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切实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措施。      1. 引言      尽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传统的知识型教学措施在英语教学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在阅读课上,教师是不厌其烦地讲解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句型和表达法,把阅读课变成了语法及词汇课,阅读材料则成为了学习语法和词汇运用的范文。老师充当了语法讲解和翻阅字典的工具,而学生则成为被动容纳这些知识的容器。这种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措施完全背离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学习语言。      2.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探讨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七十年代就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及其规律探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指在已经掌握了一定母语系统的前提下,在目标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   2.1 习得与学习区分假设 (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 hypothesis)   克拉申认为习得就是下意识的、非正式的、自然的、甚至是拾遗式的语言学习过程。 学习是指有意识的、正式的、明确的学习语言规则。习得方式比学习方式更为重要。 有些第二语言理论家认为孩子是习得语言,而成人只能学习语言,根据克拉申的这一假设,成人也能习得语言。   2.2 输入假设 (the input hypothesis)   输入假设是在区分习得和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克拉申认为这是他整个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输入假设回答了语言教学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即我们怎样习得一种语言尤其是外语。克拉申把输入假设概括为如下四点: (1) 输入假设与习得有关,与学习无关。 (2) 通过理解含有稍微超出学习者现有语言能力的结构的语言(i 1),才可习得新的语言结构。(3) 当交际成功时,即可理解输入时,i 1就会自动包括在内。 (4) 说话能力自然产生,不能直接教会。   2.3 情感过滤假设 (the e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   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情感因素直接作用第二语言习得。情感过滤的概念是杜莱(Dulay )和伯尔特(Burt )于1977年提出的。情感过滤因素包括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程度三大因素。情感因素只起阻碍或促进输入到达大脑语言习得器官的影响。情感过滤假设的意义在于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要提供可理解的输入,而且要创造一种情感过滤很低的环境。      3. 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3.1 语篇教学法   现代语言学探讨表明,儿童正是通过对语言输入进行反复的推理,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而学习语言的;而不是通过简单的模仿和练习学会语言的。从阅读材料中发现语言规律正好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也符合克拉申的习得与学习区分假设。   语篇教学法的基本教学准则在于阅读文教学应是课内外创设条件,让学生自我进行语言习得,把学生的自我习得和教师主导有机结合。在语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初步探测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或课文的语用功能,促使学生关系实际,确立阅读的目的和动机;接着指导学生浏览文章的标题、开头、每段的段首、文章的结尾,以便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宏观结构。其次,关系语境和文章的整体结构逐段略论课文。段落略论中肯定会遇到学生不认识的单词,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系上下文,从语境出发推测生词的意思。这也就是说,不是为理解单词而理解单词,理解单词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全文,为了语篇。最后,学生理解了每一段的大意,找出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和连贯,便可由段到篇建构起文章的结构网络,英语毕业论文,准确理解课文的宏观结构和中心思想。   语篇教学法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传统阅读教学法是先分后总,由局部到整体;语篇教学法则是先总后分再总,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这样,学生的脑子里就始终有个全局观,有种语篇意识。这种语篇意识的培养过程就是语言的习得过程。   3.2 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的教学准则是通过以课文内容为手段,学生以脑、耳、口、手为工具,掌握阅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学生与课文的互动。 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到课文的思考中,产生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对话,达成学生对课文的逐渐理解。 2. 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是一种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实践性的最理想的教学措施。它是一种交际性的活动,学生在讨论时能真正把语言当作交际工具来使用,在亲身体验语言的实践中求发展。 3.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为学生创设条件和机会,把时间和精力用于整个课堂互动中的疑问解答和促进学生学习上,而不是偏重于讲解。   讨论式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 1.发挥了学生的主观性、创造性。教师不再教死书,学生也不再读死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教师成为教学系统的倡导者和促进者,是重要信息的输入者和接受者。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学生的积极参与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了自信和学习的动机,也创造了开放式的课堂氛围。   可以说讨论式教学法完全吸收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精髓。它注重了外语习得的重要性,也兼顾了学习的必要性; 在强调语言输入的同时,也注重语言输出;在教学过程中也始终贯穿了创造较低情感过滤因素的准则。   3.3 交互式任务型教学法   交互式任务型教学法是要从教和学两方面着手,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从教的角度出发,教师应考虑教学措施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从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应考虑如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求两个方面。 (1) 教学措施。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设定,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采取相应阅读策略;可以综合应用网络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结合课堂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展阅读教学。(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是阅读材料的选择。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材料内容相对滞后,不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这就需要教师在让学生阅读经典语言材料的同时,补充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以保持教学内容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同时阅读的任务也应该尽量真实,向学生提供一些与现有知识有“信息沟”的材料,使学生不仅能接触课文中的一些经典篇章,又能通过英语阅读获得新知识,新信息,新语言,弥补自身某些知识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动能、兴趣,获得英语阅读的乐趣。(3)学习兴趣与情感需求。从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应考虑如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求两个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异同性和情感需求。当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他往往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又进一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交互式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异同、情感动机异同,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以及“一锅煮”的状况。      4. 结束语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对语言学习规律的探究,对探讨促进英语阅读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教师应该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英语论文范文,建立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动态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 楼青青.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安阳工学报,2017,8.   [2] 李迎冬.大学英语阅读讨论式教学探究.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3] 李莉.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述评.郑州大学学报,1997,7.   [4] 周风燕,李红卫.“大学英语语篇教学实验”探讨报告.中国劳动联系学院学报,2017,6.   [5] 王鉴棋,詹元灵.交互式任务型英语阅读教学法探讨.中山大学学报,2017年第5卷第4期. 本论文由英语论文网提供整理,提供论文/,英语论文/,/论文,/英语论文,/留学生论文,/英文论文,留学生论文/相关核心关键词搜索。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