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认为,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也就是说,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无目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改造和转化的过程。可见,在杜威看来,生长的理想应归结成这样的观点,即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或改造。教育始终有一个目前的目的,即直接转变经验的性质,只要一个活动具有教育的影响,它就达到了这个目的。无论是婴儿、青年,还是成人,他们的经验对教育的影响,都处于相同的水平。也就是说,在经验的任何一个阶段,真正学到的东西,都具有同等的价值。任何一个阶段生活的主要任务,就是使生活过得有助于丰富生活自身可以感觉到的意义。杜威由此得出一个对于教育的专门定义:“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生长的能力。” 四、杜威的教学论杜威认为,现今社会不民主现象存在的原因,是科学措施没有成为人们处事和解决人类问题的手段。教育作为改造社会的最好途径,其最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用科学的措施培养年轻一代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但当时的学校所采用的教学措施仍是科学和技术发展前的那一套。“学生开始学习科学的时候,就用现成的教科书,在这种教科书里面,教材的编纂都是依据专家所规定的秩序。一开首就把专门性质的概念与界定说教给学生。在最初时期就把定律教给学生,往往使学生不明了这种规律是怎样引申出来的,最好的教法也不过是略述这种定律的来源。于是学生仅学得所谓‘科学’,并未曾学得科学的措施,用来对付日常经验所习见的材料。”“这种教法的必然结果,便是科学与有意义的经验彼此隔阂,不发生联系。学生不过是学得符号,关于其中所含的意义毫无所知。他学得专门的听来的知识,并不能推究这种知识与他所习见的事物与工作有何关联--—往往他所获得的,不是特殊的生字。”(2017) 杜威一反传统的教学措施,将科学探讨措施直接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这便成了他有名的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是:第一,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一个与实际经验有联系的问题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的活动是连续的,他们对活动本身是感兴趣的;第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问题的存在,并由此引发他们积极思维;第三,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全面的观察略论,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设想;第四,由学生把自己所想出的各种解决问题的措施整理排列,条理明晰;第五,由学生尝试应用提出的设想来解决问题,直到问题解决。针对不同的教学,杜威并不强求必须死守这五个步骤或顺序,主张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杜威从他实用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论出发,在教学上提倡“从做中学”,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附着于儿童的现实生活。教学应为儿童设想,以儿童活动为依据,以儿童心理为根据。教师应当成为儿童活动的伙伴或参加者,而不是儿童活动的监督者或旁观者。如何实施这种教学理论呢?为此,杜威提出了有名的“思维五步”法,即疑难—问题—假设—推断—验证,在“思维五步”法的基础上采取设计教学法。与此相适应,课程必须与儿童的生活相通,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为中心、为目的。理想的课程应当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展,数千年来,教学每每是儿童深感痛苦的活动,正是由于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和“从做中学”,儿童才真正从压迫天性的教育中获得解放,学校教育才大为改观。 五、对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的思考 |