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硕士论文定制:国内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的开展状况[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英语教学硕士论文定制: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开展状况

【摘 要】“正常化”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的最终定位。当前,硬件设施和理据解释日渐成熟,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在实践中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本文以英的一份探讨为蓝本,质性比对了国内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的开展近况与制约因素。探讨表明,除了类似的制约之外,国内还突出地存在着其它一些作用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的因素,其中各攸关方观念的滞后是目前的主要障碍。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正常化;制约因素

一、引言
从硬件上看,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说是跨越式的,跳过了先期的几个阶段而直接进入网络化阶段。[1]但技术的快速发展似乎并未使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影响得到根本性的提升,对其使用还主要集中于听、读练习,而且人们对这些分立式活动的促学意义也还存有疑虑,广大师生习惯性地倾向于把教与学的任务寄托于传统的面授课上。
可以说,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的实践当前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似乎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在对“最终定位”问题的探索上,国外普遍认为:在经历了作为传统外语教学的“辅助”工具之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当前已具备了有机融入外语教学的条件,实现其在教学中地位的“正常化”已成共识,亦即“计算机如同纸笔一样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课堂中对它的自然运用使得师生几乎觉察不到其存在”。[2]
囿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进度及教学理念的相对滞后,国内对“定位”问题的认识过程稍缓,但结论大致类似,比如在对于新版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研讨中,有学者认为在目前有必要正式提出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起来,使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正常化。[3]
可见,“正常化”的理念与目前教学实践存在着明显的矛盾。那么,到底有哪些因素制约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的发展?这正是本文试图研讨的。

二、一项质性的比较探讨
1. 探讨目的
本探讨旨在探求国内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的近况与其潜能间存在鸿沟的缘由,即在技术配置(软、硬件) 已基本到位的今天,为什么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未能发挥更大的影响?

2. 探讨对象
本探讨以杭州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07 级与浙江大学 07 级各四位学生为核心访谈对象,他们平时学习都比较努力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参加开放教育项目的四位学生注册于杭州广播电视大学的英语系,浙江大学的四位学生是全日制非英语系学生。在高校外语教学对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中,以远程开放为特征的广播电视大学在这方面做了较多探究。
早在 1999 年,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就率先在全国推行了在当时尚属罕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面授课程和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于一体,英语正是当时开放教育首批开设专业之一,同时其它各专业也开设了至少两个学期的英语必修课。另一方面,浙江大学在英语立体化教材的开发和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创设方面也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因此,本探讨试图以杭州广播电视大学与浙江大学为例,从一个侧面认识国内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的开展状况

3. 探讨措施
本探讨主要采用与学生访谈的形式,另外还参考同事间的平时交流与总结,对访谈结果的解释过程外加了笔者教学实践中的观察,从整体上讲,探讨采用的是质性探讨措施。
本探讨以 C ham bers & Bax (2017) 所做的实地探讨为参照蓝本。[4]该蓝本的探讨基于英国坎特伯雷大学下属的两个语言教育机构 (包括一所语言学习中心和一所由政府资助成立的学院)。探讨者采用课堂观察、非正式交流、现场记录、文献查阅、宽范围的访谈等措施收集数据,透过丰富的细节概括了作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语言教学效果的因素。因此,除了探讨者本身声称的“以实地探讨为导向”的特征外,该蓝本的探讨也是属于质性的。
本探讨以上述 C ham bers & Bax 探讨中提出的作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正常化”的因素及解决对策为参照 ,逐项比对国内两所高校在这方面的实践状况。

4. 探讨结果
(1) 后勤保障
杭州广播电视大学和浙江大学两所高校在各学习区都配备了多媒体设施,计算机网络、投影及语音等设施已经普遍安装到配有传统黑板或白板的教室里,面授课中计算机网络设施与传统教学设施的切换非常方便。访谈表明,学生在家里(宿舍)、工作场所(图书馆)也都能比较便利地利用互联网。教师普遍觉得缺乏足够的时间用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的准备,教学中对其的使用主要是展示幻灯片课件以替代传统板书,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听力练习或通过网络递交作业等,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效用总体上还较低。
(2) 观念、知识、能力
在杭州广播电视大学和浙江大学,当前学生与外语教师都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网络,因此鲜有在技术操作层面上的忧虑;但另一方面,这两个机构都存在一些对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的不恰当理解。比如,参加访谈的杭州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建议安排更多的面授辅导:“我们一般都会用计算机,真有不太会的也可以在家里自己操练,英语论文题目,大家期待与教师更多的面对面交流”。在认识上,显然有的学生还只认可传统的面授教学,而与机器交互则不属于他们理解上的外语学习范畴。
对于“监控与评估”,C ham bers & Bax 提及他们探讨的两个机构只重视软件与硬件,对教学层面缺乏相应的关注,观念上当属“技术决定论”的典型,因此不利于生态化教学环境的建设。相比较而言,杭州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实践在这一点上表现尚可,在开放教育试点中,中期和总结性评估中都有独立针对软件、硬件和教学层面的评估模块,教师在平时教学组织中也一般比较注意面授与网络课程的平衡设置。浙江大学作为全国大学英语教改的首批示范点院校,也较注意相应的质量把控。值得注意的是,访谈的学生集中反映:借助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的外语教学基本上只照顾到了形式而不太注重学习效果。
对此,教师间的研讨则反映出观念不一的态势,如有的教师认为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在当前只能是“参与”的份;有的教师则担心,作为“E 时代”教育的特征,教师使用计算机网络等教学手段是必要的,但繁重的教学与管理任务使得他们无暇细究新模式下的教学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效果没有保障。因此,在摒弃技术决定论的同时还要设计出真正促学的教学安排是一大当务之急。
(3) 课程设置及软件融入
广播电视大学对课程设置中的网络化教学有具体要求,即课程中要有一定比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或安排学生自主地通过网络学习的课时。浙江大学开发的教材本身就配备了良好的网络学习资源,因此教师在编写课程实施计划中一般也会自觉考虑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
由于网络运用的普及,教师对网络或计算机多媒体课程的开展没有明显的技术支持需求,但网络多媒体教学到底是恰当地“融入”还是应付式地“塞入”则值得商榷。从对学生访谈中所体现出的“重形式轻效果”的抱怨可以推断,当前离有机地“融入”恐怕尚存差距。至于软件使用,限于外语教师本身缺乏该领域的专业知识,一般提不出具体的软件支持要求,英语毕业论文,所以大多是技术部门提供什么就学用什么,而开发能根据课程要求进行随时修改的软件则几乎没有需求。这里,是否可以认为外语教师对个性化软件要求的缺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尚处初阶水准?这个问题值得反思。
(4) 培训、开发和支持
无论是杭州广播电视大学还是浙江大学,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的师资培训和开发基本上沿袭的都是“专家教新手”模式。在杭州广播电视大学,技术支持部门每隔一段时间 (半年或一年) 提供一次面向全体外语教师的培训,如有新设备引入则组织额外的操作指导。日常教学中,专门技术人员也会应教师要求提供指导,但总的来看,外语教师间“以老带新”是常用的措施。浙江大学的情况类似。总之,教师在获得技术支持上不存在障碍,只要提出具体需求,都能得到协助,访谈中也没有学生反映教师在技术操作上的技能欠缺。这方面尚存的不足是,师资培训和开发的协作化模式还不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