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思维异同与大学英语写作[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英汉思维模式的异同及其由此而形成的两种语言特色在词法、句法、篇章等方面的不同体现,展示出这种思维异同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作用。了解两种思维模式的异同,探究掌握英语写作特点,对更好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长期以来,不少学者从英汉对比、迁移理论和教学法等角度探究英语写作教学,如滕春红,[1 ] 杨玉晨和闻兆荣,[ 2 ] 吴锦、张在新[3 ] 等等。这些探讨对提高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水平很有启发意义,但是以上探讨较少涉及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受到英汉思维异同的作用。由于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中国学生不可避免地把中国的思维习惯应用到英文写作中去,写出的作文是“中文的思想/ 英文形式”的英文作文,虽然王苹、刘文捷[4 ] 等的探讨曾涉及过这个问题,但不够深入。本文以英汉思维的异同这一角度作为切入点,更进一步地、详细地略论与探究英汉思维异同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实际作用,提出克服此种作用的对策,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英汉思维异同的学理透视 思维对人类的语言形式和修辞具有重要的作用。/毕业论文 思维是语言的脊梁和灵魂,语言是人们交际的思想载体。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语言受到思维的支配,如果没有思维,语言就不会具备功能性和丰富性。英汉民族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它们各自反映出本民族的思维特征、思维方式和思维风格,充分体现本民族社会、文化和心理倾向。而写作是一种实际语言的表达活动,同时也表现为一种具有高智能的创新特征的思维活动。 思维方面的异同是导致语言文化异同的根源。刘宓庆认为“思维支配语言”。[5 ] ( P34 - 44) 许钧也明确指出:思维对语言起决定影响,许多语言现象的产生原因必须从思维与语言的联系中去找。[6 ] ( P390 - 402) 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行,语言反映思维。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产生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汉民族以直觉、感性为主的思维模式,其特点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其结果是强调整体,忽视个体。相反,英民族以略论、逻辑性为主的思维模式,其对外部事物的反映不是靠直觉、感性认识,而是依赖抽象理性的表达,其特点是把事物分解为个体与部分,进行细致入微的略论,其结果是将个体置于首位。傅雷说过:“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略论,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述惟恐不同。”[7 ] ( P694)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使其文字、语言各具特色。学生们只有了解这些异同,在英语写作中有目的地掌握它们,才能写出符合英语习惯的作文。 二、英汉思维异同的语言实践表现 (一) 英汉用词对比 1. 动词、名词和介词使用频率的差别。汉语的具体思维和英语的抽象思维导致其语言中动词、名词和介词使用频率不同。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中多用动词;英语是静态的,与汉语相比呈现出较少使用动词的倾向。英语的词尽管与汉语的词在分类上有相同之处,但从词的功能角度略论英语与汉语存在有多种不同,比如汉语中很多动词在英语中可以用名词来表示,而英语中的介词可能会转换成动词。 此外,较之汉语,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介词和关联词。如: (1) He didn′t let me in. 他不让我进来。(英语用介词,汉语用动词) (2) The pop ularization of t he new met hod was not easy job./硕士论文 推广那种新措施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英语用名词,汉语用动词) 2. 英汉用词的具体性与概括性异同。英民族的思维是个体的、独特的;而汉民族的思维是整体综合的、概括的。表现在语言上,即产生了英汉对事物的定义不同,从而用词出现不同的倾向。林汝昌和李曼珏认为:“汉语多表示种概念的词,而英语多表示属概念的词。”[8 ] ( P407) 英语偏好用属概念的词,即特指,用词具体细腻;汉语偏好种概念的词,即泛指,用词概念模糊。如:“行走”一词, 英语中有walk ,creep , saunter , st ride , march , step , slide , dash , promenade pace , prowl , t read , st rut , run , toddle ,t rudge , stagger , ramble , roam 等词,这些词的使用既简洁、准确,又富于变化。而汉语往往趋于泛指,在“走”的前面加副词修饰,如:步履蹒跚地走,昂首挺胸地走,大摇大摆地走⋯⋯这样就导致学生在英文写作时往往总是重复中心词“走”。 另外,在语言的修饰方面也有所不同,吴森认为西方人思维是理性的;东方人思维是情感的,强调以情动人。[9 ] ( P56) 因此西方文章的措辞讲求“真”,以理服人,对修饰词的使用较少;而汉语讲求“华”,喜欢用修饰词来加强语气,以情动人。如:“水深火热的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等等,这些表达方式是汉语中常见的,词义重叠的现象是汉语的一大特征,例如“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学生们常翻译成“to live a happy and perfect life”,在英语中perfect 是多余的字。 3. 词语搭配异同。英语中词的搭配使用有别于汉语。由于缺乏英语抽象的思维能力,汉语干扰又根深蒂固,学生在处理汉英词组转换时,经常沿袭汉语的形象思维方式,根据汉语意思套用英语单词。 例如: (1) 接个电话(误) receive t he p hone (正) answer the p hone (2) 拥挤的交通(误) t he crowded t raffic (正) t he busy/ heavy t raffic 此外,汉语中的某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里英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医学论文例如汉语中我们说:“培养……的习惯”。受汉语搭配的作用,学生造句子时就会这样写:Don′t let t he children t rain bad habit s. (误)表示“培养⋯⋯习惯”在英语中habit 可以和ac-quire , cultivate , form , develop , get into , fall into连用,而不能和t rain 连用。 4. 英汉具体喻抽象、抽象表具体的异同。汉民族的思维模式是形象的、直观的,体现在语言上“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10 ] ( P136) 而英民族思维模式则是概括的、抽象的,体现在语言上,英式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词语来表达具体的事物或现象,用词倾向于虚;汉民族喜欢以具体比喻抽象,以物表感,状物言志。如:“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而英语则说“As you sow , you will reap”。但是中国学生在写作时常常靠单词字面意思组造句子,形象而直观,而忽略了语体色彩和文化意义。例如在翻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时,有学生翻译成Whenever you want to do somet hing ,you should t hink about it t hree times before you take an action. 这很直观,但是英美人对此迷惑不解,汉语成语“三思而后行”比喻做事要谨慎,英美人很纳闷为什么要想三次再行动,难道少想一次或多想几次不行吗? 根据英语习惯应改为Whenever you want to do somet hing , you should look before you leap . 5. 英汉词语的文化异同。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每种语言都反映其文化。但是有的人认为,只要会语言,对文化的理解可以凭常识和习惯去解决。不可否认,文化偶合的现象是存在的,如英语中“Do in Rome as t he Romans do (入乡随俗) ;St riking while t 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等与汉语的理解基本相同。但完全用汉语的习惯去理解英语经常会出现歧义。比如: You can not go out tonight , it is raining cat s and dogs. 这一习语来自于北欧神话。狗( dog) 和狼(wolf ) 象征“风”,猫(cat) 象征“雨”,所以ca,英语论文英语毕业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