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速读查新查新过程中,阅读参考文献必然要找类似笔记的辅助手段帮助我们略论文献。笔者发现,思维导图正是略论相关性的最佳利器。自1971年开始,英国大脑基金会主席、教育学家托尼·巴赞 (Tony Buzan)将探讨成果集结成书,慢慢形成了思维导图法 (Mind Mapping)的概念。思维导图是大脑放射性思维的外部表现。依据大脑思维放射性特点,思维导图利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使人们关注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思维导图允许学习者产生无限制的联想,这使思维过程更具创造性。绘制思维导图的简单步骤如下:(1)明确问题,安放主题:将问题的答案浓缩成一个词,写在纸的中央,再画一个圈给圈上。(2)想好要点,画出分支从纸中央的圈开始向四周引出数条短线 (线的数量取决于你要点的多少),每条线的未端画一个圆圈 (最好稍小于中间的大圈),并在里面写下要点。(3)选择理据,标明节点在这一环节,你面临着一个取舍问题,也就是说你要写多少篇幅的文字。具体操作是,从每个小圈向外引出一个方框 (也可以按事实的数量分解出相应的小圈来),将你所想到的事实证据依次排列在框内。(4)修改草图,枝繁叶茂:一幅完美的思维导图看上去应当是一棵俯视的大树,中间是树干,第二层是树枝,第三层是树杈,最外层是树叶。在完成了基本的勾勒之后,应到对树的枝杈进行适度的修剪。修剪的准则:尽量以词或词组而非句子来表达要点及理据;以简洁、清澈为准则,可以用汉字、符号,甚至图型来表明各要点;各节点走向要清晰,层次要分明,如第二层要有别于第三层,可以通过圈的大小、字体的选择、颜色的搭配等方式来实现;以思路的完整、重点的突出为目的。去除无用的枝杈,重组不合理的分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