探讨大多从心 理学 角度出发,如詹姆斯、弗洛伊德等将所有人类行为都用本能来加以解释,沃德武斯等用内驱力改进了本能论的不足,斯金纳等联结派心理学家提出了以条件反射为核心的强化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论及阿特金森等的成就动机论,都对动机的探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加德纳和兰伯特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讨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实现了心理学与外语学习的有机结合,所提出的态度/动机测验量表AMTB以及将二语学习动机进行融入型(integrative motivation)与工具型(instrumental motivation)的两分法使他们成为二语、外语学习动机探讨的典范。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二语及外语学习动机的探讨趋向于更加实用化、以教育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探讨背景,如匈牙利学者D6myei将外语学习动机分为语言、学习者和学习环境三个层次以及七个维度,扩展了经典模式。我国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探讨大多循着西方经典及扩展模式的路子,探究动机对学习成绩的促进影响、动机与其他作用成绩的学习者因素之间的联系、学习动机内部结构等。高一虹等对于“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探讨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综上所述,我国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探讨大多以西方的经典或扩展模式为主要思路,然而,西方模式未必完全适应我国实际尤其是我国的大学非英语系本科生形成了一个独特英语语学习群体,其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条件的作用,激发其英语学习动机就成为一个关键。因此,本文试图从我国大学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实际情况出发,一是研讨作用其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二是略论其动机的动态特征,以期对外语教学探讨有所启示。 二、探讨对象及措施 本次探讨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的对象是某综合类大学本科一、二、四年级的学生共30名,其中女生11名,男生19名。问卷主体共26题,主要采用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的李氏五级量表,探究式反映本科生英语学习者动机的主要来源及特点、学习动机来源及相关特点。因问卷前三题与本文最终欲得出的结果无关,故没有对其进行数据略论,其他所有数据均用SPSS12.0进行统计略论。 三、探讨结果 1.动机来源 问卷第4题至第26题是对动机来源的探究,对这些题的数据略论显示,KMO=O.528,Bartlett’STest结果显著,适合进行因子略论。用正交旋转(Varimax)将这些选项白然归为七个类别,累计解释总方差的82.685%,与斜交旋转(DirectOblimin)累计解释百分比一致。其中,问卷第21题单独归为一个因子,但考虑到它和第22、23题都是从学习者从自我认识角度出发,且第21与22题反映了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故将第21、22、23题精炼为一个因子,得出最终的六个因子。因子一包括六个选项,无论是最初学英语时劲头足、喜欢学习语言、喜欢 英文 电影、歌曲,还是向往英语国家生活方式、了解其文化或掌握英语应用能力都体现了人类天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的本能。这个因子与加德纳的融入型动机理论相似,即学习者关于融入另一个语言族群(ethnolinguistic group)的愿望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动机,但学习者并非想要融入英语国家的文化中,而只是出于对其文化的喜爱。同时,这也与Edward Deci等学者所提出的内在动机(extrinsicmotivation)理论相似,即人们从事某些活动是出于对他们单纯的喜爱而不是为了得剑外在的奖赏,这种被内在动机激励的行为旨在达到某种内在奖赏的结果。因子二体现了教学环境关于学习者的作用,如教师讲课风格、周围同学、听课人数、多媒体教学、英语教材等。这一冈子从五个侧面印证了D6rnyei和Csiz6r的三个层次中的学习情境层次(Learning Situation Leve1),证明了外在环境关于英语学习者的动机的作用。冈子三极大地体现了 中国 特色,包括有利于学汉语、不辜负父母期望、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这三项,分别从关于母语的热爱、孝心、爱国三个层面表现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华族由于家族本位的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英语论文题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克己奉公,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而献身的传统美德”,同时,重视父母同子女的联系,即所谓“父子有亲”、“父慈子孝”。因子四与短期目标有关,包括努力学习英语后的成就感、通过 考试 并顺利毕业,以及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短期目标与大多数长期目标一样,属于工具型动机,但不同的是,短期目标从学习者角度体现了一种被J.布罗菲称之为“胡萝卜加大棒方式” (carrot.stick approach):建议教师在学生表现出目标行为时给予强化,相反则不给予强化;如果学生总是表现出不相容的行为,必要时还可以予以惩罚。因子五包括出国深造、事业 发展 、个人素质象征在内的三个选项,体现了长期目标的特征。其中,事业发展和个人素质象征比较接近于加德纳的工具型动机理论;但出国深造可能是为了融入英语国家,也有可能是为了将来事业的发展,因此既属于融入型动机,又属于:具型动机。因子六基于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情况的了解,如学习成绩优劣、制定阶段性目标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其学习动机。英语成绩优劣关于动机的作用一方面体现了班杜拉的白我效能论,即人们对自己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观判断,另一方面论证了归囚理论,即过去成绩对学习动力的作用。制定阶段性目标关于动机的作用可以用Krashen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及“./1”准则来解释,认为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应该略高于他们现有的水平,即输入既不能远远超过他们的理解能力,也不能毫无挑战性,这样,学习者既能理解大部分内容,又必须付出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2.动机特点 首先,从总方差解释表可见六种动机来源解释总方差的百分比,其中,求知欲本能以及教学 环境分别解释总方差的25.493%~H 16.785%,占较大比例。/毕业 论文 求知欲和好奇心乃人类共性,毋需多言。教学环境的较大作用则具有 中国 特色。在长期应试 教育 的压力下,中国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因此,外在环境尤其是教学环境对学生的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非 英语 专业人学生学习英语很大程度上受到“证书动机”的驱使,其学习英语的被动性表现得尤为明显,教师、周围同学、班级大小、教材等教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u向其英语学习动机。其次,因子一即求知欲与因子二即教学环境关系紧密。通过因子转换矩阵(componenttransformation matrix)得出因子一作为变量时,与因子二的关系系数为0.476,反之,因子=与因子一的为一0.408。由此可以看出,融入型或内在动机较强的学习者也容易受到以教学环境为主的外在环境的作用,然而,较易受到教学环境作用的学习者却较少地被内在动机所激励。再次,因子二即教学环境和因子四即短期目标也有较紧密的关系。因子二与因子五的关系系数为0.342,反之为一0.216。可见,较易受到教学环境作用的学习者往往倾向于为了短期目标而学习,反之,两者却不是正相关,即教学环境关于 这类学生并无显作品用这一类学生可能为着某些短期的目标而努力学习,但这种状况却维持不久,动机常在某一短期目标实现后、某~外在刺激消失或不起影响后随之减弱。 四、探讨局限及未来探讨方向 探讨对象人数过少、涵盖面不够完善,/英语论文难免产生或多或少的误差。编制问卷不够缜密,英语论文网站,给数据处理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探讨结果远不足以囊括动机的来源及其动态特征今后的探讨应考虑到这些因素,同时可向动机周边的学习要素辐射,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